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8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中医理论问题一百年了还不能解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20 19:1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论是临床、科研、教育的指南,理论错误导致临床、科研、教育的错误还少吗?为什么有人看中医问题只看到临床、科研、教育却看不到理论,为什么中医理论问题一百年了还不能解决,不应该引起中医界深刻反思吗?

2
 楼主| 发表于 2018-6-20 19:2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6-20 19:43 编辑

并不是中医界要反思!
而是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研究与中医药应用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和差距存在。
就是关于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什么,并没有真正的开展过研究。
已有的不过是将中药做为一般的化学药来研究然而这却是非常不正确的。
那个青蒿素本来也不是中药治疟疾的主要药物成分,实验证明其灭疟虫能力很低或几乎无用。
是以化学方法优化青蒿素的基团才有了很大增强!
说明古代根本不是以这种青蒿素治疟疾的。
主要是青蒿的清热的药理作用。
但是关于中药青蒿是如何清热的药理,药理学却根本没有正式的研究了。

点评

除了青蒿素,还有麻黄素,黄连素,葛根素等,你认为他们都是清热的吗?  发表于 2018-6-28 04:55
3
发表于 2018-6-26 17:25: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9-1 23:21 编辑

   楼主认为:关于中药青蒿是如何清热的药理,药理学却根本没有正式的研究了。
  据村人所知:早在八十年代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就认为青蒿中青蒿素有抑制线粒功能的作用,其杀灭疟虫主要药理机理是对其滋养体的抑制,导致其缺乏能量物质而致死。

4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7:51:01 | 只看该作者
.五脏实热
凡实热之在内者,古法治分五脏,宜从正治、宜疏下。
(1)心热证候:口舌糜烂、生疮、舌尖红、多动心烦、急躁不安等。治则:清心降火。主方:泻心汤、导赤散、安神丸。
(2)肝热证候:急躁易怒、头痛眩晕、目赤耳鸣耳聋、口苦咽干。两胁疼痛,小便赤涩。治则:清肝泻火。主方:泻青丸、柴胡饮子、龙胆泻肝汤。
(3)脾热证候:目疮口臭,烦渴易饥,渴喜凉饮、口燥唇干,口腔溃疡、大便秘结,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治则:泻脾胃伏火。主方:泻黄散(又名泻脾散)。
(4)肺热证候:咳嗽时发、咽喉干疼、呕吐黄痰、便秘尿赤,胸膈烦热。治则:清上泄下,泻火通便。主方:轻则泻白散、地骨皮散,重则凉膈散。
(5)肾热证候: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小腹胀满,尿闭不通。治则:滋肾清热,降火。主方:滋肾丸,滋阴八味丸。
5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8:0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6-26 18:09 编辑

青蒿素能不能治心热证的口舌糜烂、生疮、舌尖红、多动心烦、急躁不安等。青蒿素能不能治肝热证的急躁易怒、头痛眩晕、目赤耳鸣耳聋、口苦咽干。两胁疼痛,小便赤涩。青蒿素能不能治脾热证的目疮口臭,烦渴易饥,渴喜凉饮、口燥唇干,口腔溃疡。
6
 楼主| 发表于 2018-6-28 00:17:13 | 只看该作者
青霉素不能治中医的热证,青霉素治的是热证相关的炎症,青霉素是对正常免疫反应的消除或让其不能产生,从而在开始就阻止了或减少了炎症的生成了。
1如果免疫反应还没有开始,它就是不让其产生作用。
结果是根本不会有炎症生成。
2如果免疫反应已经开始或正在反应中,其作用是阻止生理性免疫的继续。
而生理性免疫反应是产生炎症反应的原因之一。
结果是青霉素能减少炎症的生成,或已有炎症为止,不在增加新的炎症组织细胞了。
已有炎症会被相关功能清除。
7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16:14: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6-30 16:29 编辑

麻黄素,黄连素,葛根素,能不能治心热证的口舌糜烂、生疮、舌尖红、多动心烦、急躁不安等。麻黄素,黄连素,葛根素,能不能治肝热证的急躁易怒、头痛眩晕、目赤耳鸣耳聋、口苦咽干。两胁疼痛,小便赤涩。麻黄素,黄连素,葛根素,能不能治脾热证的目疮口臭,烦渴易饥,渴喜凉饮、口燥唇干,口腔溃疡。
如果能治,麻黄素,黄连素,葛根素,是清热的药物。
8
发表于 2018-7-2 05:04:17 | 只看该作者
理论是临床、科研、教育的指南,理论错误导致临床、科研、教育的错误还少吗?为什么有人看中医问题只看到临床、科研、教育却看不到理论,为什么中医理论问题一百年了还不能解决,不应该引起中医界深刻反思吗?
------------------------------------------------------------------
这些话,说的振振有词,但是含混不清。请逐一道其详!
9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20:0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7-2 20:18 编辑

主帖是转gl0101写的
10
发表于 2018-8-15 05:3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4 21:46 编辑

       楼主问:理论是临床、科研、教育的指南,理论错误导致临床、科研、教育的错误还少吗?为什么有人看中医问题只看到临床、科研、教育却看不到理论,为什么中医理论问题一百年了还不能解决,不应该引起中医界深刻反思吗?
       无知村人认为:应该引起中医界深刻反思!中医理论问题的争论,百年有余了。主要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拉开了中西医的距离,由于中药疗效较慢,有谁愿意西医在三天能治好的病花五天去服中药呢。二是中医门派太多,各门派大多各抒己见,同一问题长期争论不休就谈不上发展。三是拒绝用现代医学理论来研究中医理论,是保守现象阻碍了用现代医学理论来研究中医理论的进程。四是中药的药理研究大为滞后,其实中医有许多理论问题是可通过药理进行逆向推理解决的,而长期因药理研究的滞后而不能解决。
偶尔至此一游,回复若系荒谬时,敬请楼主提出批评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21:51 , Processed in 0.0833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