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古代中医的治病疗效远低于现代中医 ——揭开“中医一代不如一代”的谎言

[复制链接]
77
发表于 2018-6-19 10:31:34 | 只看该作者
叶天士之言,作为中医从业者之自珍自重自勉自励无妨,但如果真以此为教-学准则,则大谬不然。其谬之关键点在于:叶混淆了创新/认识飞跃类所需的素质与一般学习的分别。

无论那个时代那个行业,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能够产生出超越当时人类对世界认识最高水平的新知(如老马、微积分、周期律、DNA、相对论……当然还有中医的仲景),但创新所需的知识/智力门槛(注意:知识和智力是相互关联但严格地、从本质上说不是同一回事),与一旦新知被创造出来后为后人所学习认识的知/智门槛是存在巨大差别的。否则,先进的知识理论上永远只能由小数人掌握了(这里,正态曲线同样起作用:任何时代极具“悟性”的人都是极少数)。事实上,教育和科学的进步之所以成为可能,某种意义上,靠的恰恰是创新和学习门槛的巨大不对称性。所以,教育可说是个稳赚不赔的“无本生意”,认识这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尤为重要。

如前面讨论正态分布时说过,少数天才或悟性高的人创造新知 一 这是个普遍真理。但在以前的世代中,后人不断去琢磨领悟,慢慢成为新时代的一般知识,反映出来就是行业的“中线”知识不断往以前世代的高水平方向移动。


现代人对新科技当然同样经历这过程,所不同的只是在效率上,是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的中医所不能比拟的。其中一个关键不同点就是对研发人员即新知识产生者有一个向同业传播新知/研发成果的要求(也因此产生各类比赛奖项),甚至产生所谓“会议经济”的说法,这恰恰也是在“制度”上古人从没有经历过的。试想想,如果仲景时代就有各路医家开“国际会议”交流心得的条件,伤寒论也不必等到宋朝才被重新发现了。

在叶天士和之前的漫长时代,名医们大约可以自夸只有最聪明的0.1%才能从事中医(绝大部分的江湖医自然不是在那0.1%里),反而看看现在进入中医药大学的高考分数线就知道现状如何。不仅如此,中医的受众群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人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我经常说的一个数据是到2020年,据估计全国有2亿人有大学以上程度。仍然按正态分布,中医受众的知/智水平不会比中医差。如果中医界还抱着叶的态度,好像不是我讲不明,是你的悟性不够听不明,这只会离地越来越远,客观上只能为一大帮江湖医打掩护,对中医不要说复兴了、要在现代专业世界生存下来恐怕也会有问题。


76
发表于 2018-6-19 10:21:17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6-18 20:27
志海呀,您既然感觉到了这样的比喻不妥,你就该知道,以张仲景的某些局部的成绩和整体的医疗水平的比较, ...

又一个搅屎棍,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某些局部的成绩吗?就你这一套还要出中医书?积点德吧,别以己之误,误人子弟。
75
发表于 2018-6-19 10:12:5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6-18 21:24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叶天士说的不对。从医须爱医,从中医须爱中医,方能学得进。其一也。其二,学中医须从中医之道,即六经之道,医道错,终生错。其三,读伤寒,学医案,方证对应,不用三年便能临床。其四,以临床求理论,实践中提高。

中医理论的原理糊涂不清,导致治疗缺乏针对性,就是因为中医只能从症状现象上进行大体揣测,并不能认识病理,这本身就有先天的不准确性。原因是患者的症状、体征并不是完全按着证型来得的,经常会症状不全,缺胳膊少腿,这时就很难确定符合哪一个证型,导致辨不准。这既是中医辨证本身存在的先天缺陷,也是导致辨证施治疗效降低的根本原因之一。
---------------------------------------------------
  【中医理论的原理糊涂不清】,这话不对,糊涂不清的是以易代医,用易学的数理推算医学,改变了中医的本质。以经典为代表的中医理论与临床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之体的病治方药理论。中医人体是六经之体,人体承载升降出入的生命运动。病分六经,病在生命气机逆行,病机是邪气盛正气衰。你说怎的【中医理论的原理糊涂不清】?不是不清,是先生用西理相论,是先生没学到真正的中医理论。

我一直坚持,借用西医理论和技术可以明显提高中医治病的疗效,这也是经过我30多年的临床实践所证明的。
--------------------------
  先生是西医教授,还是搞好西医把,何必不务正业胡搅中医呢?西医找出【病理本质】了吗?请问:人体的生命本质是什么?人体的原动力是什么?人体细胞生殖的本质是什么?西医有理论吗?大教授,你还是忙活西医的事吧。

点评

这就是你不明白道理了。  发表于 2018-6-24 18:30
74
发表于 2018-6-19 05:45:11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6-18 13:24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

那么,为什么中医不是一般智商的人能学精的呢?我认为,原因就是中医理论的原理糊涂不清而不易掌握。
       相比之下,为什么西医理论人人可学,其技术也能掌握?原因就是西医理论原理清晰,一学就懂。
----------------------------------------------------------------
学习驾驶飞机的人可谓万里挑一,学习驾驶飞船的人则更是凤毛麟角,而驾驶汽车和自行车的人满街都是。是不是也是因为驾驶飞机和飞船的原理“糊涂不清”,而驾驶汽车和自行车的原理很“清晰”呢?

