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刘亦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经络的本质——不过是古人对于神经系统的深入认识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13-12-23 21:36:13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2-23 16:51
仁海先生说过一句话我很赞同:尽信书不如无书。当我们迷信书本的时候就放弃了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会在 ...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对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死板教条者而言的。对于思维正常的人士来说,还是应该尽量多看点书,然后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换句话说,就是要做书的主人,不做书的奴隶。
152
发表于 2013-12-23 21:3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3-12-23 13:42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2-23 12:51
仁海先生说过一句话我很赞同:尽信书不如无书。当我们迷信书本的时候就放弃了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会在 ...

“中医不是山大王,应该经得住质疑!”这句话很不错。中医确实不是山大王,但山大王也不是中医,二者风牛马不相及,没有可比性,也没有必要联系。至于说中医应该经得住质疑,这话也不错。中医岂止是能经得起质疑,也能经得起种种打击!百年来有人掀起一起又一起“消灭中医”的浪潮,中医不是照样走过来了吗?中医依然在中国的大地上巍然屹立,且正在一步步的走向世界!被世界各地人们所认可。既然如此,又何苦在乎什么质疑呢?

先生“坚信经络就是神经,阴阳就是对植物神经的认识,精气就是对激素的认识,”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是一个很大胆的探索,这无疑是对中西医之间的联系开辟了一条不可忽视的蹊径。有人认为中西医之间不具有“通约性”,反对中西医互相联系,在中西医之间构建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先生的思想正是对这种观点的挑战!既然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开通,先生何妨再加一把油,把这个问题搞得再深再细再具体些。让中医和西医碰撞的更猛烈些吧!也许会迸溅出灿烂的火花!

153
发表于 2013-12-24 05:10:07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2-23 20:51
仁海先生说过一句话我很赞同:尽信书不如无书。当我们迷信书本的时候就放弃了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会在 ...

如果你把这些理论学习“明了”, 然后逐一尝试,得出结论;然后再说经络“可能”就是神经,那是一种探索精神, 如果你否定所有的中医典籍所说的经络理论,千百年来的中医靠这个支撑去临床, 您是不是有些轻易草率. 您认为自己对于中医指导针灸这个部分的理论全明了了? 明了才有资格反对, 为了反对而反对,多少都有自己主观意识成分在里面。
154
发表于 2013-12-24 05:22:23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2-23 21:36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对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死板教条者而言的。对于思维正常的人士来说,还是应该 ...

首先应当多学习, 如果不学习,他连人家写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反过来去评论,去否定,这叫立论不足。

过去辩论用的是因明学, 辩论常使用的,1 论点; 2 论据 包含(1)理论推导, (2)对于所要驳斥观点的逐条分析,批评, (3))实证; 3  结论

(2)对于所要驳斥观点的逐条分析,批评----有个前提,就是对于对方的观点,学说,要全面掌握,才能找到它的不足,错误之处,进行批评。

(1)是自己的立论点,则应对于自己所要立论方面的东西,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以防被人戳破立论点。

由上可知, 作为医生:要提出论点,比如说神经; 则应对于神经组织结构,运行传递方式,应有着全面的掌握; 而对于原始理论支撑的经络学说,则必须要知道这个理论所含有的全部内容, 这样才能有资格对于这些理论的缺陷,不完整性,甚至错误,进行全面的批评。 如果了解不够,就会以偏概全, 以点妄想来支线。

我相信先生说的,死读书的人,是“录放机”那种类型的,这边录进去,那边放出来,没有自己的主见, 而当今现实中,我看这种人并不多。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14:39: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56
发表于 2013-12-24 16:06:02 | 只看该作者
        当学生拿起针灸针刺入神门穴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已经打上了手少阴心经的烙印,当学生第一次使用板蓝根的时候,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已经已经打上了阴阳五行的烙印。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17:53: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58
发表于 2013-12-24 23:19:40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3-12-24 01:22
首先应当多学习, 如果不学习,他连人家写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反过来去评论,去否定,这叫立论不足。

...

