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52|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次从“肝生于左”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13 06:3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1-12 23:43 编辑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这句话常成为被西医用来枰击中医不科学之处,因为从解剖学来看,肝脏明显位于人体的右侧,那中医为什么会有“肝生于左”之说呢?其实,这里中医所讲的不是解剖学上的肝,而是肝气。这里的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讲的是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而不是脏器的具体位置。


“肝生于左”,短短的四个字不但没有说明中医的错误,反而正说明了中医的神奇和伟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句话有力的证实了中医对世界的认识之深刻,以及中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先进和现实。也证明了中医深刻理解和运用了“天人相应”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形式都是上升性或前进性、周期性或曲折性、回复性或回归性的统一。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周而复始,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冬去春来,年年如此,代代如此。人群,子子孙孙,生生死死,祖祖辈辈如此。潮起潮落,圆圆缺缺,岁月苍桑,斗转星移,都是如此。

地球围着太阳旋转,同时地球自己也不停地旋转。太阳每天由东向西运转,而地球同时由西向东旋转,形成了四季变换,寒暑交替。人生于天地间,这些变化也每时每刻影响着人体,人体的气血脏腑也在运动和变化着,怎么变化呢?这就导致了人体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
人体气机不停地升降出入着。

人体气机的运转形式,就是左升右降,大到脏腑,小到每一个细胞,都在这样运转着。这是事实,这是规律,谁也不能改变它。

不只是人体,大自然里的万事万物,也在遵循着这个规律运动。如若不信,请观察河流山川,风水草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0
发表于 2016-1-16 17:52:1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1-16 08:24
您给咱们推论个木生火出来。

    仁海先生说的,他的孙子是他间接生的,就是从木生火,火生土,土是木间接生出来的!推论出来的!你不是也同意你的孙子是你间接生的吗!!
       大家都在看着二位怎么样间接生孙子呢!!
       赶快生出啦IB!!!
39
发表于 2016-1-16 16:24:5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4 07:00
回复:
         请问先生:西医学中的能量是什么?功能是什么?三羧酸循环是什么?你看到 ...

您给咱们推论个木生火出来。
38
发表于 2016-1-14 07:0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请问先生:西医学中的能量是什么?功能是什么?三羧酸循环是什么?你看到了人体内的能量循环,能量不灭,物质与能量交换,能量怎么样转换为功能的吗?!


      医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问,许许多多问题没有解决,在许多关键点上,西方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科学方法是不可能解决的,需要智慧!需要取象比类才能够跨过那些不能够运用西方科学方法解决的关键点,使得理论成为系统。
           进化论,是科学界公认的正确理论,至今没有科学实验方法能够证明他,没有人看到猴子进化为人,靠的是取象比类,是科学推测!
          相对论,系统论、第二热力学定律,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都不是完全使用科学实验方法证实了的理论,而是根据一部分实验以及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推论出来的!哪个人,运用什么科学方法证明了太阳与地球有引力?既然有引力,地球为什么不落到太阳上?!
         我们看看现代科学理论的缺陷,不要在中医理论中挑刺!

点评

您给咱们推论个木生火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6 16:24
说得好!  发表于 2016-1-14 07:0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3:09:08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6-1-13 13:53
千先生为了证明“肝生于左”是肝气是从左侧上升而研究起“螺旋状合流”来了,或许会整出一个荒唐可笑的“ ...

罗先生,你自己不懂得的,就认为是可笑的,岂不知到底谁可笑还不到下结论的时候啊!
36
发表于 2016-1-13 22:21:11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13 20:36
再次看到叶先生关注“肝生于左”的问题。为什么肝气生于左而不是生于右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肝气是从左侧升 ...

为什么肝气生于左而不是生于右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肝气是从左侧升起而不是右侧呢?101先生可能也是忧虑这个问题。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要追究起来又确实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可能是先天形成,也可能是受外力影响,也可能是兼而有之。不管怎么样,是我们的中医先辈发现并记载了这个现象。周所周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中华民族没有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说,但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螺旋现象,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和记载了,太极图就形象而鲜明地表达了这个问题。
事物发展的螺旋运动形成了漩涡,而漩涡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可以说有差异的地方就有形成漩涡的可能。漩涡是两股或两股以上方向、流速、温度等存在差异的能量(如气流、水流、电流、磁流、泥石流等)相互接触时互相吸引而缠绕在一起形成的螺旋状合流。合流在漩涡平面轴线方向形成一进一出的出入口。在入口处,合流被吸入;在出口处,合流被喷出。入口处相当于所谓的黑洞;出口处相当于所谓的“宇宙大爆炸”。
在形成漩涡的两股或两股以上能量中,速度快、温度高的一支能量为正,反之,流速慢、温度低的一支能量为负;这其实就是所谓的阴阳鱼。
在漩涡中,从漩涡外部看,入口为负,出口为正;从漩涡内部看,入口为正,出口为负。这就是为什么阴阳鱼还有一对阴阳眼的原因。这就好比磁铁(电池)的内外磁路(电路)的磁极(电极)一样,在外磁路(电路),磁感线(电流)由北极(正极)流向南极(负极);而在内磁路(电路),磁感线(电流)由南极(负极)流向北极(正极)。
……………………
千先生博学说了这么多,怎么实证?
35
发表于 2016-1-13 21:5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鸿声 于 2016-1-13 13:57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13 12:36
再次看到叶先生关注“肝生于左”的问题。为什么肝气生于左而不是生于右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肝气是从左侧升 ...

