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30 07:3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年老的中医逐步逝去,以师传形式继承中医的人士越来越少,中医队伍的主力军客观的落在了一批院校出身的科班中医身上,以我之“愚见”,这一代人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长处是对于中医的理论性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接受新知识比较快;短处是传统文化的水平差一些,还有中医的诊断水平差一些,这与许多中医院校存在忽视中医诊断教学或教授诊断学方法不适当是有关系的。
中医治疗疾病是建立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的,光懂西医的检验诊断不行,中医治病处方要以中医的诊断作为依据。而中医的辩证施治必须要有过硬的中医诊断技术作基础,这如同射击,诊断是瞄准靶子,施治只是叩动扳机,看不清靶子而胡乱射击,诊断上没弄清什么病证,近似盲目的用药,欲求好的疗效,何异于水中捞月。
有些院校出来的学子说,自己理论一肚子,坐在病人面前诊脉观舌,诊完了茫然无所知,心里一点底没有,这种状态,恐怕不是个别现象。
归根结底,中医的威信与名望要靠疗效,治不好病,人们的非议与贬骂自然就出来,谁也堵不住人们的嘴。你说再多的理论也没用,还是实践验证真理,久而久之,中医自然而然的也就“安乐死”了。
所以我认为,中医界应当普遍的加强中医诊法的学习与提高,中医院校应切实的加强中医诊法的教学与训练,这是摆在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尤其是脉诊和舌诊,价值是非常高的,毫不夸张的说,有丰富诊断经验的中医,根据四诊,主要是脉诊和舌诊,能基本上正确的判断出病人的证型与病机,正邪力量的对比,病势发展的转归。
怎样提高脉诊和舌诊的水平,院校咱无权乱发议论,那是院校父母官的事,虽然弊病太多也只好望洋兴叹。从临床中医来讲,就是要多读脉学的书,舌诊的书。要反复的看,反复的体会,
我体会頻湖脉学这本书很好,简单,明了,内涵丰富,切合实际。果真能学透,临床必定受益无穷。
2
匿名  发表于 2004-9-30 13:31:57

[原创]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言之有理,信之有据!
中医的兴旺胜衰,以余管窥之见,中医诊断的普及学习研究发展,是中医发展的关键!
诊断不明,阴阳不分,。。。。。。四诊资料收集不善,开口中医辨证,提笔就论治,疗效惘然,中医诚信失约,发展中医,岂不自相矛盾乎?!
3
发表于 2004-9-30 13:32: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积重难返!
二十年前,中医医疗政策的决策者滿怀豪情制定了中医发展计划和纲要,而且也落实到各级医疗机构和中医药教育机构。
今天,收到的硕果却是苦涩不堪,正如李今庸先生说的:培养出一批中医掘墓人!
4
发表于 2004-10-1 10:16: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中医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当前院校毕业生从事临床后的基本功.四诊操作、八纲辩证的水平和能力,是切入正确治疗和可靠疗效的关键。有些人夸夸其谈,但面对患者则举动失措,心中茫然无序。如此,所谓疗效怎能有保证?
5
发表于 2004-10-1 10:21: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这一代人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长处是对于中医的理论性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是知识面广,但中医的理论性强却不敢恭维,如果是中医理论性强,决不可能有“救救中医”的呼喊了,也不会有自己否定自己的情况出现了。
6
发表于 2004-10-1 16:57: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鄙人近日与华中科技大学梨园医院的樊大夫讨论阴阳与疾病,她很有感触:
樊玲大夫来函摘录: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中医在继承与发展中医上有很多问题,首先。我感觉在中医教材上有问题,这些教材常常偏离中医的“精髓”,而成了一种模式化、教条化的东西,学人读了半天只是读到些“假传万卷书”,而“真传一句话”很难读到。其次,由于学人自身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很少有人真正致力于潜心钻研中医。现在的医生大都比较功利,作为一名西医往往可以有很可观的经济效益,相比而言,中医就太可怜了,造成了中医医师心理的不平衡,很多中医不能求利,就只能求名,于是,到处都是“自拟方”。究竟有多少“自拟方”真正秉承了中医精髓,或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发展?最终的结果是西医看不好的病中医也一样看不好,中医那里还有优势呢?其三,对治疗效果的判定,中医治疗采用的是辨证施治、整体治疗,治疗方法正确时患者不仅症状可以消除,而且可以感到全身舒畅,精神振奋;而西医治疗的针对性强,往往可以使症状很快得到改善,医生及患者都会认为西医的疗效好、来得快,但是常常都没有意识到“此伏彼起”的现象,即患者原发病的症状的确改善了,但其他的问题却出现了,患者的整体情况往往不能得到改善。医生会认为患者存在另一个病,而患者也会这样认同。
7
发表于 2004-10-4 16:3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同意壶先生的意见,科班出身的一代(包括我自己),中医理论真是不敢恭维!只是死记了几本入门用的教材,中医理论水平远不如从前。
医学包含技术成分,自然离不开勤学苦练,所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就是说的没有实践过的学人。
8
发表于 2004-10-4 18:16: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下面引用由壶中人2004/10/01 10:21am 发表的内容:
"这一代人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长处是对于中医的理论性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是知识面广,但中医的理论性强却不敢恭维,如果是中医理论性强,决不可能有“救救中医”的呼喊了,也不会有自己否定自己 ...
说现在的中医院校毕业生理论性较强,是相对实际操作能力而言。决不是说他们的中医理论修养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现在毕业生包括硕士,博士,虽然善于理论演说和写作,但大都是缺乏临床经验和实际技能,空谈侃侃,而面对患者则常茫然无知。尤其对中医的诊断和辩证操作缺乏真正的体验。如此而已。
9
发表于 2004-10-4 19:03: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目前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下面引用由千秋雪2004/10/04 06:16pm 发表的内容:
说现在的中医院校毕业生理论性较强,是相对实际操作能力而言。决不是说他们的中医理论修养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现在毕业生包括硕士,博士,虽然善于理论演说和写作,但大都是缺乏临床经验和实际技能,空谈 ...


回:只可惜,好象有个什么管理中药的机构,却要求凡申请申报中药新药的,必须又有8个教授组成的研究所,才有资格申请申报。也许,在某些官老大爷们看来,中药新药的主要作用并非是疗效,而是学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4 13:58 , Processed in 0.0526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