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经典理论探讨:中风病风中哪里?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7-11-1 08:37:41 | 只看该作者
   痛风,痛风之“风”,是什么?病因?外风还是内风?诸风掉炫皆属于肝。

点评

内风、外风,是讲中风病的,不是讲所有“风”病的,提问题自己心里先得明确范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 00:09
122
发表于 2017-11-1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0-31 23:13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俗称吊线风,一般属于外风。脑中风所引起的半身不遂,言语騫涩,一般属于内风。 ...

风邪应该当作病邪来看待的,从所用的药来看,羚羊角,钩藤,石决明,天麻,僵蚕,全蝎,蜈蚣等,它们被归类为熄风药。并没有被划分到祛痰药, 清热药,开窍药;这已经是暗指内风为病邪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3
发表于 2017-11-1 23:02:13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7-11-1 05:33
比如说,过食肥甘是个病因,导致痰的形成作为一个果--------这个病因与病邪的果不同; 而痰阻头窍作为病 ...

我说的内风,我愿意认为它是个病邪,而其他朋友则泛泛的把这个病邪所导致的表现当作病邪本身来看待。

--------------------------------------
光明先生的这两个说法,一个是说,病因是分因果关系的,这就否定了咱们常说的“三因”的认识法。
另一个把内风,说成病邪。
这两个说法我都赞同,我认为是明智的说法。所谓明智,是正确理解了病因和病邪。

这里,就需要再说明一下,所谓病邪,就是病变过程中的病机。或者叫做病理变化,不是外来的某种物质,不是外来因素直接表现,是人得病以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借此,我提出我对中医“风”的观点:

中医的风,实际不是天气,也不是病因,是一种病理变化,一种疾病状态,或曰病邪。
这种疾病状态,可以见于内外皮肤许多种疾病中,病名里有风字的,大部分是有这种病态。
中风,是其中之一。

匆忙组织的,语言可能不严谨,请光明先生和各位指正。

点评

时至今日,把内风作为病邪来看待十分必要,外因的风暑湿燥热寒致病;内在的除了七情六欲外,还有饮食劳倦之类的病因;在这些病因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实邪的,痰饮,血瘀,还有无形的气滞; 那么内风如果作为一个病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 04:5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4
发表于 2017-11-1 23:41:0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31 08:27
病因与病邪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病因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属于发病学范畴的概念,对应的是中医养生学和 ...

病因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属于发病学范畴的概念,对应的是中医养生学和预防学的内容;
病邪,则是在疾病过程中,存在于机体内,同人体的正气相抗争,从而引起疾病证候产生的一切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势力的总称,属于病理学范围的概念……
病因与病邪,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同,外延有所差异,不该混为一谈,应当区别使用。当然,二者也密切相关:病因常是病邪滋生而致病的重要条件,而“病邪又是病因致病的中介和手段。

一一千总把病因与病邪(病理学范围)做了区分,很有意义。临床中多数时候,大家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到病因与病理学改变(病邪)的区别,把病邪直接当做了病因,把辨证(病理改变、病邪)论治,当作是辨病因论治,从而混淆了症状与病理改变,病理改变与病因之间的逻辑关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5
发表于 2017-11-2 00:07:37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1-1 06:20
面神经麻痹,中医叫面瘫,受风可以诱发,风邪是不是病因,咱们可以另外讨论,因为,本帖讨论的是中风病的 ...

千总可能有点误会。我说的是。先讨论《金匮要略》中风篇的内容。《内经》风的内容很多,有讲病因的。西医从病理学角度命名中风,凡血管堵塞都叫中风,有西医的道理。
《金匮要略》是以主症命名疾病的。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是伤寒论里太阳病的定义。中风篇里“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这是金匮要略里中风的定义,咱们就讨论金匮要略的中风病。
您提到的内经、其他科疾病、西医病名,这些内容等把金匮中风讨论完再接着。
关于病因、病邪的问题,您和光明先生讲的挺好,我在123楼也发表了一点意见,您看怎么把几个人的意见综合一下。
126
发表于 2017-11-2 00:09:25 | 只看该作者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1-1 08:37
痛风,痛风之“风”,是什么?病因?外风还是内风?诸风掉炫皆属于肝。

内风、外风,是讲中风病的,不是讲所有“风”病的,提问题自己心里先得明确范围。
127
发表于 2017-11-2 04:57:1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1-1 23:02
我说的内风,我愿意认为它是个病邪,而其他朋友则泛泛的把这个病邪所导致的表现当作病邪本身来看待。

...