千先生为了证明“肝生于左”是肝气是从左侧上升而研究起“螺旋状合流”来了,或许会整出一个荒唐可笑的“肝气是从左侧螺旋上升“的理论进行牵强附会的辨解。
3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0:36:16 | 只看该作者
ksjyjs 发表于 2016-1-13 12:08
我的问题核心的意思就是想弄清左和肝的关系,中医讲肝气的左右升降与生命人体空间光矢量五脏动心座标轴相 ...

再次看到叶先生关注“肝生于左”的问题。为什么肝气生于左而不是生于右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肝气是从左侧升起而不是右侧呢?101先生可能也是忧虑这个问题。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要追究起来又确实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可能是先天形成,也可能是受外力影响,也可能是兼而有之。不管怎么样,是我们的中医先辈发现并记载了这个现象。周所周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中华民族没有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说,但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螺旋现象,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和记载了,太极图就形象而鲜明地表达了这个问题。
事物发展的螺旋运动形成了漩涡,而漩涡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可以说有差异的地方就有形成漩涡的可能。漩涡是两股或两股以上方向、流速、温度等存在差异的能量(如气流、水流、电流、磁流、泥石流等)相互接触时互相吸引而缠绕在一起形成的螺旋状合流。合流在漩涡平面轴线方向形成一进一出的出入口。在入口处,合流被吸入;在出口处,合流被喷出。入口处相当于所谓的黑洞;出口处相当于所谓的“宇宙大爆炸”。
在形成漩涡的两股或两股以上能量中,速度快、温度高的一支能量为正,反之,流速慢、温度低的一支能量为负;这其实就是所谓的阴阳鱼。
在漩涡中,从漩涡外部看,入口为负,出口为正;从漩涡内部看,入口为正,出口为负。这就是为什么阴阳鱼还有一对阴阳眼的原因。这就好比磁铁(电池)的内外磁路(电路)的磁极(电极)一样,在外磁路(电路),磁感线(电流)由北极(正极)流向南极(负极);而在内磁路(电路),磁感线(电流)由南极(负极)流向北极(正极)。
叶先生深谙光电物理学,这个道理应该早就了然于胸了。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更深刻的表达,就依赖于叶先生了。谢谢。

点评

为什么肝气生于左而不是生于右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肝气是从左侧升起而不是右侧呢?101先生可能也是忧虑这个问题。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要追究起来又确实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可能是先天形成,也可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 22:21
3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9:47:06 | 只看该作者
ksjyjs 发表于 2016-1-13 11:32
感谢千秋雪先生的理解。中医在三千多年前所创的词汇与概念实质是数学物理定理定律,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 ...

从物理学的角度审视人体现象和演绎中医理论,据我所知,先生可谓亘古第一人。望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它编辑成册,尽量完整系统地阐述一下这个理论。在这方面,我想先生也许会为中医首开先河。加油,先生!

点评

感谢先生的理解与支持鼓厉  发表于 2016-1-13 20:28
32
发表于 2016-1-13 19:46:58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13 19:36
101先生,您好。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指的就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 ...

你说的对着哩,谢谢你。我的问题核心的意思就是想弄清左和肝的关系,你如果觉得有意思就再看看,觉得没意思就算了。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9:36:23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6-1-13 11:22
我估计你没有看明白我的问题,你再看看吧,看不明白就算了。

101先生,您好。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指的就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这句话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先生的认真态度是对的,如果能加上勤奋思考就更好了。恕我直言,敬谢不敏。

点评

你说的对着哩,谢谢你。我的问题核心的意思就是想弄清左和肝的关系,你如果觉得有意思就再看看,觉得没意思就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 19:4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6 09:18 , Processed in 0.2624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