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39|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伤寒热病的传变规律是否真如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4 04:5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热病的传变规律是否真如此?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金栋
《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素问·水热穴论》说:“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
《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经典认为,伤寒是传变迅速的外感热性病的统称,其病因是“伤于寒(风、暑、湿等六淫或戾气)”邪,其主要症状是急性发热,其传变规律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以今日言之,伤寒是以急性发热为主的内科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由于感受了病源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而发病,而其传变规律果真如此吗?
感兴趣者,可发表高论,谢谢!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32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17:13:03 |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7-12-5 09:5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7-12-5 09:5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5 07:24
叶天士在《温热论》开篇即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此十二字被后世称为“温病十二字提纲 ...


“ 三焦,既是三个阶段,又是三个部位。”
赞成,消渴病用三焦理论分型辨治,很合理。

30
发表于 2017-12-5 07:2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4 23:27 编辑

        叶天士在《温热论》开篇即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此十二字被后世称为“温病十二字提纲”。卫气营血,是一般规律,【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特殊规律。
        温病还有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既有区别又有交叉。
       三焦辨证为清代吴鞠通所创立。侧重于对湿热病证的辨证。三焦病症标志着温病病变发展过程中3个不同阶段。其传变过程,虽然自上而下,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同为温病辨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反映由表入里的发展过程,而三焦辨证则体现了温病从上而下的传变规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焦辨证反映了邪气侵犯人体后发展变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病邪种类,大致可分上焦温热、上焦湿热、中焦温热、中焦湿热、下焦温热、下焦湿热等证候。
       三焦,既是三个阶段,又是三个部位。

点评

“ 三焦,既是三个阶段,又是三个部位。” 赞成,消渴病用三焦辨治,很合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5 09:50
29
发表于 2017-12-5 06:57:21 | 只看该作者
           那是因为先生看到的伤寒病人太少,或者说先生看到的关于伤寒的医案太少,每天看100个发热的病人,六经传变自然明白。如果先生系统的学习过西医,再看六经传变,你也就明白了。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山外青山楼外楼,先生大概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伤寒论与温病学,先生接触的病人有限,所以才有以上疑问。
        现代社会,发热,特别是急性高热,首先到了西医那里了,中医很少看到,郝万山教授曾经与我交谈,北京卫生局规定中医不能接诊传染病。张仲景时代,鸦片战争之前,发热的病人首先看中医,中医看病必读伤寒论,甚至于通篇背诵,倒背如流,今天的中医是万万不能相比的。
28
发表于 2017-12-5 06:39:1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2-4 16:32
伤寒热病的三阳三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传变规律 ,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为何 ...

       卫气营血传变,临床上是不是如此?哪一个病人是按照这个顺序得病的?
27
发表于 2017-12-5 05:36:3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2-4 16:32
伤寒热病的三阳三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传变规律 ,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为何 ...

伤寒热病的三阳三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传变规律 ,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为何至今临床上见不到这样的传变?
---------------------


金栋先生此话令人费解,应该知道伤寒论所论述的外感疾病传变规律乃是临床实践所总结,没有长期的临床观察,怎么会发现和总结出如此的传变规律呢?中医历经千年,各时代医者无数,难道这些前人真的都在臆想?
再者,先生应该是一位长期不脱离临床的一线的中医工作者,数十年间,难道你就没有使用过小柴胡汤,白虎汤,理中汤,四逆汤,以及乌梅丸,吴茱萸汤等类方剂?


当然,时代不同了,人的体质和卫生医疗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疾病的性质和变化可能都已经改变,同时患病过程中也会受到了各种干扰(如服用了西药)可能疾病的发展不那么典型和规则了,但是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到上述汤证的。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00:39:2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4 07:26
六经传变,有顺传,有逆传,有直中,也还有变、误治等等。既有规律,又有特殊。张仲景非常的实事求 ...

“张仲景非常的实事求是”,是来源于临床吗!?
2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00:32:41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2-4 05:26
《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 ...

伤寒热病的三阳三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传变规律 ,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为何至今临床上见不到这样的传变?
2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00:24:58 | 只看该作者
先贤追随者 发表于 2017-12-4 23:01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实际上,这个顺序是六气司天的顺序,也是人体十二经脉当旺的顺序。
...

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3 13:22 , Processed in 0.0710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