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69|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日报:中医要靠硬功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3-30 16:1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6-3-30 08:23 编辑

人民日报不吐不快:中医要靠真功夫
2016-03-30
⊙作者:王君平

⊙编辑:小余

中医生存不能靠西医,破除“西医依赖症”,关键是树立中医信心


前几天,一位朋友去某医院中医科看感冒,尽管望、闻、问、切一样也没少,医生却一直等着验血结果出来,才给他开方抓药。朋友感叹:“离开化验单,中医还会看病吗?”


这貌似个案,却反映了一个普遍现象。在不少中医看来,仪器设备不是西医专属的,中医也可以拿来用,该用就用,不用白不用。在临床上,他们认为缺乏数据量化的中医“四诊”检查,不如用仪器设备检查更准确,中医诊断司外揣内的自信心慢慢消解。在古代医家手中,脉诊是断病决死生之看家法宝,而今却变成了中医的辅助工具,甚至成为“遮羞布”。中医犯了严重的“西医依赖症”:中医要准确诊断,离不开化验单;中医要想有疗效,就要中药西药一起吃,中西医结合疗效才会好。


破除“西医依赖症”,关键是树立中医信心。西医有其自身无法摆脱的局限性。当抗生素、手术刀、激素三板斧使尽,有时西医也会束手无策。就以胆结石为例,一刀切的手术能切掉患病的胆囊,治标不治本,像割韭菜一样治疗,有的患者一年时间竟然进行了七次手术取石。手术切除了胆囊,胆囊不会再长结石了,可与胆囊密切关联的脏器、管道还在,而生成结石的因素并没有消除,再生的结石长在肝管内,病人最初的胆结石被治成肝结石。西医有时是在控制疾病,而不是治疗疾病。躲在西医身后,中医即使治好病,老百姓也不知道是中医管用还是西医有效。


中医为何沦落到傍西医的份上?病根是缺乏中医思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少初学中医者抱着良好的愿望,学习岐黄之术治病救人,结果却学成了伪中医——名为中医,实为西医。中医教材越来越现代化,语言表达越来越标准化,传统文化越来越边缘化,中医学子学不到真正的中医思维,学不到真正的中医临床技能。粗浅的西医加上粗浅的中医,他们开出的方子一般会有几十味药,因为大方效全,似乎可以包治百病。舌红就是热,三黄栀子生石膏;苔腻就是湿,苍术白蔻车前子;腰腿痛,桑枝狗脊川牛膝……药物和病证简单地一一对应,不懂中医的精髓,中医自然很难达到临床上的疗效。连医生自己也慢慢地对中医失望,转而寻求西医的帮助,最终走上了投靠西医的道路。中医傍西医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医院西化。由于中医药收费项目少、价格低,靠单纯的中医无法生存,不得不依赖西医来养活中医。如不改变目前不合理的体制,中医只能是拿着金碗讨饭吃。


有人说,杀死中医不用刀,“中医规范培训”就是套在中医脖子上的绳索。话虽偏激,却不无道理。西医是标准化教育,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之道,类似培养西餐的厨师,做出口味统一的汉堡和薯条。而中医讲究个性化教育,类似培养各大菜系的主厨,不同菜系的厨师各具特色,做出的川菜是川菜的味,鲁菜是鲁菜的味。中医规范化将难以学到师承教育的精华,在西化的中医院灌输的是西医思维和西医知识。这无疑戳中了中医的死穴,当一批又一批的“标准化中医生”成长起来后,他们已经被西医思维规范成型,看病就再也离不开西医了。


中医生存不能靠西医,而是要靠真功夫。如果中医总是傍着西医,虽然要不了命,却也治不了病,临床上没有疗效,老百姓就会用脚投票,最终导致中医衰亡。中医药健康发展,关键是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体制机制,改变中医西化、中药西管的局面,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让老百姓为中医点赞。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8
发表于 2016-4-28 16:58:13 | 只看该作者
有经验的医生从来不用去数一息几至来判断寒热阴阳,脉一模,心里就明了。
27
发表于 2016-4-27 09:59:52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检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依据来的,,
26
发表于 2016-4-21 15:59:50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4-21 06:31
你知道什么是一息五至吗?

听说过,你再讲讲。
25
发表于 2016-4-21 00:15:4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语无伦次,小学老师不负责任。

本文从一个医生等化验单说起,结论却是:“中医规范培训”就是套在中医脖子上的绳索。
文章通篇没有讲“中医规范培训”是怎么回事,却大加批判。真是糊里糊涂,莫名其妙。
24
发表于 2016-4-21 00:09:26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4-1 20:03
一息五至是不是绝对的?为什么?

嗯,有意思,就是,世上没有绝对的事。寸五至,关也五至就是绝对的,不能绝对,绝对就是错误的。
老董是不是这么个意思?
23
发表于 2016-4-21 00:07:17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4-1 19:54
就说三部九侯,寸关尺浮中沉,假如一息五至,一息五至是不是寸关尺浮中沉都有?这是最简单的。

假如一息五至,一息五至是不是寸关尺浮中沉都有?
----------------------------------------
老董这个问题有意思的很,不知道你假如的“一息五至是浮取还是中取还是沉取?是寸五至还是关五至还是迟五至?


是不是寸五至关四至迟六至?
是不是浮取一息五至,沉取是六至?


好好讲讲大家学习。
22
发表于 2016-4-14 19:26:44 | 只看该作者
医源 发表于 2016-4-14 03:21
呵呵呵,小董很逗的!挺能装!!!

先生说的不错
21
发表于 2016-4-14 11:21:30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4-2 10:21
你不是累,你是装。你应该给大家好好讲讲濡脉是怎样沉取出来的!


    呵呵呵,小董很逗的!挺能装!!!
20
发表于 2016-4-14 08:51:03 | 只看该作者
论坛的优点就是滥竽充数也没人追究。
19
发表于 2016-4-2 18:21:32 | 只看该作者

你不是累,你是装。你应该给大家好好讲讲濡脉是怎样沉取出来的!

点评

三部九侯  发表于 2016-4-2 19: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21:39 , Processed in 0.1014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