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28|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讲的肾,与西医讲的肾的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10-11 18:2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光明云 于 2015-10-11 18:29 编辑

中医讲的肾,与西医讲的肾的比较

中医讲的肾shen是个系统的肾,它包括了

1肾经起于涌泉,沿腿内侧上行至胸上俞府穴,另一分支沿脊椎上行至耳后;还包括,络脉,经别,经筋,皮部。
2 肾之五行气机属性为水,主令为冬,主闭藏。
3 肾藏之功能: (1)气化蒸腾作用,肾阳作用于肾阴以气化蒸腾的方式,向上输送肾阴以濡阳周身,其它脏腑;
               (2)纳气作用,肾的纳气作用,协同肺气的吸入功能,在这种气机运动下,可以带动其它脏腑之     
                    气来补益肾之阴阳。
               (3)控制膀胱的气化作用,肾气通过与膀胱的联系,引肾气入膀胱经,来强化膀胱的气化功能,
                    形成适当的尿液。
               (4)藏精的功能,有二,一个是为五脏六腑之精的根本,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肾精的主要
                    功能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人体的从生,长,状,老,死的过程,正是肾中精气从少转盛,
                    从盛到衰的过程。;另一个是藏生殖之精。
               (5)作强功能,为腰部力量的支撑之源。
4 肾藏志:主志向之意,同时肾也主短期之记忆,老年人常忘事,为肾精之不足。
5 在志为恐:恐伤肾气,影响肾气的蒸腾作用,气迫下焦,导致下焦胀满,甚则遗尿。
6 在液为唾:清稀唾液为涎,稠厚者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应咽而不吐,具有保护肾精的作用。
7 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临床上补肾药常常能促进骨的生长发育,有加速骨折愈合作用。
8 在窍为耳和二阴: 肾的正经,经筋灌脊髓而上行至脑,髓海得养,则听觉敏锐。 人的生殖能力,排尿能力依赖于肾的生化作用, 这些病变直接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粪便的排泄古人是大肠的作用,但也与肾的气化作用有关,比如肾阴不足,导致肠液枯涸而便秘;肾阳虚而导致气化无权,以导致阳虚便秘和阳虚泄泻。

西医讲的肾kidneys
一个形成尿的器官,动脉毛细管肾小球单元,在动脉压力的作用下,在滤网形成渗透压,把废液通过输尿管输入膀胱以形成尿液。

通过二者的比较看,尽管都叫肾,但二者的内涵不同, 可以说中医讲的肾的作用,也包括了西医讲的肾的作用。

那么类比一下可不可以呢,

那就是中医讲的肾,包括了西医讲的,肾器官,肾上腺(肾上腺素高,人易于兴奋,阳亢比较明显,相当于肾阳的作用),内分泌系统(脑垂体控制释放的生长激素等),生殖系统,五官之耳, 以及部分的神经系统 。
具体怎么样的把中医讲的肾,转换为西医的几个大系统的对接,这是很难的事,但不是不可能的,是将来的事。

由上述所说,中医的肾shen,是个大的系统组合; 绝不仅仅是西医讲的肾kidneys 的那对腰子作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8
发表于 2015-10-31 12:55:03 | 只看该作者
ksjyjs 发表于 2015-10-31 03:54
西医解剖学中的肾就是俗称的腰子,而中医肾主骨从面色中看到为黑色的幅射光场中的固有频率,所以中医有气 ...

谢谢ksjyjs先生的参与和赐评。先生所说有理。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活动,都是可因通过光电仪器测试到和测量的。祝贺先生在医学的光电应用方面不断做出新的业绩。
37
发表于 2015-10-13 18:18:5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13 07:19
这个问题提得好,只是在这里未必能讨论下去,要讨论下去,中医理论里许多矛盾之处都会暴露出来。一般的解 ...

肾与膀胱相表里,不只是功能上的联系,更因为存在着结构上的联系。这方面,中西医的认识是一致的。肾主水,中西医也是一致的。这个是没有值得怀疑的。
36
发表于 2015-10-13 18:13:0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13 07:21
哮喘病,如果定位,中医西医都说是肺病,这个没有区别。但认识病理时,中医西医就大不相同。中医辨证,哮 ...

说得好,赞一个。
35
发表于 2015-10-13 16:31:48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10-13 16:02
《内经》一点也不矛盾,矛盾的是中医教材。
溯本逐源,理顺脉络,是中医可资发展的必由之路。
任何学科 ...

