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7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值得商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3-27 18:3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凝三代学者心血  历四十余载寒暑
中医十部经典被“重新组装”
  本报讯  (记者马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严季澜教授领衔撰著的《十部医经类编》,首次对《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中藏经》、《诸病源候论》、《神农本草经》10部医经按现代中医学术体系进行了大规模分类整理。日前,此项研究获得了200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
  经典医籍的整理研究历来是医家十分重视的课题,但以往的研究工作大多侧重于对某部医经进行校勘注释,或对某一部医经作分类整理。该书将10部中医经典的篇章结构重新组合,在分类设立上创新性地以现代中医学科体系为框架,按10部医经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设置类目,使各类内容条贯有序,各医籍间的源流承继关系也显得格外分明。另外,经典医籍的许多内容在现行的中医教科书及专著中没有涉及,尚属空白。该研究提示中医学者可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汲取中医经典医著中的精华,来补充和丰富中医理论体系。
  据了解,《十部医经类编》编写工程浩大,历尽艰辛,参编人员200余人,前后历时40余年。上世纪50年代末,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开始领衔编写《十部医经类编》,当时有数十位中医专家共同参与,历时5年并初具规模,可惜原稿在“文革”期间散失。80年代初,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教研室曾对此书进行整理补佚,但未完成。1996年,在严季澜教授的主持以及数十位学者的参与下,该书终告完成。B18
-----编写工程浩大,历尽艰辛,参编人员200余人,前后历时40余年。
值得么,为何要打破.
2
发表于 2004-3-27 19:00:30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商榷

确实值得商榷。
花费大量的钱财,真不知道这类工作到底有何实际意义?
知其要者,不用编篡,一样能知,不知其要者,如论如何编篡,同样如同面壁。
何况就此编篡者水平而言,不知居何等层次,也敢编篡古书?
愚送其三字:败家子.
3
发表于 2004-3-27 19:33:08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商榷

假如王冰,成无己活在当代,肯定被骂得狗血喷头……
4
发表于 2004-3-27 19:40:36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商榷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4/03/27 07:00pm 发表的内容:
确实值得商榷。
花费大量的钱财,真不知道这类工作到底有何实际意义?
知其要者,不用编篡,一样能知,不知其要者,如论如何编篡,同样如同面壁。
何况就此编篡者水平而言,不知居何等层次,也敢编篡古书?
...
完全同意。
5
 楼主| 发表于 2004-3-29 18:57:05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商榷

"此项研究获得了200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
-----评奖标准是什么????????
6
发表于 2004-3-29 19:20:29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商榷

    把一部部完整的经典拆成零件分类放置,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经典的“生命”解剖成标本归类存放,其意义只能是使经典面目全非,倒是可以避免瞎子摸象。
    如果对经典的研究已经彻透了,做这样的综合性研究意义重大,可是以望文生义的认识做这样的研究无疑于焚书。
    这样的研究能够立项,能够得到相应的人力物力支持,甚至还能获奖,说明了什么呢?这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具有同样的认识基础和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狂妄心态。
7
发表于 2004-3-29 19:24:26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商榷

下面引用由whitecoat2004/03/27 07:33pm 发表的内容:
假如王冰,成无己活在当代,肯定被骂得狗血喷头……
王冰,成无己和这个严大教授有很大的不同,就编篡的这些书籍而言,不过是一堆废纸而已.
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中医是一种悲哀!
可怜我华夏五千年文化历史!!!
8
发表于 2004-4-1 20:41:52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商榷

千古罪人!!!!!
中医就毁在这样的人手里!!!
为了自己的名声什么事都做!!
根本不懂什么是中医!!
丢脸啊!!!!!
更可怕的是还有人随声附和!!
悲哀!!悲哀!!
愤怒之下不知所云!!!
9
发表于 2004-4-2 09:05:33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商榷

政治家和医政大员的取舍各不相同。
政治家只需要政通人和的大好政绩;医政大员需要最先进的设备,最时髦的理论,最能掩饰决策失误的遮羞布......。
中医资源的的运用,最好是用于政绩工程,<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严季澜教授领衔撰著的《十部医经类编》,首次对《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中藏经》、《诸病源候论》、《神农本草经》10部医经按现代中医学术体系进行了大规模分类整理。日前,此项研究获得了200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看看,又获大奖了!
用立税人的血汗,为政绩树碑,只是不晓得这些"科技成果",其中的学术思想谁会去运用?能不能运用还是个疑问。
10
发表于 2004-4-2 09:38:06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商榷

我不知道此编写工程的效果如何,但是我支持此项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6 05:40 , Processed in 0.0525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