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太极、太极图与中医阴阳说简析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7-3-5 05:1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3-4 21:13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3-4 13:30
謝謝先生的学术成果,辛苦啦。后学认为:
  1,《内经》的阴阳五行不同于《周易》诸子百家的阴阳五行 ...

   中医药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自然也就重视和应用了太极图,但在医药行业中多称之为阴阳鱼。在医药书籍上常印有太极图,而在中药铺门两侧的招幌上,则是在一串膏药、丸药下面挂条鱼,既以鱼谐音愈(治愈),又左右两鱼合而为一太极。就更富有象征性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这里指的是阴阳。“本”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有以六气为本的,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所谓本也,是谓六元”;有以疾病为本的,如《素问·汤液醪醴论》说:“病为本,工为标”,有以病为本的,如《灵枢·病本》说:“大小便不利,治其本”,要注意区别。本段最后指出“治病必求于本”,即强调治病必须探求阴阳的变化。


   阴阳是自然变化的客观规律,基于人与外在环境的统一性,《内经》认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明人体一切组织结构和整个生命活动都是建立在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的。生命的本质,就是机体内部阴阳的对立运动和与自然界阴阳变化保持统一协调作为基本法则而进行的活动,如果这种有序的,高度的对立统一协调关系被破坏,就会使阴阳失去相对平衡而发生各种各样的病变。或因阳偏盛而出现热证,或因阴偏盛而出寒证……尽管导致疾病的原因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也很复杂,但其主要的病理机转,仍然是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因此在诊断上如能抓住这一基本病理过程进行辩证,就能把握住疾病的本质。把辨别阴阳作为诊察疾病的纲领,就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同时,在治疗上相应采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等方法,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即可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0:46:21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本文主要是探讨太极、太极图内含阴阳与中医经典《内经》之阴阳说是否有渊源传承关系。

点评

太极图示阴阳,是认识。内经气化阴阳,是自然。一静一动,一理一行也。  发表于 2017-3-5 17:22
若太极内含阴阳的话(太极生两仪),始于宋儒(如朱熹)。而以太极图之形式表示阴阳的话,则是明清以后的事了(月体纳甲之推演)。中医阴阳说见于《内经》,远远早于太极、太极图有关的内含阴阳说,可见它们之间并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5 14:38
23
发表于 2017-3-5 13:0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7-3-5 13:12 编辑
 ”阴阳是自然变化的客观规律,基于人与外在环境的统一性“,”人体一切组织结构和整个生命活动都是建立在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的“。

这两句话可能有问题,它将阴阳引向了矛盾论。阴阳是自然变化的根本,但不一定是规律,五行却是阴阳变化的规律之一。
中医研究不应太注重追根求源,古代对哲学的理解和现代人的理解由于科学知识背景不同,很容易理解偏了。特别是借助现代知识去强解古人的表述,很容易产生偏差。

点评

黄先生此论,甚有深度。但,阴阳是寒暑,是周而复始的四时气候的变化,阴阳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五行是五气对阴阳之气的冲击,要经过十干统运,即阴阳气化方能决定金木水火土之位的寒暑燥湿风,所以,五行之气是变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5 17:3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4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4:20:20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3-4 21:30
謝謝先生的学术成果,辛苦啦。后学认为:
  1,《内经》的阴阳五行不同于《周易》诸子百家的阴阳五行 ...

《内经》与黄帝没有关系。

点评

黄帝标志远古,说明内经之理始于远古,而非出书时代的推论。  发表于 2017-3-5 17:42
虽名为《黄帝内经》,非黄帝本人所撰写,乃汉人之伪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5 14:25
25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4:23:28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3-4 21:30
謝謝先生的学术成果,辛苦啦。后学认为:
  1,《内经》的阴阳五行不同于《周易》诸子百家的阴阳五行 ...

开章明义便是黄帝,乃王冰所为。

点评

王冰所为何意?先生思维如此机械,读书何用?  发表于 2017-3-5 17:45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4:25:4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3-5 14:20
《内经》与黄帝没有关系。

虽名为《黄帝内经》,非黄帝本人所撰写,乃汉人之伪托。

点评

《黄帝内经》是说明医理自黄帝始,是远古以来的医学总结。汉人也好,今人也罢,论的是阴阳五行自然气化的规律,先生又何必弃重就轻而论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5 17:54
27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4:38:5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3-5 10:46
实际上,本文主要是探讨太极、太极图内含阴阳与中医经典《内经》之阴阳说是否有渊源传承关系。

若太极内含阴阳的话(太极生两仪),始于宋儒(如朱熹)。而以太极图之形式表示阴阳的话,则是明清以后的事了(月体纳甲之推演)。中医阴阳说见于《内经》,远远早于太极、太极图有关的内含阴阳说,可见它们之间并没有渊源传承关系。

点评

太极图是以图示阴阳的,有逐步完善的过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却是古有定论,其太极是天有天体运行之道,地有寒暑变化之气。太极与阴阳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5 18:08
28
发表于 2017-3-5 17:17:3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3-5 03:07
综上所述,太极即无极。有注家认为,太极是无(如韩康伯),即宇宙本源,尚未形成元气的阶段,无形无象, ...

  太极是什么?若是无,又为何有极?何为宇宙本源?有出处吗?儒家之论,现代之法都是猜想,都脱离了时代和实践,累得先生翻遍古卷,也无定案。
  何为太?大呀,何为极,边呀。太极无非大而有边也,比如太阳,阳光无边。太阴,月光无边。“易有太极”,上日下月为易,易则日月光照处,光有周而复始之极,便是阴阳。故,有太极则有阴阳,有阴阳则有太极,不是这家论,那家说,是自然景观,不合自然,统统是胡说。
  太虚是什么?虚则空也,太虚就是太空。《太始天元册》文:“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九星悬朗,七曜周肇,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内经说的明白,太空是易,北斗悬而无动,日月五星行而有周,循而有道,这便是天道。天道之极,便是太极。
29
发表于 2017-3-5 17:38:32 | 只看该作者
黄中正 发表于 2017-3-5 13:06
这两句话可能有问题,它将阴阳引向了矛盾论。阴阳是自然变化的根本,但不一定是规律,五行却是阴阳变化的 ...

  黄先生此论,甚有深度。但,阴阳是寒暑,是周而复始的四时气候的变化,阴阳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五行是五气对阴阳之气的冲击,要经过十干统运,即阴阳气化方能决定金木水火土之位的寒暑燥湿风,所以,五行之气是变化不定的。
30
发表于 2017-3-5 17:54:2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3-5 14:25
虽名为《黄帝内经》,非黄帝本人所撰写,乃汉人之伪托。

《黄帝内经》是说明医理自黄帝始,是远古以来的医学总结。汉人也好,今人也罢,论的是阴阳五行自然气化的规律,先生又何必弃重就轻而论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08:42 , Processed in 0.07272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