还得怎么讲?《形器论》就是专门贴给李老师的。就引起黄中正先生关注。
34
发表于 2015-10-13 16:02:3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13 15:19
这个问题提得好,只是在这里未必能讨论下去,要讨论下去,中医理论里许多矛盾之处都会暴露出来。一般的解 ...

《内经》一点也不矛盾,矛盾的是中医教材。
溯本逐源,理顺脉络,是中医可资发展的必由之路。
任何学科都有这种现象,经典理论屹立不倒,发展的理论过眼云烟,直到新的进步的理论诞生。
反中医的人,故意掩盖这一点,以时代进步为幌子,直接攻击中医经典。
可中医界也是这样认为,这样的话,中医就得一直矛盾下去。
33
发表于 2015-10-13 15:5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10-13 07:54 编辑

                看看什么是诡辩术!
            以下是我的发言:
             【奇恒之腑,对于人体的作用没有像五脏六腑那样明确地使用阴阳五行归类,这说明《内经》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因为如此,才把他们称之为奇恒之腑,即不同于正常的情况。
    奇恒之腑通过气血津液、血脉经络与五脏六腑发生联系,构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不能够教条主义的看待奇恒之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世界上的事物,有常即有变,有恒即有奇。人体的奇恒之腑都不是独立的,自成系统的器官,它们都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老师不顾及全文的中心意思,只引用了【奇恒之腑,对于人体的作用没有像五脏六腑那样明确地使用阴阳五行归类,这说明《内经》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因为如此,才把他们称之为奇恒之腑,即不同于正常的情况】
    而在这一段话里,她又做了错误的误导!把“没有明确的使用”去掉,变成了“没有……使用阴阳五行归类!
     提醒各位,在与李瑜锦老师的讨论中,要时时刻刻提防他的这个诡辩伎俩!把1%的可能性无限放大,诡辩成100%必然性!断章取义,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完全不顾及文章的主题意思,歪曲主题意思,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李老师是一个高明的诡辩者,而且得心应手,随手拈来!我会随时揭露他的鬼把戏!
32
发表于 2015-10-13 15:39:29 | 只看该作者
      要颠覆这些概念不太难,我找出来许多可颠覆之处,可是破坏容易建设难,真要把旧的都颠覆了,建立新的脏腑学说,我是没有这个能力。
                    ==========================
   回复:
   正因为如此,中医才能够屹立在世界,不仅中国人看中医,外国人也看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能够废除吗?!西医传入中国,中医走向世界!
31
发表于 2015-10-13 15:21:37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0-13 13:02
谢谢李先生的回复。先生说:“中医的藏象肾,和西医的解剖肾,是“两个东西”叫了一个名字。这里的“两个 ...

哮喘病,如果定位,中医西医都说是肺病,这个没有区别。但认识病理时,中医西医就大不相同。中医辨证,哮喘病的根本是肾虚,而西医没有联系到肾脏。
30
发表于 2015-10-13 15:19:28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10-13 10:33
癃闭,轻者开宣肺气,重者温肾或滋肾
既然,可以从肺上治,那么,不足以说明膀胱与肾的关系
还有从肝脾 ...

这个问题提得好,只是在这里未必能讨论下去,要讨论下去,中医理论里许多矛盾之处都会暴露出来。一般的解读是,膀胱的病变,在严重时,都属于肾的病变,要从肾论治,所以说肾与膀胱相表里。

其实这个说法,细究起来,也说不下去。中医辨证论治中,几乎所有的病变,到了严重时,都与肾有关。肾与膀胱相表里的说法就站不住了,肾者水脏的说法也站不住了,麻烦多着呢。太白先生如果想要探讨个究竟,恐怕过去许许多多概念都要颠覆。

要颠覆这些概念不太难,我找出来许多可颠覆之处,可是破坏容易建设难,真要把旧的都颠覆了,建立新的脏腑学说,我是没有这个能力。
前两天看见您哪个形器论,觉得可以试试,您可以以“形气论”为基础,展开论述。
29
发表于 2015-10-13 13:02:5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13 01:29
中国人叫它“土豆”,来了一个外国人叫它“马铃薯”(Potato),请问它们的形态,属性,以及成分和营养马 ...

谢谢李先生的回复。先生说:“中医的藏象肾,和西医的解剖肾,是“两个东西”叫了一个名字。这里的“两个东西”,是指中西医概念里各自的内涵。”那么先生认为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有什么区别呢?一个人患了哮喘病,中医认为是肺病,西医认为是什么病呢?西医的肺脏和中医的肺脏也是两个东西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30 10:21 , Processed in 0.1152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