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9-3-6 18:42:21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yatte2009/03/05 06:40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学习的心态令人钦佩!融合第一步就应是归纳(坚决反对改造),如果能够归纳好,就是成功的一步。
谢谢关注。
融合是包容、涵盖、扬弃,是进化,不是用西医改造中医,也不是用中医改造西医。
102
发表于 2009-3-6 18:48:42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06 08:53am 发表的内容:
首先
未明確指出中醫哲學為何?
西醫哲學為何?
相互比較如何?
     尽管医学与哲学有关,但是,医学毕竟不是哲学。哲学是一门专门学问,我也只是学习了一点点,先生提出的问题,我确实讲不清楚。抱歉。
103
发表于 2009-3-6 22:03:20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3/06 06:48pm 发表的内容:
     尽管医学与哲学有关,但是,医学毕竟不是哲学。哲学是一门专门学问,我也只是学习了一点点,先生提出的问题,我确实讲不清楚。抱歉。
哲學正是中醫勝於西醫之處
先生要推展"中西醫融合"
在哲學上還建議下點功夫!
104
发表于 2009-3-7 09:18:23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06 10:03pm 发表的内容:
哲學正是中醫勝於西醫之處
先生要推展"中西醫融合"
在哲學上還建議下點功夫!
谢谢教诲。
105
发表于 2009-3-9 09:58:03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关于病理状态的定义,西医没有,但是,我根据证的定义以及系统论关于状态的定义与要求,给病理状态下了一个定义。病理状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个时空阶段的本质,其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对固定的症状与体征的组合,这些症状与体制就是病理状态的变量,判断该病理状态的的哪些必备的变量(症状与体征以及各种检查报告)就是诊断标准。疾病的病理过程是由病理状态组成的,而且病理状态的运动就是病理过程。
  病理状态根据这个定义,与中医关于证的定义相比较,二者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证与病理状态能够融合为一个新的概念,这就是证态。
  证态概念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把中医没有进行分类的证以及西医没有分类的病理状态融合,而且按照系统论的要求为他们进行统一分类!
106
发表于 2009-3-10 23:18:14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10 11:3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3/09 09:58am 发表的内容:
关于病理状态的定义,西医没有,但是,我根据证的定义以及系统论关于状态的定义与要求,给病理状态下了一个定义。病理状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个时空阶段的本质,其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对固定的症状与体征的组合,这些症状与体制就是病理状态的变量,判断该病理状态的的哪些必备的变量(症状与体征以及各种检查报告)就是诊断标准。疾病的病理过程是由病理状态组成的,而且病理状态的运动就是病理过程。
病理状态根据这个定义,与中医关于证的定义相比较,二者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证与病理状态能够融合为一个新的概念,这就是证态。
证态概念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把中医没有进行分类的证以及西医没有分类的病理状态融合,而且按照系统论的要求为他们进行统一分类!
状态,是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的。病理状态的提法并非没有,目前西医界最先进的系统医学理论是“physiologic state space”理论,翻译成中文就是“病理状态空间”理论,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著名教授,Tim Buchman大约在96年左右提出来的,发表在The Journal of Tranma(创伤医学杂志)上
Physiologic Stability and Physiologic State.
Journal of Trauma-Injury Infection & Critical Care. 41(4):599-605, October 1996.
Buchman, Timothy G. PhD, MD
Abstract:
Several disease states (e.g., disseminated inflammation) demonstrate physiologic stability: they resolve only slowly and are resistant to both specific and symptomatic therapies.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stable physiologic states, including both health and disease states, is not anticipated by classical, linear descriptions of physiologic control mechanisms. Multiple stable states are, however, predicted by a simple nonlinear model in which the resistance to perturbation derives from interconnections among the model';s elements. If the stability of selected disease states derives from nonlinear interactions among cells, tissues, and organs, then some therapies aimed at supporting or normalizing performance of specific organs may be misdirected.
(C) Williams & Wilkins 1996. All Rights Reserved.
