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理解营气、清气、宗气[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讨论]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09:13:2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没有生理学名词,不等于中医没有生理学的内容或概念。

如前所说过:传统中医是不能用现代的医学语言概念来描述人体诸生理系统及生理功能的,但人体诸生理系统及生理功能是一种客观存在,通过生命活动及疾病直接或间接表现反映出来,而被古人一定程度的认识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反映出来。中医的脏象及气血津液、经络学说,即是这样一种粗浅笼统的生理生化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2
发表于 2016-10-13 09:14:07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13 00:58
【 营气虚发展可至血虚(各种原因各种性质的贫血)】是先生推论出来的?还是来之什么著作?

一一请 ...

     【 表现为营气的不足】
     请先生把营气不足的中医临床表现说出来?望闻问切有哪些表现??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着落,营气,这个概念,恐怕难以成立。或者说,在临床上没有实际意义。没有临床表现,中医恐怕无法处方治疗。

点评

请先生把营气不足的中医临床表现说出来?望闻问切有哪些表现??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着落,营气,这个概念,恐怕难以成立。或者说,在临床上没有实际意义。没有临床表现,中医恐怕无法处方治疗。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5:0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09:20:1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3 01:14
【 表现为营气的不足】
     请先生把营气不足的中医临床表现说出来?望闻问切有哪些表现??如果 ...

这方面更具体的内容,可以请千总先谈一谈。
24
发表于 2016-10-13 15:09:2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3 09:14
【 表现为营气的不足】
     请先生把营气不足的中医临床表现说出来?望闻问切有哪些表现??如果 ...

请先生把营气不足的中医临床表现说出来?望闻问切有哪些表现??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着落,营气,这个概念,恐怕难以成立。或者说,在临床上没有实际意义。没有临床表现,中医恐怕无法处方治疗。
-----------------------------------------------------------------------------------
老先生这一条有道理,中医脏腑学说,自五脏学说固定以后,气血精津液、三焦的内容,都包括在五脏系统了,内经中原有的一些生理概念,既没有辨证论治的用途和支持,也没有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的支持,探讨这些概念的意义,仅仅具有考证的意义,对研究医学史或许有用。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7:3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13 09:35 编辑

营气虚与血虚之关系,似可参考营养不良与贫血之关系。

营养不良初期辨证可为脾虚气弱(有营养不良无贫血),后期可至气血两虚(营养不良兼贫血)。

个人看法,供大家讨论参考。

点评

说得好,营气就是营养,营气虚就是营养不良。  发表于 2016-10-14 18:5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6
发表于 2016-10-13 18:16:5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3 01:03
“求全责备”,才能进步。
       陈先生对于中西医的对比研究,有很大成绩,探索阶段,不可能完 ...

谢谢融合观先生赐贴,先生所言有理,正如先生所说““求全责备”,才能进步。”中医的营血等和现代科技中的生化知识相结合是医学发展的方向,是医学的深化,是中西医间的相互促进。这种努力应该是对先生所倡导的“中西融合”大有裨益的。先生以为然否?

点评

这个问题,我已经解决了。请参看《中西医融合观》续。  发表于 2016-10-14 07:42
27
发表于 2016-10-14 07:40:18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0-13 10:16
谢谢融合观先生赐贴,先生所言有理,正如先生所说““求全责备”,才能进步。”中医的营血等和现代科技中 ...

       营气,包含在中医的血之中,还有一个名字称为精微。
       《中西医融合观续》的副标题是:气血津液与内环境的融合。其中对于血的论述,还不够全面。全书已经在本论坛发表过了,先生可以查看。
28
发表于 2016-10-14 18:54:4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3 23:40
营气,包含在中医的血之中,还有一个名字称为精微。
       《中西医融合观续》的副标题是:气血 ...

谢谢融合观先生莅临和回复。
既然意见一致,岂不是已成共识。很好啊!如果讨论问题都像这样能达成共识,岂不是幸甚至哉!
29
发表于 2016-10-15 07:32:57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反对中西医对照,中西医对照一定要有正确方法:1   必须认真学习经典,把概念搞清楚,差之分毫失之千里;2  把中西医相对应的概念,分别代入另外一个理论体系中,看看能不能流易?例如:血虚与贫血相对应,把血虚代入西医理论体系中,看看血虚能不能完全替代贫血;把贫血代入中医理论中,看看贫血能不能完全代替血虚。如果不能,贫血与血虚就不能对应。
        当然,还有一个对应程度问题,完全对应,大部分对应,……。
30
发表于 2016-10-15 08:44:00 | 只看该作者
      以血,血虚为例:
       当外伤时,血液流到体外,或者把血抽出来,放到试管中,这时候中医的血与西医的血液是等同的,完全一致的。以此为参照物,血虚与贫血,就不能等同,因为贫血是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量为标准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只是血液中的一部分!而此时中医的血,则是血液的全部,包括血浆以及其他的血细胞,血虚应该包括血浆与所有的血细胞。
        西医理论中血液在血液循环系统中运行,而中医的血是沿着十二经脉运行,推动运行的动力是气,气血不能分离。所以,西医血液循环中的血液与中医理论中的气血沿着经络运行,就不能对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与西医的血液没有可比性。
        血虚证与贫血的临床表现,基本是一致的,血虚证与贫血,基本上是对应的。但是,还要有其他的证据,例如:治疗血虚证的方剂能不能治疗贫血?治疗贫血的药物能不能治疗血虚证?有多少病例支持,方剂的现代药理研究支持……。
        “血虚”与血虚证,不是一个概念,“血虚”是一个病机概念,他可以出现在许许多多中医的疾病中,或者其他证的病机中,例如:中风,风湿痹症,胸痹心痛中……;而血虚证,则是具有相对固定的一组症状体征,有相对应的方剂。所以,血虚与贫血,不能完全等同。
         流到血管外的血液,中医称为瘀血,西医称为凝血块,这时候瘀血与凝血块是等同的。但是,胸痹心痛中的瘀血与凝血块就不能等同。
         所以,中西医对照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概念直接对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0 19:36 , Processed in 0.06352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