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弥漫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2-26 10:2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帮别人问问弥漫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据说西医是长期服用红霉素等药物,病人病了很多年了,现在接受西医治疗,之前一直没看,也是穷了,挺可怜的。
2
发表于 2019-2-26 12:15:28 | 只看该作者
请展示一下其人的主要症状,发病原因,治疗经过,以及检查结果。以便大家参考和斟酌。

点评

多谢回复,还需要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2-26 14:51
3
 楼主| 发表于 2019-2-26 14:51:33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9-2-26 12:15
请展示一下其人的主要症状,发病原因,治疗经过,以及检查结果。以便大家参考和斟酌。

多谢回复,还需要了解
4
 楼主| 发表于 2019-2-26 16:14: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明华 于 2019-2-26 16:20 编辑

咳嗽,痰多,气喘,CT肺部有白色的点,同时还有鼻窦炎
5
发表于 2019-3-4 13:24: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9-3-4 05:27 编辑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panbronchiolitis,DPB)是以肺部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主要病变区域的特发性、弥漫性、炎性和阻塞性气道疾病,可表现为慢性咳嗽、较多量脓痰,劳力性呼吸困难,并伴有气流受限。
本病在1969年由日本学者最早报道,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比,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但DPB具有特殊的病理学和影像学表现,其病理学特点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壁由于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在肺内形成大量微小结节性病灶。1989年欧美医学教科书将DPB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加以论述,使DPB成为公认的疾病。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日益受到重视,已明确该病是一个特异的临床疾病,一种鼻窦-支气管综合征,其特征为慢性鼻窦炎和支气管炎症。DPB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本病与遗传、体质因素等有密切关系。
DPB通常隐袭缓慢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多为大量脓痰)和劳力性气短,多合并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咳痰患者早期咳无色或白色痰,由于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球菌的感染,痰量逐渐增多,变为脓痰。也易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此时脓痰更为增多。80%以上的DPB患者合并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呈慢性经过,并且20%的患者有慢性鼻窦炎的家族史,属于鼻窦支气管综合征(SBS)的一种,慢性鼻窦支气管感染是DPB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在稳定期多正常,急性加重期可增高,同时可出现C反应蛋白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DPB患者血清冷凝集试验效价在患病2周后即可上升,1个月时达高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效价高多在64倍以上。淋巴细胞亚群周围血中淋巴细胞CD4/CD8之比增加。胸部CT尤其是高分辨CT可见双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病变。肺功能主要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目前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参考日本厚生省1998年第二次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必须项目和参考项目。必须项目:①持续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②合并慢性副鼻窦炎或有既往史;③胸部X 线示两肺弥漫性散在分布的颗粒样结节状阴影或胸部CT示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状阴影。参考项目:①胸部听诊断续性湿啰音;②FEV1/FVC<70%及PaO2<80 mmHg;③血清冷凝集试验效价≥1:64。符合全部必须项目及2项以上参考项目者可确诊,符合前两项必须项目者为疑诊病例。
自从日本学者工藤翔二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小剂量长疗程使用14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方法以来,DPB的临床预后显著改善,目前认为DPB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虽然至今DPB的病因尚不明确,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认为与HLA位点易感基因有关。
(本文摘选自《协和呼吸系统学》)

原文作者: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张伟
6
发表于 2019-3-9 07:24: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肺胀是一个证态,鼻窦支气管综合征(SBS)在金匮要略中的湿家……相关联。
7
发表于 2019-3-9 07:50:12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3-9 08:0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3-9 00:03 编辑

      肺胀-阻塞性肺病证态,慢性稳定期,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急性感染期,用小青龙汤。如果发生心衰(支饮)用防己黄芪汤。
      鼻渊-副鼻窦炎,常用苍耳子散。
      鼻窦-支气管综合征,还应该分寒湿、湿温,进行辨证论治。寒湿袭肺与湿温蕴肺使用方剂不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04:29 , Processed in 0.0570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