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8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篇因为理解错误而产生的中医“科学研究”的奇葩论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27 19:4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篇因为理解错误而产生的中医“科学研究”的奇葩论文

其实,目前中医的很多现代研究,与这大同小异。

只是这篇有点太奇葩了,竟然真认为离体的血液会在壶中自己动,还设计了相应的“科学”仪器。

想想都会觉得可笑。

可是目前的《内经》书仍然在延续这个奇葩的解释,这就让人觉得不只是可笑,更是有点可悲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8-7-28 03:2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28 12:02 编辑

       奇谈怪论古今皆有,其中包括经典中也普遍存在,是不同时代对某个事物产生的现象无法理解,从主观立场取其进行猜测形成的荒谬认识。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荒谬认识,应该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现代科学理论立场重新对其进行认识,得出符合现代科学理论的理解。2018.07.28  3:26

点评

嗯,张老说得是  发表于 2018-7-28 05:4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18-7-28 09:55:3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王版主的理解!
4
发表于 2018-7-28 19:5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28 12:01 编辑

  _内经_中瓠壶置血及瓠壶血动原理的探讨_杨旭.pdf
  无知村人:非常新鲜?

点评

请问老先生,这篇文章,你看到了吗,你看懂了吗?  发表于 2018-7-28 20:56
5
发表于 2018-7-28 20:41:43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486:

中医发展的瓶颈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严重脱节,看现在的所谓论文,洋洋洒洒好像很科学,引经据典好像很有渊源,真正放到临床中去验证,有几个能经得起推敲和重复验证?

        学术的造假或者说学术的败腐造就了很多无用的垃圾论文,对学术的发展来说是个毒瘤。

         中医药发展,继承和传承是关键。中医要现代化,必须打破千百年来,那些自圆其说理论解释之陋习的束缚,必须要突破,必须中医理论现代化,用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和现代语言去阐述才能创新和发展!

         期待着中医现代化的到来!希望传统中医造福国人,甚至造福世界!


http://zhongyi.dxy.cn/bbs/topic/39227021
6
发表于 2018-7-28 21:04:48 | 只看该作者
正确的理解怎么讲?
7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19:23: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7-29 11:42 编辑
谈玄说虚 发表于 2018-7-28 13:04
正确的理解怎么讲?

确实有些难。看来不应该上论坛。因为大家的讨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阐明它的关键之处。

简单说一下把。血应该是在身上动的,也就是血脉的搏动。之所以出现这样理解的错误,是因为他不了解古文行文的一种修辞方法。所以出了这样的笑话。根据自己的错误理解,还煞有介事的演绎阐发了一番,根本就不看事实。

点评

《灵枢·癫狂篇》云:“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 -------------- 这是原文吧,古文的这个修辞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9 22:07
8
发表于 2018-7-29 22:07:49 | 只看该作者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29 19:23
确实有些难。看来不应该上论坛。因为大家的讨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阐明它的关键之处。

简单说一下把。 ...

《灵枢·癫狂篇》云:“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
--------------
这是原文吧,古文的这个修辞方法,这个关键点,先生能再具体说说吗?
9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22:50:05 | 只看该作者
“至其发时,血独动”解释的是前面“病至”,与置其血于瓠壶之中没什么关系。

是古代倒装的修辞手法,又叫兜转法

点评

虽然我的现代语文和古文都是高中水平,但是我学到的倒装修辞手法和你说的好像不一样,你这个所谓的“”古代倒装的修辞手法,又叫兜转法“”是专门为解释《内经》发明的吧? 要按照你的解释 ,“”置其血于瓠壶之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30 21:31
10
发表于 2018-7-30 21:31:15 | 只看该作者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29 22:50
“至其发时,血独动”解释的是前面“病至”,与置其血于瓠壶之中没什么关系。

是古代倒装的修辞手法,又 ...

虽然我的现代语文和古文都是高中水平,但是我学到的倒装修辞手法和你说的好像不一样,你这个所谓的“”古代倒装的修辞手法,又叫兜转法“”是专门为解释《内经》发明的吧?
要按照你的解释 ,“”置其血于瓠壶之中“”,又是为了干什么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 07:35 , Processed in 0.0621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