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辩论赛中仁海先生的错误----之一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5-12-13 13:3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12-13 09:38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5-12-13 02:32
“比如,发热,是阳气亢盛或者郁于肌表,恶寒,是表阳不能温肌肤。阳气受阻,发热恶寒并见,是卫阳受外邪 ...

1,“现在讲述表证,分风寒、风热两种为主,还有风寒湿、温燥、凉燥这些较少的证型。不管分几型,就是没有见到单独风邪致病的证型,这是怎么回事?”
-------------
llyyjj先生说:“没有见到单独风邪致病的证型”,这个你感到奇怪吗?你不能理解吗?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人生于世,可以三天不吃饭,三天不喝水,三天不晒太阳,但是谁能三天不呼吸呢?不要说三天,三小时,三分钟,你都会痛苦难忍了!为什么呢?这就是人不能须臾离开空气,人生活在空气里,就像鱼儿生活在水里,瓜儿离不开秧,鱼儿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空气!人在生活中除了需要一刻不停滴呼吸空气外,还需要一定的合适的水分和阳光,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空气的运动就是风,水的变化就是湿,阳光的带给人的是温度(寒热)。这三者是人必须的,而且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作用于人体的。所以见到风寒,风热,风湿,就应该不以为奇了!外邪通过口鼻而入,首先侵犯的是肺部;外邪通过皮肤入侵的,首先侵犯经络。单独的寒、热、湿也可以致病,但那就不属于外感六淫了,要另当别论了。

2,“咱们暂不讨论”

3,“邪气侵犯人体以后,引起了病变,出现了寒、或热的表现,医生才能辨。没得病时,医生辨谁呢?”此话没有问题,表示赞同。

4,“如果对于一个人来说外界环境不寒不热,很适宜,会对他造成危害吗?
千总这话不对。环境适宜而感冒的,临床上天天有,不说别人,我自个就是,一年总有那么三五次。我因为自身的原因,对环境是非常在意的,非常小心的,千小心万小心,一年也免不得要感冒几次。和我一样的病人可多了。”
-------- 先生说“环境适宜而感冒的,临床上天天有”。说此话就OUT了!环境适宜一个人时,人是不会患病的。至于你自己一年感冒好几次,其实,那都是在你不能适应环境时发生的。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须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这个环境适宜不适宜每个人以及每个人的每个时刻,是相对而言,绝不是绝对的。结核菌,大肠杆菌,肺炎菌,无时不刻不伴随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都一定要得病,为什么?相适应也。一旦我们身体某处抵抗力下降,外邪就乘虚而入,疾病随起。


92
发表于 2015-12-13 17:19:5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2-13 05:31
1,“现在讲述表证,分风寒、风热两种为主,还有风寒湿、温燥、凉燥这些较少的证型。不管分几型,就是没 ...

一旦我们身体某处抵抗力下降,外邪就乘虚而入,疾病随起。-----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疾病观的不同点!
93
发表于 2015-12-13 17:31:10 | 只看该作者
红莎草 发表于 2015-12-13 17:19
一旦我们身体某处抵抗力下降,外邪就乘虚而入,疾病随起。-----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疾病观的不同点!

一旦我们身体某处抵抗力下降,外邪就乘虚而入,疾病随起。-----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疾病观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也。
       一旦我们身体某处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就会乘机而入,感染性疾病随起。可见,中西医在这方面的疾病观是相同的。
94
发表于 2015-12-13 17:47:04 | 只看该作者
红莎草 发表于 2015-12-13 09:19
一旦我们身体某处抵抗力下降,外邪就乘虚而入,疾病随起。-----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疾病观的不同点!

谢谢红总惠顾和赏评。红总的话说得好,说到了点上。邪正的强弱是相对的,人体一旦出现正气偏虚的地方,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引起发病。其实西医也是这样认为的,西医叫做相对免疫力下降罢了。
95
发表于 2015-12-14 00:21:02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2-13 04:16
————抗生素出世之前,单纯用中医中药治疗肺炎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在过去的时代,经常有婴幼儿因为 ...

-------陈先生所举的治疗肺炎,结核,疟疾例子,正有力的说明了许多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而不是针对病理。

一一正如前所述:中医诊治病症,很多时候分析的是症机,是症状与病理之间的关系,诊断治疗干预的对象是病理,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病因。中医的六邪病因学说,从西医的观点来分析,相当于致病条件,而不是真正的、客观意义上的病因。
96
发表于 2015-12-14 00:3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5-12-13 16:37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2-13 04:19
现代药理学所研究的麻黄的药理,不能等同于麻黄汤的作用,也不能解释和解决中医的外感风寒表实证。虽有相 ...