问题的困难不在于提出病理状态,而是如何区分病理状态,如何预测状态的变化,如何有效的调控它,说不清楚这些,状态的提法就只是个空洞的词,没大有意义。
《黄帝内经》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提出了合理、简便而且几乎普适于任何疾病分析的病理状态空间模型,这使得区分、预测和调控病理状态成为可能。它为整理历朝历代的医学经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107
发表于 2009-3-11 00:06:56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zdh759@126.com
按照以上地址,《中西医融合观》书稿已经发出了。
===========================================================================
     【问题的困难不在于提出病理状态,而是如何区分病理状态,如何预测状态的变化,如何有效的调控它,说不清楚这些,状态的提法就只是个空洞的词,没大有意义。】
    回复:关于病理状态的概念,我们是在1999年明确提出来的,当时并没有接触到“病理状态空间”理论,完全是自己根据证与系统论的思想提出来的。
    关于病理状态的区分,分为两方面:一是按照时间轴区分;二是按照空间轴区分。按照时间轴,就是前后证态之间的演变关系、因果关系,例如卫气营血演变,六经传变,变证与坏病,西医的前驱期、典型期,极期,恢复期、慢性期。按照空间轴区分,就是证态与证态之间的鉴别诊断,例如太阳表证-感冒证态与卫分-传染病前驱期证态的鉴别;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与阳明腑实-肠梗阻证态、小结胸-胸腔感染证态、少阳-肝胆胰感染证态、热入血室-急性盆腔炎证态等证态相鉴别。
    关于病理状态的预测、干预与调控,完全可以依据中西医关于疾病的病理过程以及病理机制进行。证态理论体系的目的与初衷,就是为了实现中西医治疗方法有机的统一,达到有效的干预疾病过程的目的。
    恐怕许多人难于接受!
108
发表于 2009-3-11 12:19:36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3/11 00:06am 发表的内容:
zdh759@126.com
按照以上地址,《中西医融合观》书稿已经发出了。
===========================================================================
     【问题的困难不在于提出病理状态,而是如何区分病理状态 ...
谢谢。粗读一遍,很有教益。
我的书稿也给您回了。保护版权起见,请勿外传,谢谢。
109
发表于 2009-3-11 21:14:19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11 00:19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粗读一遍,很有教益。
我的书稿也给您回了。保护版权起见,请勿外传,谢谢。
    我用了一天的时间阅读了书稿,没有仔细学习,不一定能够完全领会精髓。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目的相同,为了中西医沟通,把中医理论推向世界。
     先生的以下论述与我的相关论述完全相同!
     下面笔者再从免疫角度粗略阐述一下疾病形层传变学说的内容。
     1 疾病形层传变的第一期——局部非特异性免疫激活期——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期(六经太阳病脉证,卫分证,上焦)(注:不完全对应)
     2 疾病形层传变的第二期—非特异性免疫亢盛期—正邪斗争剧烈期—皮肤粘膜血管舒张期(阳明经证、气分证、三焦辨证之上焦的肺热壅盛证和中焦的胃热炽盛证)(注:不完全对应)
     3 疾病形层传变第二期的另一种变化—胃肠免疫紊乱期—肠道细菌移位(阳明腑实证,少阳证?,气分?,中焦)(注:不完全对应)
     4 疾病形层传变的第三期—特异性免疫时期—恢复期或免疫衰竭期—多器官功能不全期(六经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热入营血,下焦)(注:不完全对应)
      大约在病程的第7天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特异性T、B淋巴细胞被产生、活化,特异性抗体大量分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特异性免疫渐渐取代了以吞噬细胞为主的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主力的地位,一般不超过两个星期,病菌被清除,疾病趋于痊愈,这就是一个正常免疫应答的周期。但是如果感染太严重,炎症免疫调节失控,以炎症免疫介质介导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就可能序贯发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整体调节功能趋于崩溃,继而可能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不可逆的瓦解,而这就是人个体整体性的终止——死亡。当然,疾病的形层传变不会在每一种疾病、每一个病人身上完全表现出来,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了整体的利益谋求局部的妥协的情况也是大量存在着的。
      请与我在1999年发表于《医学与哲学》杂志上的论文比较,几乎完全相同。(待续)
110
发表于 2009-3-11 21:20:53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3/11 09:14pm 发表的内容:
    我用了一天的时间阅读了书稿,没有仔细学习,不一定能够完全领会精髓。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目的相同,为了中西医沟通,把中医理论推向世界。
     先生的以下论述与我的相关论述完全相同!
     下面笔者再 ...
是么?不过我真没读到过您的文章。我也是发在《医学与哲学》了。
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啊,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3 11:29 , Processed in 0.0870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