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开、阖、枢的问题

[复制链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12:17:02 | 只看该作者
陈正桐 发表于 2018-8-15 11:48
说中医是实践医学可能是为了贬低中医的理论水准,就像说一个层次很低的人办事一样,说个事就是个事,虽然 ...

比如五行学说就是一个挥不去的诟病!的确“高于实践”,然是否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呢?

点评

孟子言:五百年必有圣人出。可见能见到圣人的朝代也不多,有的朝代终其一朝也没有一个影响深远的大牛。近代医学领域有些大家可能勉强够得上这标准,现在是中医低谷期,没有人说得清也正常,但我们不妨耐心等等,先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12:39
25
发表于 2018-8-15 12:14:16 | 只看该作者
陈正桐 发表于 2018-8-15 03:48
说中医是实践医学可能是为了贬低中医的理论水准,就像说一个层次很低的人办事一样,说个事就是个事,虽然 ...

中医理论实际上是博大精深的,可惜有许多人看不懂,也不愿意深入学习,就一言以蔽之曰“完全是古人的臆想”,予以种种诽谤和诋毁,说什么“中医是实验医学”。中医理论不是讲不清,而是有些人传统文化知识缺乏,以他们仅有的文化水平,根本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正确理解中医经典的内容和含义。他们读内经如看天书,他们不怪自己无知和水平低,反而责怪内经落后、荒唐。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点评

确实如此,有些古人制造出来的器具,今人完全就搞不懂其原理,更别说造一个出来,幸好东西的有形的,诽谤不了。 理论是大道无形,看不见莫不着,后人搞不懂就大肆攻击,实在是轻率的表现。 就像我弟弟十多年前和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12:31
24
发表于 2018-8-15 11:48:44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8-15 09:56
内经中的理论可以开拓人的思维,但要在临床上对号入座,怕是很多人一辈子也办不到,古代的释经家在注释时 ...

说中医是实践医学可能是为了贬低中医的理论水准,就像说一个层次很低的人办事一样,说个事就是个事,虽然办事靠得住,但就是眼界狭隘,论事缺乏高度,而通常管理层做事就要求达到理论的高度,见微知著,指导全局。
所以中医学说应该是源于实践(实践靠谱),高于实践,形成的理论,并且理论经得起实践检验(理论靠谱),唯有这样,中医才能发扬光大。理论讲不清,或者实践中无法检验,将成为中医理论上的痛点,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就必然会被有心人予以利用并作为攻击中医的炮弹。

点评

比如五行学说就是一个挥不去的诟病!的确“高于实践”,然是否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12:17
23
发表于 2018-8-15 11:09:4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8-15 10:04
一般普遍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读《内经》则会发现,有时并非完全如此!
由《内经 ...

《内经》的体系是天人合一,《内经》的实践是气化,《内经》的理论是生命与人体的神形合一,歧说来自不懂,达不到《内经》的认识,都是胡说。
22
发表于 2018-8-15 10:59:3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8-14 22:03
读《内经》则会发现,其理论或与推演有关!而《伤寒杂病论》则源于临床实践,故屡试屡效!

推演是认识,是对实践的认识。太阳不开,卫气怎卫外?阳明不合,营气怎入脉?少阳为枢,无枢,营卫如何协调。这是不是实践?伤寒是实践,不知六经,如何实践?
21
发表于 2018-8-15 10:38:1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8-14 22:01
医经学派(如《内经》)与经方学派(如《伤寒杂病论》)之区别!

不读《内经》可,然不读《伤寒杂病论 ...

内经》是理,《伤寒》是法,以理立法,以法载理。故无内经则无伤寒。读《伤寒》知其可,读《内经》知其所可,不读内经,何来六经?
20
发表于 2018-8-15 10:34:48 | 只看该作者
      西医学的基础研究,远远超出了临床实践的要求,进化论与临床实际关系微微,但是,学习西医,必须学习进化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必须学习,他们指导建立各种辨证论治理论,各种辨证论治才能指导临床实际操作。
       不学习理论,也可以成为好大夫,成不了理论家。理论家,不一定能够成为好大夫。二者集于一身者是少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9
发表于 2018-8-15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是临床实践的发展与不断总结的结果。众说纷纭,表示了不同的知识层次与学识的程度。
        那些与临床无关的东东,成为糟粕,淘汰出局。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10:21:3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8-15 10:17
比如说中医之“脾”,就是五行学说推演的结果。本论坛热议很久,持续不衰。而议论的结果,是否是岐意各说 ...

这还是与临床有关系者!那些与临床无关者,又当如何理解?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10:17:06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8-15 10:04
一般普遍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读《内经》则会发现,有时并非完全如此!
由《内经 ...

比如说中医之“脾”,就是五行学说推演的结果。本论坛热议很久,持续不衰。而议论的结果,是否是岐意各说,聚讼纷纭?!

点评

是临床实践的发展与不断总结的结果。众说纷纭,表示了不同的知识层次与学识的程度。  发表于 2018-8-15 10:21
这还是与临床有关系者!那些与临床无关者,又当如何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10: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 13:22 , Processed in 0.04941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