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吐了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阴阳”?

[复制链接]
171
发表于 2017-3-13 03:53:13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3-12 13:47
阳是太阳,感知的太阳是什么?是日光,是日光的温度,这是太阳的本质吧。故,日光为阳。其性热。
月是太 ...

谢谢一吐先生回复,欢迎继续讨论。
先生说:“阳是太阳,感知的太阳是什么?是日光,是日光的温度,这是太阳的本质吧。故,日光为阳。其性热。
月是太阴,感知的太阴是什么?是月光,是柔和的月光,月光是对日光的反射,故,月光为阴。其性凉。r
寒热温凉是日光和月光之性,也是阴阳之性。
日行于昼,月行于夜,日月运行,其光在地上随日月空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不是阴阳的运动吗?”

那么请先生解释:
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结阳者,肿四支。
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
二阳结,谓之消。
三阳结,谓之隔。
三阴结,谓之水。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阴阳虚,肠澼死。
阳加于阴,谓之汗。
阴虚阳搏,谓之崩。
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点评

謝謝千总关注,赐题讨论。中医以三阴三阳六经为体,见《阴阳离合论》。《阴阳类论》指出:所谓三阳者,三阳为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二阳为纬,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一阳为游部,足少阳胆经,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4 10:54
172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0:54:40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3-13 03:53
谢谢一吐先生回复,欢迎继续讨论。
先生说:“阳是太阳,感知的太阳是什么?是日光,是日光的温度,这是 ...


謝謝千总关注,赐题讨论。中医以三阴三阳六经为体,见《阴阳离合论》。《阴阳类论》指出:所谓三阳者,三阳为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二阳为纬,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一阳为游部,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所谓三阴者,三阴为阴经之表,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二阴为阴经之里,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一阴为阴气之终,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包络经。

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
生阳死阴者,“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肝通春时风木之气,心通夏时暑火之气,病气由肝传心,木生火,火为阳,故为生阳。肺通秋时燥金之气,病气由心传肺,火克金,故为死阴。肾通冬时寒水之气,病气由肺传肾,金水俱阴,故为重阴。脾通长夏湿土之气,病气由肾传脾,土克水或水侮土,称辟阴是绝证

结阳者,肿四支。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
阴结,阳结是便秘病证,结阴结阳是便秘证候。结阳者,外邪结于阳明,气有余,温病热实,气机不通,四肢浮肿。结阴者,内邪滋生,阴经寒凝,便秘不通,轻证便血,重则便血量大,再重者,便血量更大。阴经阳经惧有邪气,出现小腹肿胀的是石水病,说明阴经结多于阳经。若出现渴而饮,饮能消是二阳阳明受邪结阳。若膀胱小肠闭塞不通,是三阳太阳经受邪结阳。若出现水肿鼓胀之证,是太阴脾,肺受病。若少阳,厥阴气血郁滞,则为肝胆受病,引发喉痹。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澼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
  以脉象而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胎妊凝结,中气壅阻,阴搏于下而不升,阳别于上而不降,阴阳不交,而人则无病,谓之有子也。
  阴阳虚,肠澼死,阴阳俱虚,而肠澼不敛,阳气脱泄,则人死也。
  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气郁发于阴中,则表开而汗泄也。
  阴虚阳搏,谓之崩,太阴脾虚,风木下陷,温气抑遏,不能升达,则鼓搏弗宁,血海冲决,而为崩证也。
  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手足太阴俱搏,脾肺阴旺,脏气四周,死于夜半阴旺之时也。
  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手足少阴俱搏,水胜火负,脏气不及三周,夕时火衰而死也。
  一阴俱搏,十日平旦死,手足厥阴俱搏,脏气二周,平旦木旺而死也。
  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手足太阳俱搏且鼓,不及一周,三日而死。
  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太阴太阳俱搏,水寒土湿,心腹满胀,发作既尽,不得隐曲,脏气一周,五日而死也。
  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手足阳明俱搏,其病温热,金土枯燥,死不可治,不过脏气二周,十日而死也。不得隐曲,下部不得屈伸,胀满之极故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73
发表于 2017-3-15 05:41:57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3-14 02:54
謝謝千总关注,赐题讨论。中医以三阴三阳六经为体,见《阴阳离合论》。《阴阳类论》指出:所谓三阳者 ...

