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3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一例肠梗阻看给药途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23 18:1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天接治一位难得的急腹症病人。男,48岁,农民。患慢性阑尾炎8年,一两年急性发作一次,去年五月发作时在医院检查存在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经抗生素治疗一周好转出院。之后右下腹经常隐痛,今年8月再次急性发作,在当地一直用抗生素治疗,腹痛渐渐加重,前日经人介绍来此诊治。
    面黄肌瘦,痛苦面容,佝偻而行。肤热,体温37.5℃左右,无汗,头身不痛,口干不欲饮,三日未进食,五日内仅有两次微量大便,近两日无大便,下气不通。右下腹痛拒按,稍硬,上中腹轻度压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肠痈或阑尾炎的诊断没有疑问,粘连性肠梗阻渐为完全性,与大黄牡丹汤稍顷即吐,乃与大承气灌肠,不多时即欲排便,反复数次,药难存留。昨日再次尝试口服用药,服两次大承气各100ml未吐,患者诉“药停在嗓子眼”。一两小时后腹痛加剧,腹部变软,腹痛限于中脘线以上,下部平静,呕吐一次,因无计可施,乃建议其往医院手术。
    急慢性阑尾炎曾治疗数例皆获治愈,阻塞性肠梗阻亦曾治疗两例,皆两三日告愈。此例病程较长,粘连较广泛,服大承气后胃肠上部蠕动增强,然下部肠道基本静止,故药力难为。
    患者离去后,余思“中医对此无能为力了吗?”当然,中医也可以剖腹手术,除此外,腹腔给药应可行,中药化解粘连与通腑同行三两日应可解除肠道受阻,只是没有条件去尝试。
    发此病例既是希望向各位求教此种情况的经验,也是希望大家一起探讨中药给药途径。
17
发表于 2004-9-24 18:49:36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例肠梗阻看给药途径

广益中医所言极是,正中当前利弊!!!!!!!!!
16
发表于 2004-9-24 18:20:24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例肠梗阻看给药途径

下面引用由志一2004/09/23 06:11pm 发表的内容:
前天接治一位难得的急腹症病人。男,48岁,农民。患慢性阑尾炎8年,一两年急性发作一次,去年五月发作时在医院检查存在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经抗生素治疗一周好转出院。之后右下腹经常隐痛,今年8月再次急性发作, ...
急症在没有临床经验的情况下,不贪功,先生是良医也!
有人看几本书就认为附子,生星夏等峻猛中药可以大剂量使用,可笑!非名师良医身边抄方侍诊三五载,亲身体会,你哪来的胆子?
孟浪之辈,视人命如同儿戏,贪名邀功,中医网络发展之歧途也!
15
发表于 2004-9-24 18:20:14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例肠梗阻看给药途径

梗阻依据为何?代赭亦欠妥!!!
不见其已有津伤了吗???
因此经方不宜。知否?????????
14
发表于 2004-9-24 16:57:58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例肠梗阻看给药途径

下面引用由千秋雪2004/09/24 04:40am 发表的内容:
阳明燥证,里实而坚.未从热化,下之以苦温,已从热化,下之以苦寒。
注:(1)燥证,阳明里实而坚满,经统言「以苦下之,以苦泄之。」
  (2)今人用下法,多以苦寒。不知此证当别已化未化,用温下寒下两法,随
  ...
然。寒温不可不分。
13
发表于 2004-9-24 04:50:14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例肠梗阻看给药途径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
   (1)应下失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
   (2)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
   (3)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
   (4)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
   (5)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
12
发表于 2004-9-24 04:40:56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例肠梗阻看给药途径

