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古代中医的治病疗效远低于现代中医 ——揭开“中医一代不如一代”的谎言

[复制链接]
24
发表于 2018-6-15 17:29:1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
23
发表于 2018-6-15 16:46:48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8-6-15 07:27
四楼这个正态分布图是一个属于“普遍真理”级别的人类社会智慧结晶,值得再深入探讨。

首先,在任何时 ...

四楼这个正态分布图是一个属于“普遍真理”级别的人类社会智慧结晶,值得再深入探讨。
---------------------------
很有道理,这应该是有史以来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现在的大师级人物是有的,但也不必太苛求他们!
22
发表于 2018-6-15 15:27:27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6-14 16:57
二、西汉时期大多数中医治病疗效低下
      从《汉书•艺文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 ...

四楼这个正态分布图是一个属于“普遍真理”级别的人类社会智慧结晶,值得再深入探讨。

首先,在任何时代,甚至任何专业,只要有足够大的数据群体,都会呈现这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正[常]态分布(也叫bell curve钟形曲线)。落实到医术,就是名医(和另外一个极端的“夺命医”)永远是小数,绝大多数是落在中间地带,尤其是中线两旁加起来~70%的部分。(我想一般所说“庸医”应该是落在左方最不济的~15%一侧但还未到最后那2%的“夺命医”(见下图)。

这正态分布是个普遍真理,即是说,在任何时代基本上都是这种分布格局,虽然“钟”的高度和宽度可能会不一样。而如果我们把不同时代(如汉、宋、清)的中医正态分布叠加在同一个坐标轴上,应该会得出如下面这个姑且称为“历代医疗水平正态图”的样子。

这个图想要表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名医所留传下来的经验被继承推广,成为新时代大部分从业者的常识,即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反映在正态图上就是新时代的中线往旧时代“尖端成就”的方向移动。其实不仅仅是医学,其他专业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基本上是这样,所以说这是个普遍真理。因此,这图也可说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与王教授批驳“中医一代不如一代”同一个意思。


理念上虽然是这样,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获得统计学上这个中间数,尤其是能代表某一个时代的“平均/中线医术”。在缺乏统计数据的情况下,用人均寿命作为一个间接的、可衡量的指标固然无可厚非,但应该指出,这里跳过太多的中间环节,使其有效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间环节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是影响寿命的非医疗因素(尤其是各类天灾人祸),这类因素只要做足研究功夫,仍有可能排除,使上面这个图的有效性仍然站得住脚。但另一类是西医或现代医术的介入,这因素在自汉至清这二千年间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我们要把现代[中?]医师的正态分布曲线加上去,那除非能够拿出过硬的数据,否则我想大多数国人恐怕不会认为今天国人寿命的增加是因为中医平均医术水平提高的结果。相反,恐怕大多数人会认为根本原因是现代医学在中国迅速超越传统中医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果。

我是“一切质量的提升都从统计数据开始”的坚定信奉者。没有统计数据,一切论断即使不是空谈,最多也只能算是假设。这个正态分布给中医提出好些严肃的问题:譬如我们应如何收集中医师治病有效性的统计数据?昨天没有就从今天做起,如果不做,永远都不会知道是进步还是退步,原因在哪?

又譬如从历代的医疗水平正态图可以看到,医学的进步都是一步一步往前走的,只是在古代小农经济的环境下,这个过程有些像泡茶酿酒一样自然发生的,与现代社会以问题导向科研手段寻求解决方案的路子(又要拿青蒿素来说事了),其效果当然相差几个数量级。即使如此,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大师级的小数人带领推动。我们今天也有了许多“国医大师”了,但他们中有些人不要说能带领中医了,有些人看上去连合格的水平也有些勉强,这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这些很切实的问题都不解决,那么这条现代中医医疗水平正态曲线恐怕就很难再画下去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谢谢萧先生回复!  发表于 2018-6-16 19:43
21
发表于 2018-6-15 11:53:3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6-14 23:48
现有的资料,不能判断扁鹊做出了什么诊断。对医学有价值的,是扁鹊早期治疗的观点。他认为,疾病是由浅到 ...

能不能判断重病是什么情况,现在就保证能治?
20
发表于 2018-6-15 08:04: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9
发表于 2018-6-15 05:55:35 | 只看该作者
赞成王锡民的求实精神。
18
发表于 2018-6-15 05:54:38 | 只看该作者
中古的史学家,往往有崇古思想,什么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养,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扁鹊的描述上,也存在很大水分,扁鹊传载扁鹊饮长桑君药,三十日见垣一方人,这纯属溢美之词,是为了抬高扁鹊的身份。
研究中医历史,应该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其本来面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7
发表于 2018-6-15 05:44:03 | 只看该作者
近代中医张锡纯,医术远超古代中医。
16
发表于 2018-6-15 03:2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6-14 19:29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6-14 15:53
中医一代不如一代,还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个判断很难做,这里面必然要和西医的影响联系起来。

比如,六 ...

对于急性腹膜炎治疗而言,抗生素与手术的应用,整体上言疗效好,基本上解决了急性腹膜炎治疗的问题。

在缺医少药(西医西药-抗生素)的年代或地区,就急性腹膜炎而言,中医药的治疗干预,是一种现实可行的选项。

另外,就急性腹膜炎保守(药物)治疗而言,抗生素与中医药结合使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在抗炎(炎症的反应与过程)环节上,促进炎症吸收与消散方面,中医药有着较强的作用与优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发表于 2018-6-14 23:53:0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一代不如一代,还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个判断很难做,这里面必然要和西医的影响联系起来。

比如,六七十年代,提倡中西医结合的时候,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多西医外科大夫都喜欢用中药治疗急腹症。
到八十年代就不太看重了,到九十年代,这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越来越少,这些年基本见不到了。

这是什么原因?大家聊聊。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1 05:23 , Processed in 0.0578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