一吐先生的认真精神令人感动。他一丝不苟地研究和运用经典知识,而且颇有造诣,值得学习啊。

点评

千总过奖了,謝謝鼓励。初读中医,我也是循中医是哲学,其码是哲学指导下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发现中医是空论,没有人体,没有病位,用哲学解病理,用对立统一代替人体的结构。读内经,方知中医有哲学的基础,就是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6 20:53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20:53:37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3-15 05:41
一吐先生的认真精神令人感动。他一丝不苟地研究和运用经典知识,而且颇有造诣,值得学习啊。

千总过奖了,謝謝鼓励。初读中医,我也是循中医是哲学,其码是哲学指导下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发现中医是空论,没有人体,没有病位,用哲学解病理,用对立统一代替人体的结构。读内经,方知中医有哲学的基础,就是与易学同理,不同的是以阴爻阳爻推算太极即天道,地道,人道之理。内经是用客观存在自然规律认识天道,地道和人体生化的规律。因成,医易同源,医学是易学存在的根据。现代哲学有唯心和唯物之别,唯物哲学是以存在为基础的思想理论,没有存在,就没有哲学,而医学的本质是存在,所以把哲学当医学是南辕北辙,是把医学捆绑在流行政治理论上的表现。
17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22:21:48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3-8 18:50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欠千总一笔账,千总出过两案,没顾上答,在此解一案以还账:

李某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请问此病例,应该怎么诊治呢?
------------------------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辨脉法云;“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可知【发热】邪在阴经。【汗出】邪在阳经。故为寒热往来之病,即邪在少阳,入与太阴相争则发热而寒。出与阳明相争则汗出而热。【其脉缓软无力】,疟病脉弦,弦为寒,脉软无力必寒。而缓脉证明有阴有阳。脉证相合,此为少阳疟病。当然用小柴胡汤了。
  欢迎批评,请指教。
176
发表于 2017-3-17 03:52:23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3-16 14:21
欠千总一笔账,千总出过两案,没顾上答,在此解一案以还账:

李某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 ...

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
按语: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点评

我对刘老是敬重的,不过,这一医案我怎的也读不懂。【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也就是个太阳病。“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此案,汗。热。脉都合太阳风伤卫。但是【阵发性】,【每天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7 21:10
177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21:10:58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3-17 03:52
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 ...

  我对刘老是敬重的,不过,这一医案我怎的也读不懂。【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也就是个太阳病。“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此案,汗。热。脉都合太阳风伤卫。但是【阵发性】,【每天发作二到三次】的寒热有时何讲?其治法【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此祛阳经之邪。【服药后,吸热稀粥】,这是补阴经之虚。阴阳并治也是和解少阳之法。
  营卫,可不是【人体之阴阳】,“营卫者,精气也,”“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可见营卫都是水谷之精气,营气行血,卫气固表,周流三阴三阴六经。要说阴阳,营卫是地气五味之阴阳,是阴中之阴。阴中之阳。
178
发表于 2017-3-18 14:17:04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3-17 13:10
我对刘老是敬重的,不过,这一医案我怎的也读不懂。【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也就是个太阳病。“ ...

一吐先生你不必为此焦虑和烦恼,其实你说的也未必没有道理,你与刘渡舟老师是见仁见智罢了。太阳中风表虚证再发发展一个层次就是少阳症了,少阳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寒热往来,再就是口苦咽干,脉弦等,此患者虽然尚未展现典型的少阳症脉,但是已比较接近了。我辈能有先生的水平,也可谓思过半矣!

点评

千总过奖,謝謝指教。我们都在学习,提出问题讨论,是有益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9 08:19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08:19:44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3-18 14:17
一吐先生你不必为此焦虑和烦恼,其实你说的也未必没有道理,你与刘渡舟老师是见仁见智罢了。太阳中风表虚 ...

千总过奖,謝謝指教。我们都在学习,提出问题讨论,是有益的。
180
发表于 2017-4-3 11:14:39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2-19 19:19
王庆其《黄帝内经文化专题研究》说:“原始的阴阳概念只是日常观念,与生产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不涉及宇 ...

教授多读几本书,就显示出了差距,赞同。

点评

王庆其《黄帝内经文化专题研究》说:“原始的阴阳概念只是日常观念,与生产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不涉及宇宙观和人生观。它的基本意义是阳光照射到与否,由此繁衍出阴晴、地形方位、明暗、冷暖等意思。春秋后期,人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4 16:41
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火为阳,水为阴。这是常识,是千古不变的理念。  发表于 2017-4-3 12:3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3 10:17 , Processed in 0.07143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