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yds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咨询一个小小的问题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16-6-2 21:22:12 | 只看该作者
Tikitaka 发表于 2016-6-2 13:05
呵呵,您既然都肯定针灸是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治病,这本身就已经完全否定了经络理论!!

请问Tikitaka先生,针刺左侧条口透承山穴,就能治疗右侧的肩周炎。那是通过哪些神经起作用的呢?是怎么个神经机制呢?请指教。
162
发表于 2016-6-2 21:37:23 | 只看该作者
Tikitaka 发表于 2016-6-2 21:05
呵呵,您既然都肯定针灸是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治病,这本身就已经完全否定了经络理论!!

要说否定或肯定经络学说,还早。就如我前面举的君臣佐使的例子。还有中药里的四气五味。针灸和神经的关系、中药功用和药理的关系、方剂和复方药理的关系,现在还都是一个初步探索。都探索了几十年。尤其是复方的中药药理研究,还等于没有进行。


另外,在正式的中医学论述里,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都不叫理论,叫学说。这个叫法,是有意的。
163
发表于 2016-6-2 21:42: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64
发表于 2016-6-2 21:48: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09:47:53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5-31 19:52
李老师的话很有道理。有人说经络就是神经,又有人说经络就是血管,真的是见仁见智了!那么经络到底是神经 ...

您的观点哪里去了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09:50:3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6-2 10:30
中医诊脉诊的是桡动脉博动,不是手太阴肺经,也不是微循环。搏动的力度,仅受部位深浅、远近的影响,与二 ...

欢迎王教授积极参与讨论哈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09:52:5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6-2 10:42
本帖越说越复杂,这是好事。
您想讨论经络是不是血管,这个问题一扯开,就和一团毛线一样,越扯越乱。
...

李老师,我认为循经感传并不是否定经脉就是血管的关键证据,但是探讨起来很复杂,时间短了很难做到说滴清楚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09:53:55 | 只看该作者
Tikitaka 发表于 2016-6-2 11:05
影响经络学说科学认知的几点障碍(2015-11-03 16:39:33)

无论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是研究人体结构、生 ...

刘先生的这段话还是值得一看的,不知是原创还是链接啊
169
发表于 2016-6-3 10:29:0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70
发表于 2016-6-3 15:0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6-3 15:08 编辑
fayuan_guo 发表于 2016-6-2 09:04
我认为中医诊脉诊的是寸口脉(桡动脉)。手太阴肺经经脉只不过是从桡动脉旁边经过而已。为什么中医诊寸口 ...

中医诊脉具体地说就是诊的寸关尺动脉管壁微循环流通量的变化。
----------------------------------------------------------------
不赞成这个说法,因缺乏证据。诊脉诊的是桡动脉的搏动,它由血流动力不是动脉管壁内微血管的变化。动脉壁上仅外膜有微血管和淋巴管,指下察知到的不是它,而是整个动脉血管壁的张力以及血管内血流量的搏动力度情况。

请参阅资料:动脉的结构特点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组成。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之外,为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弹性膜上有许多小孔。在中动脉的横切面上,因血管壁收缩,使内弹性膜呈波浪状,可做为内、中膜的分界线;中膜较厚,主要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故称肌性动脉;在平滑肌之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的舒缩可控制管径的大小,调节器官的血流量。此外平滑肌纤维具有产生结缔组织和基质的功能;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相隔,外膜中有小血管、淋巴管神经分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6 22:12 , Processed in 0.0869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