阳明燥证,里实而坚.未从热化,下之以苦温,已从热化,下之以苦寒。
注:(1)燥证,阳明里实而坚满,经统言「以苦下之,以苦泄之。」
  (2)今人用下法,多以苦寒。不知此证当别已化未化,用温下寒下两法,随
   证施治,方为的确。
  (3)A.未从热化之脉,必仍短濇,濇即兼紧也,面必青黄。苦温下法,如金
   匮大黄附子细辛汤,新方天台乌药散,加巴豆霜之类。B.已从热化之脉
   ,必数而坚,面必赤,舌必黄,再以他证参之。苦寒下法,如三承气之
   类。 而小承气无芒硝,轻用大黄,或酒炒,重用枳朴,则微 兼温矣。
按:
11
发表于 2004-9-23 23:15:08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例肠梗阻看给药途径


      是不是应该以大黄附子细辛或桂枝加大黄之类温下?
10
发表于 2004-9-23 23:11:46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例肠梗阻看给药途径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4/09/23 11:19pm 第 1 次编辑]

重用代赭之法极对。
亦可用赭遂攻结汤,去干姜。
9
发表于 2004-9-23 22:13:24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例肠梗阻看给药途径

[这个贴子最后由千秋雪在 2004/09/23 10:25pm 第 1 次编辑]

我最近治疗一肠梗阻患者,通报如下:
患者,男性,63岁,退休干部.三天前,不明原因发烧,畏寒,腹痛,腹胀,恶心,口苦,口干不渴,不思饮食.以为感冒,自服感冒冲剂,阿莫西林等药物不解.昨天,又服用藿香正气口服液,以及黄连素,头孢拉定等,病情不见好转,反而腹痛腹胀加重,大便秘,无矢气,小便短赤,口苦,乏力,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恶心,呕吐黄色苦水,饮食难进.测体温38.7C.。腹痛拒按,腹胀如鼓,不能弯腰。今天上午到医院急诊。内科大夫查体记录:Bp130/85mmhg,神清,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93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膨隆,全腹压痛,以右上为著。肠鸣音亢进。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处理:1,腹痛待查。2,急查血常规,血生化,腹平片。3,请外科会诊。
血常规:WBC 19.9X10^9/L
        RBC 5.19X10^12/L
        GRA% 89.8 %
        LYM% 7.2 %
        MON% 3 %
        HGB  163 G/L
        PLT 209  X10^9/L
血生化:总淀粉酶  35.5U/L
        胰淀粉酶  10,0U/L
        血糖    6.20 mmoI/L
        尿素氮      5.600 mmoI/L
        钾        4.19mmoI/L
        钠     140.0mmoI/L
        氯          110.00mmoI/L
腹平片:X线所见,两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腹腔内肠管大量积气,右上腹及盆腔肠管内各见两个液平面,肠管扩张,左侧腹脂线清晰,右侧未包括.
外科会诊:患者病史同前.查,腹膨隆,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包块,右侧腹部压痛阳性,反跳痛阴性,无肌紧张,肠鸣音活跃,5-6次/分,可闻及气过水音。参考辅助科室所见,考虑肠梗阻。建议:1,NS250ML,新福欣2.0 gtt bid ; 甲硝唑100ml gtt bid; 5%GNS500ml,vitC 2.0 gtt qd.2,必要时手术.
患者不愿意轻易手术,邀余试用中药治疗.先用一剂清热通气剂投石问路,方药如下:黄连10,败酱草30,白花蛇舌草30,苡仁20,厚朴10,木香10,乌药10,桃仁10,杏仁10,赤芍10,大腹皮15,太子参30,麦芽10.生姜10.水煎分温少少饮之.服药后,腹中蠕动加快,旁人可闻及其腹中肠鸣声.稍有矢气,发热减轻,能少量饮水.
第二天,开方如下:黄连10,全瓜娄20.清半夏10,柴胡10,黄芩10,只实10,厚朴10,莱菔子10,川军6,太子参30,赤芍10,玄参10,漏芦15,败酱草30,生姜10.水煎,分多次温饮之.服药后,排出深褐色粘稀便少量,腹胀腹痛减轻,有饥饿感,可进少量稀饭.
此例患者治疗经过,仅供参考.具体病情还要具体分析.如有仿效,后果自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4 15:24 , Processed in 0.0657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