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的划分标准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4-7 16:31:00 | 只看该作者
事物本无阴阳,人的认识使其产生阴阳。阴阳学说是人在认识事物时所采用的“二分法”。
把一个事物由整体分为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两个面。
这样便于进一步认清事物的本质。

点评

阴阳是人对事物的分析,不是事物本身。  发表于 2017-4-7 21:21
客观,睿智的认识。谢谢。  发表于 2017-4-7 17:17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2
发表于 2017-4-7 21:20:50 | 只看该作者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4-6 11:28
人类疾病至少应该有几百种,谁有那么大能耐通过脉诊能够分清!!何况人类有很大一部分疾病发病之初没有任 ...

讲中医诊断,要区分辨病与辨证。
脉诊是给辨证提供一定的依据,主要是判断寒热虚实表里,胃疼、胆疼是辨病的内容,脉诊不能落实在这些具体疾病上。
有一些疾病有特殊的脉象,脉诊的辨病意义大,大多数情况下,脉诊的辨证意义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也说明脉诊的主要意义在于辨证。
13
发表于 2017-4-8 11:1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4-8 03:29 编辑

          个人不正确地认为,阴阳有两种涵义:一是认识意识称阴阳观念:“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就是认识意识,因其仅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因此是抽象无形的;二是用阴阳观念去认识事物中阴阳产生的阴阳概念。认识宇宙就是“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用于认识山脉就是“峰为阳,峪为阴”;认识植物就是“地上为阳,地下为阴。”;用于认识人和动物就是“外为阳,内为阴。”、从“阳化气,阴成形。”立场就是“功能为阳,组织器官为阴。”,用于认识藏府就是“府者为阳,藏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等等阴阳概念。因此,阴阳观念只有一个,阴阳概念数不胜数。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点评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就是认识意识,因其仅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因此是抽象无形的; ----------------------------------- 错!阴,阳是气,气无形。天气是阳,地气是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故阴阳是天地之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0 11:19
14
发表于 2017-4-9 18:23:50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4-8 11:17
个人不正确地认为,阴阳有两种涵义:一是认识意识称阴阳观念:“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就是认 ...

     张先生心系中医,值得点赞!
15
发表于 2017-4-10 11:19:36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4-8 11:17
个人不正确地认为,阴阳有两种涵义:一是认识意识称阴阳观念:“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就是认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就是认识意识,因其仅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因此是抽象无形的;
-----------------------------------
  错!阴,阳是气,气无形。天气是阳,地气是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故阴阳是天地之道。没有气道,头脑中如何形成抽象无形。即是梦幻也是对事实的幻觉。

二是用阴阳观念去认识事物中阴阳产生的阴阳概念。
-------------------------------------
  这是哲学思想,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是实践,阴阳是认识,“峰为阳,峪为阴”是阴阳理论的应用。

用于认识藏府就是“府者为阳,藏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等等阴阳概念。
------------------------------
  人体阴阳是三阴三阳六经,《内经》反复论证,先生既行中医,为何不以内经为道?“阳化气,阴成形。”是三阳化五味为营卫之气,三阴生筋骨皮毛肉之形。由三阴三阳而论表里,脏腑,内外,无人体阴阳,哪来的上下,表里,内外,难道是无根据的胡说吗?
16
发表于 2017-5-3 09:5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7-5-3 09:58 编辑

阴阳相对而言,相对而存,此乃古人言互根、互化之理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背为阳,面(腹)为阴……”也是人为规定的,但是一经认定后,便成为习惯的思维定式,为后人所尊从(反过来也符合阴阳定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1:11:12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4-8 03:17
个人不正确地认为,阴阳有两种涵义:一是认识意识称阴阳观念:“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就是认 ...

阴阳是人对事物属性的认识,这话不假。既然是人的认识,自然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至于说到“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等,这正是阴阳的具体应用。并不是两种事物。
18
发表于 2017-5-3 14:56:26 | 只看该作者
自古人有了“阳化气,阴成形”之认识后,便明示了任一事物均具有属阳或属阴的属性,这便是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因此,阴阳理论是对事物的抽象与具体的有机结合。
19
发表于 2017-5-3 15:05:53 | 只看该作者
用阴阳理论指导认识中医疾病症状与病因的关系:症状是表面现象,是阳(有形),病因是阴(无形,要通过医生四诊分析才能找到),诊治时,见症状时,还必须找到病因,才能治愈疾病(除因)。病因与疾病为因果关系,因去则果不能存,这一点,中西医理论均适用,是哲学运用于具体学科之例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8 04:02 , Processed in 0.17986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