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的营卫物流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18-12-17 07:11:3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2-16 23:01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经络为营卫运行之通路,寒邪(病原体)外侵(感染),导致营卫(营养物 ...

脓液是什么?
脓液(pus)是机体组织炎症过程中形成的浓稠或稀薄的混和物,炎症过程中细胞、组织在细菌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液化坏死,加上血管的液体渗出,形成肉眼呈灰黄色或黄白色的浓稠状液体。脓液中的中性粒细胞除极少数仍有吞噬能力外,大多数已发生变性和坏死,称为脓细胞(pus cell) 。脓液中除含有脓细胞外,还含有大量的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和少量组织液。主要物质包含变性、坏死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坏死组织物组织液、细菌的代谢产物及病菌。而至关重要的白细胞(WBC) 能够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病菌后就会死亡,死亡的白细胞体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

点评

是坏死组织  发表于 2018-12-17 10:55
162
发表于 2018-12-17 07:14:42 | 只看该作者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2-16 10:17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经络为营卫运行之通路,寒邪(病原体)外侵(感染),导致营卫(营养物质和防卫系 ...

【经络为营卫运行之通路,寒邪(病原体)外侵(感染),导致营卫(营养物质和防卫系统,如血浆、白细胞之类)稽留于经脉(血管)之中】,则血泣(血液凝结、运行缓慢),血泣则不通(营卫运行不通畅)……


一一牵强附会,前后矛盾处甚多。

13楼:营卫运行的路径是经络,血液运行的通路是血脉,在古代经络和血脉这两个概念也是区别使用的。
163
发表于 2018-12-17 07:43:26 | 只看该作者
            
     寒邪(病原体)

外侵(感染),

营卫(营养物质和防卫系统,如血浆、白细胞之类)

经脉(血管)

     血(血液)

       血泣(血液凝结、运行缓慢)

      卫气归之(白细胞等防卫系统)

      炎症这个概念,《内经》称为热证

         腐肉(周围肌肉组织损伤)
========================================================================================

这些概念的对应关系,需要大量的论证,而且要与中西医理论体系中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即理论构架的对应),例如:寒邪,在中医理论中寒邪与风、暑、湿、燥、火是一个外邪系统,如果寒邪与病原体对应,风、暑、湿、燥、火是指西医的什么?病原体在西医理论体系中包括: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这些病原体与风寒暑湿燥火是什么关系?

      再例如:腐肉(周围肌肉组织损伤),在西医理论中,脓肿主要是淋巴结化脓或者蜂窝组织炎局限化形成的,一般没有伤及肌肉组织,中医的肉,脾主肉,主要是指脂肪组织而不是西医理论中的横纹肌。横纹肌是指肝主筋中的筋,所以,肝风内动,肌肉强直、痉挛才能解释的通。诸如此类,千万注意,中西医概念不可以直接对接,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全面的论证。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09:54:4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12-16 23:14
【经络为营卫运行之通路,寒邪(病原体)外侵(感染),导致营卫(营养物质和防卫系统,如血浆、白细胞之 ...

不要盖帽子,要摆事实,讲道理。如果反对要讲出反对的理由。

点评

营卫运行的路径究竟是什么?  发表于 2018-12-17 10:21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09:5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12-17 02:08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2-16 23:43
寒邪(病原体)
外侵(感染),
营卫(营养物质和防卫系统,如血浆、白细胞之类)

中医的肉怎么成了脂肪组织?脂肪古称膏或脂。

点评

这个弯,先生需要转。  发表于 2018-12-17 10:22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0:10:4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2-16 23:43
寒邪(病原体)
外侵(感染),
营卫(营养物质和防卫系统,如血浆、白细胞之类)

寒邪只代表病原体的一类,怎么寒邪就等于病原体了?

点评

风寒是病原体的哪一类?风温又是哪一类病原体??  发表于 2018-12-17 10:24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0:17:1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2-16 23:43
寒邪(病原体)
外侵(感染),
营卫(营养物质和防卫系统,如血浆、白细胞之类)

脓肿不会伤及周围肌肉组织?先生可能对这个病了解不多,它不但可以损伤及周围的肌肉,还会伤及韧带,肌腱,甚至腐蚀骨质,肌肉是很容易累及的组织,

点评

【一般没有伤及肌肉组织,】先生把“一般”舍去,断章取义了。  发表于 2018-12-17 10:29
168
发表于 2018-12-17 10:31:42 | 只看该作者
    如筋痿不用,可见于肝阴不足;筋脉拘挛抽搐,可见于肝风内动。与横纹肌运动相关联,肝阴不足,筋痿不用是指横纹肌萎缩,收缩无力;肝风内动,筋脉拘挛抽搐,是指横纹肌痉挛或者肌张力持续升高。都是指横纹肌的异常。脾主肉,是指胖瘦,主要是脂肪组织的多少。  
169
发表于 2018-12-17 10:36:18 | 只看该作者
      痿证与痉证
       中医所论述的痿症,在临床上相当于现代西医所论述的肌肉疾病,包括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周期性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代谢性疾病、甲亢性疾病、强直性疾病等等。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迟缓,手足痿软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者较为多见。中医对“痿证”早在2000年前即有较深刻的认识。《黄帝内经》设《痿证》专篇
痿证的病因病机 西医学认为由运动神经元病、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肌无力、肌肉萎缩等。
         中医认为痿证发生的原因颇多,如阴血虚则濡养不足;阳气虚则温煦不充;湿痰着滞、瘀血停留阻遏气机,妨碍血运,皆能导致筋骨、肌肉、皮肤失养 ,发为痿证。临床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最为常见。肝血虚仅仅是一个因素,而且往往与肝肾阴虚并见。
       肝肾亏损主方:虎潜丸加减。方药:龟板、黄柏、知母、熟地黄、白芍、锁阳、陈皮、虎骨、干姜。
痿证-骨骼肌肌无力、肌肉萎缩证态。
      痉证
       痉证,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古亦称为“痓”。《张氏医通•瘛疭》说:“瘛者,筋脉拘急也; 疭者,筋脉弛纵也,俗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瘛病总论》又说:“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瘛也。”
       痉证-肌张力升高、肌肉痉挛,热极生风,肝阳化风多见;肝血虚少见,多见于肝阴虚、肝肾阴虚;肌肉瞤动见于肾阳虚例如:真武汤证。
        痉证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热性惊厥以及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脑病、脑脓肿、脑寄生虫病、脑血管疾病等出现痉证表现,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往往与高热同时并见。
痉挛即肌肉抽筋。腿常抽筋大多是缺钙、受凉、局部神经血管受压引起。
肌肉张力升高、强直。例如:癫痫、脑膜刺激症状等等。
肌肉蠕动:见于温病晚期-多器官功能障碍晚期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的钙、镁离子紊乱。
诸风掉炫皆属于肝,痉证属于中医的“风”,“风”属于中医的肝。
痉证-骨骼肌痉挛、蠕动、强直证态。
      肝主筋,实际上是指西医的肌肉。肝血虚、肝阴虚引起的痿证、痉证,都是西医肌肉萎缩与肌肉痉挛,所以,肝主筋是指西医的肌肉;脾主肉实际上主要是指西医的脂肪丰满的程度。
170
发表于 2018-12-17 10:5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董建军 于 2018-12-17 02:54 编辑

《内经》分析它的原因:认为: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

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热是什么?是温度?寒怎么化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15:23 , Processed in 0.05037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