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期——孙曼之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09-2-12 09:30:0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2/11 09:51pm 发表的内容:
下面引用由fans在 2009/02/11 07:28am 发表的内容:
古代伤寒大家中,尤在泾是其中杰出的一位。更喜的是其人文风朴实,其《伤寒贯珠集》可以说是字字珠玑,恳请各位反对六经提纲者何妨一读。六经提纲,不仅有助于理解伤寒论,也可帮助对杂病的认识。
现代伤寒大家 ...



笑话!对待任何伟人,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我们崇拜的人,正确的,我们义无反顾地执行,否则,再富丽堂皇地标榜成伟人,我们也照样应该反对。这就是真正的中国人,这就是真正中医人!人云亦云,那本来就不是独立的“人”。
一个“笑话”,是本人对先生没有礼貌,谨向先生道歉,请先生原谅。学术争鸣是为了共同提高理论水平,因此,就不能相互指责,“理”可以争,但不能无“礼”。
对于伟人、大师,我们只当他们的学生,决不做他们的奴隶。
182
发表于 2009-2-12 09:53:2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本人读仁海先生的帖子,觉得先生在不断深入探索伤寒论的精髓。
本人提出尤在泾与刘渡舟两位著作,不是崇拜。是因为这两位的水平与声望实在不一般,中药施治的水平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亦且在理论上的认识也非一般中医可比。他们是中医界的巨人,本人希望仁海先生站在他们的肩膀之上,并非要先生作巨人的奴隶,请三思。
183
发表于 2009-2-12 11:49:3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同意182楼上的说法 争议在所难免 同样一个师傅教十个徒弟 难免会出十样说法 就是别矜持其一说引为自傲 其矜持一说之法不能保证其全面和准确  因为我们毕竟是学生 所以还请大家要参看多家之说 全面研究才会多点心得
184
发表于 2009-2-12 12:36:5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fans2009/02/12 09:53am 发表的内容:
本人读仁海先生的帖子,觉得先生在不断深入探索伤寒论的精髓。
本人提出尤在泾与刘渡舟两位著作,不是崇拜。是因为这两位的水平与声望实在不一般,中药施治的水平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亦且在理论上的认识也非一般 ...
多谢先生指教,我一定会细读您提到的尤在泾与刘渡舟大师们的著作,同时也会向其他师长、同道们学习。坦率地说,在仲景学说方面,我的基本功还是太差。
185
发表于 2009-2-12 12:48:2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yatte2009/02/12 11:49am 发表的内容:
同意182楼上的说法 争议在所难免 同样一个师傅教十个徒弟 难免会出十样说法 就是别矜持其一说引为自傲 其矜持一说之法不能保证其全面和准确  因为我们毕竟是学生 所以还请大家要参看多家之说 全面研究才会多点心得
先生说得对,就应该全面、准确地撑握仲景学说。
186
发表于 2009-5-7 18:32:2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9/01/09 02:55pm 发表的内容:
    我否认中医方法论的科学性质,是因为中国古代本来就不存在科学,即我们所说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来都是取象比类式的直观方式,这是古代中国不能在内经时代出现科学的重要原因。如果中国在春秋时代就有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那样的逻辑学的鸿篇巨著的话,那么以蒸汽机为标志的近代工业革命就不会出现在英国而是我们的祖国了。我国对于中医属于科学的说法产生于政治挂帅的特殊年代,而那个时代是不容许也不可能有第二种说法的。对于这种具有政治色彩意义的说法,从来也没有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我认为,恰恰是这种错误的提法,给中医的传承、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在另一方面,我又认为,我们应该利用科学的手段去研究这种现代没有而只是古代才有的中医理论,应用新的科学视角来审视中医理论,一定可以产生许多有益于现代医学的成果。
    十分赞同孙曼之先生的真知灼见,与我多年研究易经的结论不谋而和。。。。。。可惜论坛有这样看法并且敢于说出来的人已经越来越小。。。。。。
187
发表于 2009-5-9 22:01:0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9/01/09 04:47pm 发表的内容:
回#29xyxx0353先生:
     六经是伤寒传变过程的阶段区分,在其每一个阶段中,疾病都有特定的变化,其中又有若干证、治,非一种病机可以笼统概括之,故柯韵伯所谓六经铃百病实际上只是空谈。重要的是要认识 ...
伤寒杂病论所例示的意义,不在于脉症之多少,真正意义在于,她用脉症方式所例示的生命规律,探索这种规律,并认承和深入,我想这才是先圣垂范的本质意义.柯氏以六经拎百病之说或因于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05:53 , Processed in 0.13032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