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1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编辑先生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5-9 11:0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尊敬的编辑先生:您好!
我乃中医业余爱好者,从80年代开始发现部分中医基础理论与理不通。到90年我向中医界提出挑战!2000年把我新的学说寄给卫生部《天地表里何为阴阳》等共三篇。最后中医博士导师孟庆云先生为我作答,信函全文如下:
翟鉴先生钧鉴:
国家中医药管理巨很重视您的三篇大作,5 月转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办公室。继后又经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处转到我所研究处,我所科研处又责呈我做答。我详细拜读三篇后有如下体会:
一、您的中医理论和《周易》的基本功都不错,又能和现代自然科学的有关理论相联系值得向您学习,
二、关于医学和易学的关系问题仍是多年争论的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医学来自实践,但在理论形成时援用了《周易》有关内容及五行等哲学内容为理论间架。医易相关,但不能说易源于易。至于天地阴阳等问题,因理论属于“形而上者”的“道”,如落实到具体或绝对的孰阴孰阳,或某某实质器官组织,则与阴阳的哲学原义又有所不同,这也是争论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三、心肾相交问题,原属离卦与坎卦的问题。至于您用交泰丸的药理成分解释,可为一家之言。理论解释很多,可以各书己见,可以争论。命门学说也如此。此学说已争论几百年了,仍众说纷纭,您的见解可为一家之言。我们对此,有可鉴之处,也难完全同意。
望您努力工作,在实践中运用中医理论,发展中医理论。为祖国医学做出贡献。
敬礼
复函人、孟庆云、2000、11、2日,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以上孟先生的答复主要针对我文章的三点:“如落实到具体或绝对的孰阴孰阳,或某某实质器官组织,则与阴阳哲学原义又有所不同”是针对我《天地表里何为阴阳》中的动脉在外为阳,与静脉在内为阴。请同人们看《一个业余学者与权威专家的答辩》中我对孟先生的质问。
“心肾相交问题,原属离卦与坎卦问题”是针对我《心肾水火何能相交》的。我们知道,离卦为火,坎卦为水,心的位置在上配离,肾的位置在下配坎,离在上,坎在下是“未济”,未济乃不通之意。所以我问孟先生这份资料是从哪来的,一直没能回答上来。
“我们对此,有可鉴之处,但也难完全同意”是针对我《命门学说新观点》的。
答复了三点,其中两点是没有根据的,这可能是专家回避的主要原因。
我看罢孟先生的答复后,马上回信要求争论他答复的问题,但何容易,我连续数封包括给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的信,到现在仍不见回音。
现在我的数十篇文章已经在中国医药卫生大联网争论中,到目前为止,争论的结果我仍然是擂主,您可以到此看看。从近几天开始在中医药论坛争论,我想借贵刊给关注一下,把争论的内容公布于众,不知您是否可以帮忙?谢谢!
13
发表于 2003-7-17 23:58:56 | 只看该作者

给编辑先生的一封信

楼主   你好!
你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中医理论是源于<易经>,但由于哲理立场的问题,所以一时很难解决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但真理 事实永远是不变的.
但你对真正的<易理>还是不熟练特别是应用在人体生理规律上,在中医学上,为什么这样说?从下面的两点你来想一想,就会明白.
1,人体;"外为阳,内为阴",在"易理"和"中医"是没有矛盾的,"易理"乾 建 阳 升 热;'
"中医"也一样;"升 散 热 动",更简单的理解就是热气往外排,如果其气不是有足够的能量 热量就无法往外排,跟人体经脉,太阳固表也是完全一致的.没有矛盾.
2,至于"五脏 六腑"的阴阳属性问题,是"易经"就本身从字眼的含义就是"变化的经书"
,也是"易理"的精粹,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是"事物的变化是相对的",所以在学"道" "易
"佛" "中医"都面临这种灵活度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医临床上,人命关天,更是马虎不得.
网络是更好的工具,大家可以互相的学习.探讨.为中医 人类作出一点贡献.
12
发表于 2003-6-28 23:20:22 | 只看该作者

给编辑先生的一封信

我只知道有一个药师琉璃光如来,简称药师佛。
世尊的名不要乱写:释迦牟尼!
11
发表于 2003-6-28 23:09:03 | 只看该作者

给编辑先生的一封信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3/06/29 06:14am 第 1 次编辑]

『  翟先生∶
caoxibai君予你肺腑之言,也代表了我辈心意!
请好自为之。
若能见你学风端正之日,也是大家举杯共庆之时。』
这些肺腑之言也算「遭尽了世人的白眼、叽讽与嘲笑」?
10
发表于 2003-6-28 20:48:14 | 只看该作者

给编辑先生的一封信

唉~~!对于一个民间中医你们怎么能如此打击?
你们可知他们拔涉的艰辛?生活的凄怆?命运的悲凉?
他们怀着为国为民的理想在现实中埋首学医,却遭尽了世人的白眼、叽讽与嘲笑。
记得在一本佛经中有四个字:下心含笑。
那年读至此时,我深感菩萨的慈悲,不禁泪从衷来。
9
发表于 2003-6-28 20:22:26 | 只看该作者

给编辑先生的一封信

今见先生之言让人 让人感到什么叫 做‘孤芳自赏’
8
发表于 2003-5-19 19:12:26 | 只看该作者

给编辑先生的一封信

翟先生∶
caoxibai君予你肺腑之言,也代表了我辈心意!
请好自为之。
若能见你学风端正之日,也是大家举杯共庆之时。
7
发表于 2003-5-19 16:57:40 | 只看该作者

给编辑先生的一封信


    翟君,您好?说实在话,您不愧是一个勤学、善思、上进的人。只是您总是傲视群雄,目空一切,总是企图否定,或推翻中华文化中最基本的概念或理念,让人感到您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和情绪反常。诸如:天地、上下、阴阳、表里、水火、男女等等,是中华民族亘古以来,久经考验,根深蒂固的思想认识。不是谁能一个早晨就能改变或扭转的。您无尽的聪明和智慧,在中医改革的领域里,会大有用武之地的,只是要谦虚谨慎些,脚踏实地些,找准课题,认准方向,就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您不要死盯在不大可能出成效的地方折腾,白白地浪费了您可贵的才能和精力。以前,对您认识片面,多有得罪之处,请原谅。您百折不挠,百战不殆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努力吧,也许在不远的将来,美好的胜利和成功,就会属于您。
6
发表于 2003-5-19 09:39:41 | 只看该作者

给编辑先生的一封信

cpchen先生:Very good.
5
发表于 2003-5-19 08:41:19 | 只看该作者

给编辑先生的一封信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3/05/19 03:36am 发表的内容:
我相信,我的文章庸医是害怕的,因为,我的成功,庸医会饿死或淘汰 ...
翟先生∶孟庆云先生的复信已经给足了面子,难道还不够?
学医难,学为人师更难。急功近利,自我拨高,有没有注意到四面空空如也。
孟庆云先生对你的评价是中肯的,包括称赞你学习用功部分。难道几十万中医学者就统统都不如你勤勉?就只有你一人知道中医基本理论的缺陷?
没有坚实的临证基础,空谈改造中医古典理论,凭什么资格。
不是在你面前摆资格,你提出的所谓中医理论的“缺陷”,本人在1977年就用自己的研究方式“补”上了,因为是自己研究的“私货”,至今还没敢公布于众,只能私下和同行好友谈谈心得而已。
如此狂妄自大,连一个中医生基本修养都未达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1 17:18 , Processed in 0.0731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