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一个病例介绍 说中医应怎样书写医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1 07:3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2-1 09:43 编辑

书写病历(或病案)本来是作为医生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这无论对于中医还是西医都是同样重要的。西医书写病历从来是有章可循,而中医则好像无所适从,完全仿照古人则与时代脱节,完全仿照西医则失去中医特色,到底怎样才算正确的或正规的呢?我最近看到有人发文介绍中医医案,感到很有参考价值,现介绍如下,不知各位同仁是否认可?

马老师治疗癃闭验案介绍
诸小丽
初诊:2013年05月15日。范某,女,43岁。
主诉:小便难解2年余。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难解,当有尿感,解不出或仅解100ml左右,伴有下肢浮肿,小腹胀,口服利尿剂后能解。现在服呋塞米片。
MC:近2年内月经欠规律,10天/30-60天,末次月经2013-3-31,量少,较前减少1/2,色暗,血块(+),腹痛(-),腰酸(-),乳胀(+),经前阴痒。
刻下:月经第46天,白带量多,质稀,水样,有异味,纳可,寐安,大便畅,小便难解,口干欲饮,下肢凹陷性水肿,舌质稍淡,苔薄腻,脉沉细。
个人史:2-0-0-2,均顺产,已结扎。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畅,分泌物量中,色白,质稠,宫颈:充血,宫体:后位,增大,质可,活动度可,压痛(-),左附件区压痛(+),右附件区压痛(-)。
辅助检查: 妇科B超示:宫体三径17.0cm,Em:6mm,子宫多发性肌瘤(其中最大为21×18×21mm)
中医诊断:1.癃闭(肾阳虚衰证) 2.癥瘕。
西医诊断:1.尿潴留。
          2.多发性子宫肌瘤。
治则: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方药:肾气丸合五苓散(干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白术,附子,桂枝)加车前子10g(包煎)、川牛膝15g、苏叶6g、大腹皮15g、槟榔10g,7剂。
二诊:2013年05月29日,患者末次月经2013年5月20日,7日净。现已停服呋塞米片,小便顺畅,腹胀除,下肢水肿明显减轻。舌质稍淡,苔薄腻,脉沉细。
中药守上方加猪苓15g,茯苓皮30g, 7剂。
按语:《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肾主水,司开阖,尿液的生成及排泄需赖肾气的蒸化作用。肾阳虚衰,不能化气利水,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气机不畅,则小便不利,下肢水肿,腹胀满;津液不能上承,故口渴欲饮;水液直趋下焦,损伤带脉,故带下量多,质稀,如水样;舌质稍淡,苔薄腻,脉沉细亦为肾阳虚弱,水湿内停之征。治宜温补肾阳,化气利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肾气丸是益肾之祖方,内含有六味地黄丸和桂、附两组补阴阳的药物,属肾阴肾阳两补但偏于温补的方剂。方中附子、桂枝温阳化气行水;干地黄,山药、山萸肉补肾填精,不仅可以“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而且阴阳相伍则温而不燥,滋而不腻,二者相得益彰。故尤在泾称“是方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化水。”泽泻、茯苓、白术、车前子健脾利水渗湿。水湿停聚,阻碍气血运行,故加苏叶、大腹皮、槟榔宣肺气,宽中气,气行则助水运。川牛膝既可利水消肿,又能活血化瘀。全方补肾助阳,化气利水,标本兼顾。故患者服7剂后水湿之邪得以从小便除,故小便畅,下肢浮肿明显减轻,腹胀除,疗效满意。二诊时,守上方加猪苓15g,茯苓皮30g,7剂,猪苓归肾、膀胱经,专以淡渗利水,茯苓皮甘淡性平,功专行皮肤水湿,巩固利水消肿之功效。
2
发表于 2015-2-1 16:10:06 | 只看该作者
规范、准确!
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8:12: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梁总版惠顾和赏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0 15:06 , Processed in 0.0804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