时至今日,把内风作为病邪来看待十分必要,外因的风暑湿燥热寒致病;内在的除了七情六欲外,还有饮食劳倦之类的病因;在这些病因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实邪的,痰饮,血瘀,还有无形的气滞; 那么内风如果作为一个病理的实邪,则可以发展出相应的去内风实邪的药物来,对于以后治疗中风类疾病很有意义。

另外,我很不喜欢把中风后的偏瘫,肢体颓废不用,作为中风来看待, 因为内风的特点是肢体颤抖,肌肉挛急等动态的病症。 而偏瘫,颓废不用,这些症状并没有“风”的特点, 你可以说它是中风后引发的症状,但你绝不可以把这个后期的病症的表现叫做“中风”。 这种颓废不用,你可以说是血瘀痰凝阻窍,或者气虚极而废用,绝对不可以叫做中风。 因此对于这类的病症的用药,熄风药并不是主药,而是活血,祛痰,开窍,补气为治疗原则;因为它与内中风的用药是不一致的。
128
发表于 2017-11-2 06:2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11-1 22:43 编辑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7-11-1 20:57
时至今日,把内风作为病邪来看待十分必要,外因的风暑湿燥热寒致病;内在的除了七情六欲外,还有饮食劳倦 ...

另外,我很不喜欢把中风后的偏瘫,肢体颓废不用,作为中风来看待, 因为内风的特点是肢体颤抖,肌肉挛急等动态的病症。 而偏瘫,颓废不用,这些症状并没有“风”的特点, 你可以说它是中风后引发的症状,但你绝不可以把这个后期的病症的表现叫做“中风”。 这种颓废不用,你可以说是血瘀痰凝阻窍,或者气虚极而废用,绝对不可以叫做中风。 因此对于这类的病症的用药,熄风药并不是主药,而是活血,祛痰,开窍,补气为治疗原则;因为它与内中风的用药是不一致的。

一一中风是病名,是从症状表现与病史上分析归纳出来的。中风病有不同的病理分类(出血性与缺血性),及不同的发展阶段。

内风是病理改变,病理机制。中风病的病理改变、病理因素、病理机制,含有内风,又不止于内风。如80楼中所言:中风之中医病因,如痰浊血瘀(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硬化血栓形成等)、肝肾阴虚(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亢进)、肝阳上亢(高血压)、肝风内动(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亢奋出现肌肉震颤抽搐痉挛)等等,大多是讨论的病理改变,而不是病因(外因)的范畴。

点评

内风是病理改变,病理机制。中风病的病理改变、病理因素、病理机制,含有内风,又不止于内风。如80楼中所言:中风之中医病因,如痰浊血瘀(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硬化血栓形成等)、肝肾阴虚(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 08:32
129
发表于 2017-11-2 06:28:28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11-1 15:41
病因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属于发病学范畴的概念,对应的是中医养生学和预防学的内容;
病邪,则是在疾病过 ...

病因与病邪,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同,外延有所差异,不该混为一谈,应当区别使用。当然,二者也密切相关:病因常是病邪滋生而致病的重要条件,而“病邪又是病因致病的中介和手段。
----------------

谢谢陈总光临指导和对问题作进一步阐述。病因和病邪的概念很容易混淆,但是又必须予以澄清。陈先生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这种治学精神令人感佩。
130
发表于 2017-11-2 06:32:4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1-1 16:07
千总可能有点误会。我说的是。先讨论《金匮要略》中风篇的内容。《内经》风的内容很多,有讲病因的。西医 ...

谢谢李老师再次惠顾和赐贴。
《金匮要略》确实是较《内经》又进一步阐述了“中风”的种类和特性,李老师说得很对。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23:21 , Processed in 0.05190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