我相信先生说的,死读书的人,是“录放机”那种类型的,这边录进去,那边放出来,没有自己的主见, 而当今现实中,我看这种人并不多。


————————————————————————————————————————————
恰恰相反,整个中医界,大多数人士都是“录音机”型的。否则,中医学也不会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
159
发表于 2013-12-25 10:58:36 | 只看该作者
六、胚胎各期外形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zuzhixueyupeitaixue/971-24-6.html#m0-0

临床常以月经龄推算胚胎龄,即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至胎儿娩出共约40周。胚胎学者则常用受精龄,即从受精之日为起点推算胚胎龄,受精一般发生在末次月经第一天之后的2周左右,故从受精到胎儿娩出约经38周。但由于妇女的月经周期常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故胚胎龄的推算难免有误差。

胚胎学研究工作者所获得的人胚胎标本,大多缺乏产妇月经时间的准确记录。胚胎学家根据大量胚胎标本的观察研究,总结归纳出各期胚胎的外形特征和长度,以作为推算胚胎龄的依据。如第1~3周,主要根据胚的发育状况和胚盘的结构;第4~5周,常利用体节数及鳃弓与眼耳鼻等始基的出现情况;第6~8周,则依据四肢与颜面的发育特征(表20-1)。胎龄的推算,主要根据颜面、皮肤、毛发、四肢、外生殖器等的发育状况,并参照身长,足长和体重等(表20-2)。


表20-1 胚的外形特征与长度


胚龄(周)外形特征长度(mm)
1受精、卵裂、胚泡形成,开始植入 
2圆形两胚层胚盘,植入完成,绒毛膜形成0.1~0.4(GL)
3梨形三胚层胚盘,神经板和神经褶出现,体节初现0.5~1.5(GL)
4胚体渐形成,神经管形成,体节3-~29对,鳃弓1~2对,眼鼻耳始基初现,脐带与胎盘形成1.5~5.0(CR)
5胚体屈向腹侧,鳃弓5对,肢芽出现,手板明显,体节30~40对4~8(CR)
6肢芽分为两节,足板明显,视网膜出现色素,耳廓突出现7~12(CR)
7手足板相继出现指趾初形,体节不见,颜面形成,乳腺嵴出现10~21(CR)
8手指足趾明显,指趾出现分节,眼睑开放,尿生殖膜和肛膜先后破裂,外阴可见,性别不分,脐疝明显19~35(CR)

此表主要参照Jirasek(1983)

表20-2 胎儿外形主要特征及身长、足长与体重


胎龄(周)外形特征身长(CRL,mm)足长(mm)体重(g)
9眼睑闭合,外阴性别不可辨5078
10肠袢退回腹腔,指甲开始发生61914
12外阴可辨性别,颈明显871445
14头竖直,下肢发育好,趾甲开始发生12020(22.0)110
16耳竖起14027(26.3)200
18胎脂出现16033(32.9)320
20头与躯干出现胎毛19039(37.9)460
22皮肤红、皱21045(43.2)630
24指甲全出现,胎体瘦23050(49.8)820
26眼睑部分打开,睫毛出现25055(54.0)1000
28眼重新打开,头发出现,皮肤略皱27059(61.9)1300
30趾甲全出现 ,胎体平滑,睾丸开始下降28063(63.4)1700
32指甲平齐指尖,皮肤浅红光滑30068(67.4)2100
36胎体丰满,胎毛基本消失,趾甲平齐趾尖,肢体弯曲34079(73.4)2900
38胸部发育好,乳腺略隆起,睾丸位阴囊或腹股沟管,指甲超过指尖36083(77.1)3400

注:足长括弧内数据是应用B超测国人妊娠胎儿足长所得均数,其它数据均参照Moore(1988)年接测量胎儿结果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zuzhixueyupeitaixue/971-24-6.html#m0-0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11:39: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3 19:52 , Processed in 0.0552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