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复制链接]
123
发表于 2009-3-12 14:24:1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樓主說到科學訓練
下面小弟說個
理論模型錯誤的真實故事
小弟我的碩士是在中央大學土木研究所念的
小弟是"環境工程組"
同屆有位"結構組"的同學(結構是中大土木的強項,我有位大學同學現在是UCLA的系主任)
選了個題目"關渡橋的震動模式分析"
關渡橋是臺灣第一座"斜張式橋梁"
這題目選的不錯
就這麼樣
設計理論模型
選擇參數
還花了不少銀子與精力去現場實驗
到了兩年該提論文了
也提出來了
可是在系內口試時
完了
被另一位教授發現"模型"錯誤
這篇論文成為"垃圾"
進了資源回收箱
他的指導教授
從頭至尾沒發現
英名掃地
那位可憐的同學
從頭來過
晚了一年半才勉強畢業
122
发表于 2009-3-12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3/12 00:14pm 发表的内容:
      或许我对于科学有误解,我对于“国际”的误解就是西方、美国。国际杂志的观点必然 是欧洲、美国为主导的观点,也许他们不是故意的、人为的,而是历史形成的。科学的原则绝对不是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也未 ...
必要的科学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我读博以后最深刻的体会,也为自己以前的浅薄而羞愧。您对科学误解甚深,不过科学这样的大题目,还是留给伟人们讨论吧。
也许可以有一些具体的东西可以讨论。我再好好想一想。
这几天正好整理资料,整得我头疼,在论坛放松一下,也不错,呵呵
121
发表于 2009-3-12 12:14:4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12 11:48am 发表的内容:
您对科学有一定的误解。科学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看看国际的杂志,就知道科学并没有你想得那么``
呵呵
      或许我对于科学有误解,我对于“国际”的误解就是西方、美国。国际杂志的观点必然 是欧洲、美国为主导的观点,也许他们不是故意的、人为的,而是历史形成的。科学的原则绝对不是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也未必真实、正确!
       经过科学训练,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科学,永远都不能正确认识中医。
120
发表于 2009-3-12 11:48:4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您对科学有一定的误解。科学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看看国际的杂志,就知道科学并没有你想得那么``
呵呵
119
发表于 2009-3-12 09:20:3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12 08:59am 发表的内容:
欢迎李老发表精彩的点评,把讨论引向深入
     【 经受严格的西方分析科学的训练,您如果升华为严苛的科学家,我敢断言,您永远达不到中西医融合的境界。】
      请先生正面理解我的话,我不反对严格的科学训练,我也不反对科学。科学有其适用范围,在他的范畴内,必须按照科学要求办事。离开科学范畴,就不能按照科学办事了。经受严格的西方分析科学的训练之后,一定要超越他,不要让科学限制你。
      关于你的书,我的看法发表在中西医融合观的专访中,本来想发到这里,昨天顺手发在那里了,将错就错吧,请谅解。
118
发表于 2009-3-12 09:06:5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我所接触的绝大多数人,对营卫都是陌生的,能理解的就更少了。因为现行的中医基础理论不大提了。
非《内经》对不起今人,实今人对不起《内经》啊
117
发表于 2009-3-12 08:59:3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3/11 06:52pm 发表的内容:
中西医融合观的证态理论体系需要实践验证,同意先生的意见。
    我已经读完了先生的著作,将逐步发表意见,仅供参考。
欢迎李老发表精彩的点评,把讨论引向深入
116
发表于 2009-3-12 05:03:1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袁某本人对李教授和周博士的深入探讨很感兴趣,也很佩服二位的已有成果。本人愿接二位的话题续之。窃以为,真正要振兴中医,必须解决如下三大难题。
一是落实中医的经络脏腑的物质基础问题,以解决';精于穷理,拙于格物';的被动局面。关于经络本质,本人攻关16年,可以说已基本解决(请参见本坛“高谈阔论之十”)。关于脏腑,近几年正结合中医药临床省悟和总结。对此想听二位高见。
二是寻觅中医的‘大’理论。一般认为血气理论、营卫理论、脾胃学说、肾本质等属小理论范畴,要说明中医科学本质尚有困难,正如目前已讨论的那样。不知二位认为有必要否?
三是构想和设计中医现代化的蓝图。我们都有一些中医和西医的知识和底子,但要创建既高于传统中医又高于目前西医的新医药学,没有高屋建瓴是不行的。在这方面二位有何设想和建议?
总之,为了推动中医现代化,尚需众志成城!可回也可不回,也可短信交流。谢谢!
115
发表于 2009-3-11 18:52:0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11 11:14am 发表的内容:
思辨也罢,推理也罢,如果还没有经过事实的验证,就是处于假说阶段,就还没有成为切切实实的东西。当然,假说也是有意义的。嫌疑犯虽然不是罪犯,但是找着嫌疑犯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是进一步确认的基础。
如果您 ...
如果您在科研中,您就知道现代科研的严苛了。
================================================================================
    经受严格的西方分析科学的训练,您如果升华为严苛的科学家,我敢断言,您永远达不到中西医融合的境界。
      1   科学研究,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不是唯一方法,更不是唯一正确方法;
      2    中医学方法,是有别于西方科学方法的另外一种方法;他同样能够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人类自己,而西方科学并不能正确认识人类自己。
      3    人类的认识,包括对于人体、疾病的认识是全人类在生存活动中获得的,科学家、医生只是亿万人们中的极少部分。西方科学家、政治家故意夸大科学研究与科学家的作用,无非是为了为自己谋取利益。
     中西医融合观的证态理论体系需要实践验证,同意先生的意见。
     我已经读完了先生的著作,将逐步发表意见,仅供参考。
114
发表于 2009-3-11 17:41:0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9/03/11 05:18pm 发表的内容:
“只是要知道阴阳是说理工具,并非真正的机制,”
呵呵!问题所在,在这点认识上不同的人几乎不能相互交流,希望王先生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直至找到真正的机制。
谢谢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15:01 , Processed in 0.05102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