点评

此比喻不太恰当。不弄清原理的人也能当司机,但不知治病原理则下药不准。  发表于 2018-6-24 18:29
73
发表于 2018-6-19 03:45: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6-19 13:46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6-18 20:27
志海呀,您既然感觉到了这样的比喻不妥,你就该知道,以张仲景的某些局部的成绩和整体的医疗水平的比较, ...

对您和王教授观点的质疑中,我根本没用比喻的方法说明问题,而是实打实的直接说明。不知比喻不妥责任应该由谁来负?何况,张仲景掌握的医疗知识赶不上张锡纯和蒲辅周是由时代的差异造成的。即便这样,张仲景对中医的贡献仍大于张锡纯和蒲辅周
72
 楼主| 发表于 2018-6-18 21:24: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12-22 06:18 编辑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叶天士 《清史稿》

————————————————————————————————————————
             这是我从杏林童子先生的贴子中转来的叶天士这句话。      

       这句话反过来说明,一般智商的人学中医,是学不懂的,结果是“鲜有不杀人者”。这是对清代以前的古代中医治病情况的高度概括。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历代只有极个别人才能成为中医大家。这个事实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个道理:中医不是一般智商的人能学精的。

       那么,为什么中医不是一般智商的人能学精的呢?我认为,原因就是中医理论的原理糊涂不清而不易掌握。
       相比之下,为什么西医理论人人可学,其技术也能掌握?原因就是西医理论原理清晰,一学就懂。
       经过这种对比,就可知道:中医理论的原理糊涂不清,导致治疗缺乏针对性,就是因为中医只能从症状现象上进行大体揣测,并不能认识病理,这本身就有先天的不准确性。原因是患者的症状、体征并不是完全按着证型来得的,经常会症状不全,缺胳膊少腿,这时就很难确定符合哪一个证型,导致辨不准。这既是中医辨证本身存在的先天缺陷,也是导致辨证施治疗效降低的根本原因之一。


      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出相对应的病理本质,才能进行准确判定。所以,我一直坚持,借用西医理论和技术可以明显提高中医治病的疗效,这也是经过我30多年的临床实践所证明的。
       我之所以在多年前提出建立“中西医统一学理论”,就是基于治病实践基础之上的,当然,也是我理论研究的成果。


点评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叶天士说的不对。从医须爱医,从中医须爱中医,方能学得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19 10:12
71
发表于 2018-6-18 20:27:52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6-18 20:11
不是讨论中医嘛,怎么跑到猎豹上了?把张仲景说成猎豹合适吗?

志海呀,您既然感觉到了这样的比喻不妥,你就该知道,以张仲景的某些局部的成绩和整体的医疗水平的比较,也是不合适的。我的这个举例,其实是想让你明白,不能以各别代替一般。不能以局部代替全部。

点评

又一个搅屎棍,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某些局部的成绩吗?就你这一套还要出中医书?积点德吧,别以己之误,误人子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19 10:21
对您和王教授观点的质疑中,我根本没用比喻的方法说明问题,不知比喻不妥的责任应该由谁来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19 03:45
70
发表于 2018-6-18 20:1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6-18 20:13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6-18 20:05
呵呵,你的这个疑问不如这么问,人类奔跑的速度,谁创造了比猎豹跑的更快的成绩?以这个为标准,那么,就 ...

不是讨论中医嘛,怎么跑到猎豹上了?把张仲景说成猎豹合适吗?
69
发表于 2018-6-18 20:05: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6-18 20:09 编辑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6-18 19:36
现代人创造一个比伤寒论影响力更大的中医学术,才能证明中医一代不如一代是错的
那么,现代人中, ...

呵呵,你的这个疑问不如这么问,人类奔跑的速度,谁创造了比猎豹跑的更快的成绩?以这个为标准,那么,就能说,人类不如猎豹。

点评

不是讨论中医嘛,怎么跑到猎豹上了?张仲景与猎豹有可比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18 20:11
68
发表于 2018-6-18 19:3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6-18 19:38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6-18 12:38
这正说明了现在进步了,而不会是今不如昔呀。


现代人创造一个比伤寒论影响力更大的中医学术,才能证明中医一代不如一代是错的

那么,现代人中,谁创造了比伤寒论影响力更大的中医学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1 11:59 , Processed in 0.07397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