现代药理学所研究的麻黄的药理,不能等同于麻黄汤的作用,也不能解释和解决中医的外感风寒表实证。虽有相似之处,但无通用之理!

一一上文所给的是麻黄汤的现代研究资料,不是麻黄单味药。

另,中药也是药物,其药理作用与机制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会因为中西医使用语言不同而不同。
97
发表于 2015-12-14 06:25:4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六邪病因学说,从西医的观点来分析,相当于致病条件,而不是真正的、客观意义上的病因。]
=================================================
     回复:
    按照西医病因的标准,感染病的病因是病原体!非感染病的病因是什么?
    按照中医的标准,外感热病的病因,归纳起来,抽象为风寒暑湿燥火,而实际上的病因是:风寒、风温、风热、风湿、湿温、湿热、寒燥、温燥、暑湿、暑温……。每一种病因都引起相应的疾病,每一种疾病或者按照六经传变、或者按照卫气营血传变、三焦传变。
    按照中医的标准,内伤杂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不外乎:先天禀赋、后天不足、劳复过度、饮食失节、气候失常等等。
    中医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也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名、诊断、治疗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98
发表于 2015-12-14 06:40:20 | 只看该作者
      以湿热、暑湿而论,二者的病因不同,病机不同、辨证不同、治疗方剂不同,但是都按照卫气营血传变,都有弥漫三焦的证型。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证型,中医方剂各异。在温病学中有详细地论述,在《中西医融合观》这本书里都有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与之对应。
99
发表于 2015-12-14 08:14:06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现代药理学所研究的麻黄的药理,不能等同于麻黄汤的作用,也不能解释和解决中医的外感风寒表实证。虽有相似之处,但无通用之理!

     南京陈斌一一上文所给的是麻黄汤的现代研究资料,不是麻黄单味药。
另,中药也是药物,其药理作用与机制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会因为中西医使用语言不同而不同。
            ==================================
        回复:
     在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对比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个非常细致、复杂的事情,不可一概而论。
     麻黄汤只有一个,作用于人体,他的作用只有一个!但是中西医有不同的认识。
     中医的看法:麻黄汤的四气五味作用的人体是: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西医的看法,麻黄汤的各种药物物质作用于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哪个是绝对真理?!
     具体到中医《伤寒论》,麻黄汤治疗伤寒表实证。在西医感染病里,麻黄汤的适应症是不出汗、高热、年轻体壮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的病人。麻黄汤与复方阿司匹林,复方氨基匹林相同。
   麻黄汤及其变方,还可以治疗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心力衰竭、水肿等疾病的某一个阶段。
    所以,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把“风”定义为流动的空气,胡拉乱扯。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10:12:2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2-13 13:31
1,“现在讲述表证,分风寒、风热两种为主,还有风寒湿、温燥、凉燥这些较少的证型。不管分几型,就是没 ...

这帖内容多,发言人多,有点乱,有的要整理一下:
与千总的几条往复,其中一个问题是环境与感冒的关系,这几条里,我们叙述的时候,可能表达不太通顺,仔细想了想,两人的认识是一致的:


107千总: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须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这个环境适宜不适宜每个人以及每个人的每个时刻,是相对而言,绝不是绝对的。……相适应也。一旦我们身体某处抵抗力下降,外邪就乘虚而入,疾病随起。


108,红总:一旦我们身体某处抵抗力下降,外邪就乘虚而入,疾病随起。-----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疾病观的不同点!


我在99楼,针对千总的“如果对于一个人来说外界环境不寒不热,很适宜,会对他造成危害吗?”提出:千总这话不对。环境适宜而感冒的,临床上天天有,不说别人,我自个就是……


看起来意见不一样,实际一样,是由于我前面有点误会千总的意思,后面表达的又不明确。


总归起来,关于环境与感冒(包括其他西医说的感染性疾病),大家的意思都是:致病因素是一直存在的,能不能发病,既与环境因素有关,也与自身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变化大了,人不能适应,会发病。人的自身因素变了,环境因素没有变化,但自身由原来的适应变成不适应了,也会得病。


我这么总结红总、千总和我三人对环境与发病的关系的认识。


这一条总结,二位认同的话,这只是在发病过程中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的认识,或者说是内因与外因的认识。


我觉得,分析发病过程,与认识病因是两回事。前边学习了光明先生讲的“因缘”概念,更觉得我们平时把发病与病因,与病理混淆了。待后继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17:29 , Processed in 0.0776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