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曹东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29 13:09:15 | 只看该作者

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

  曹老对王清任的评价非常中肯,值得称道。但是也不可以把一切都称为“裹脚布”,因为纯中医的路也是走不通的,你说呢?关键是要培养中医思维!重庆刘世峰
12
发表于 2008-1-29 13:54:12 | 只看该作者

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

解先生:“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史,是中医打造经典和发展经典的历史。把经典凝固 在一个历史瞬间是僵化、是落后,脱离经典的发展,必将使中医的发展脱离轨道,变成另类。”2F
王先生:“我认为,对于外语的学习,可以根据情况对待。如果需要对外交流,需要中西医结合的深入研究,学习外语是必需的;如果单纯在国内执业,或者只是搞一些纯中医药临床,外语就可以选修或者根本不学也可以。”:
仁海中西医:“那些视西医知识为洪水猛兽的纯中医论调者,不把中医捆绑死才怪呢.医学就是要发展的,这是历史的选择.中医目前的枯萎正是违背了医学发展的规律”
刘世峰先生:“但是也不可以把一切都称为“裹脚布”,因为纯中医的路也是走不通的,你说呢?关键是要培养中医思维!”
以上诸位先生的观点都很中肯,客观。
13
发表于 2008-1-29 18:03:11 | 只看该作者

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

我的观点还是认为,中医界最好每个人都在选定一个研究方向,临床也好,理论也罢,总之,都要闯出条路,为自己也为中医!不可一颗树上吊死中医!
王清任之所以伟大,发现了瘀血汤,而不是别人,是因为他确实用先生讨厌的方法,研究中医。如果他也象我们一样传统,就不是王清任了,充其量多了一个“老中医”。
14
发表于 2008-1-29 22:24:20 | 只看该作者

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

0535于我心有戚戚焉.西医是中医的一个视角的细化.我曾多次以上黄山为例.西医在上黄山一条路的口子看松.中医在山顶俯看所有的路.中医就全而疏.西医就偏而细.
15
发表于 2008-1-30 03:27:45 | 只看该作者

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

重英语,轻古文是横阻中医传承的大裹脚布,重西理忘中理是中医教育的一个大笑话!
16
发表于 2008-1-30 03:30:58 | 只看该作者

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

文脉断,理难贯,道难道,不知道。
17
发表于 2008-1-30 03:46:01 | 只看该作者

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

王清任只是一个拙劣的打开派,但也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后者成就了他,前者局限了他对中华医道正统思辨(不打开)方法的整体把握,集巨矮于一身之奇人,畸人,
18
发表于 2008-1-30 06:16:44 | 只看该作者

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谁科学2008/01/29 08:22am 发表的内容:
不许自制丸散膏丹,都是五花六色的裹脚布。
中医学的裹脚布已经缠了几十年、上百年,很多人已经习惯成自然,即使放开了缠足的裹脚布,脚已变形,路也难以走快了。但是,对于那些刚进入中医之门的青年学生们,刚 ...
       中医药的特点之一,就是机动灵活,个有所能。不许中医自制丸散膏丹,实在是限制了中医的个性和发展。对于个人制药,国家可以监控和检验,但不要生硬地阻止。许多民间的,传统的丸散膏丹往往俱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一概禁止,无疑是因噎废食。
19
发表于 2008-1-30 11:11:34 | 只看该作者

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

    补充我在八楼对王请任的评论
   
     “王清任错了麽,从结构医学的角度没有错,他错在混淆了结构和功能的概念”但他毕竟没有脱离中医的轨道(功能医学),诸逐淤汤便是例证。王清任对《内经》的矛盾,是因为他没有彻底的阐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但他提出了一个直到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王清任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他用实践书写了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他的思想对于我们仍有很大的启廸。
20
发表于 2008-1-30 15:07:54 | 只看该作者

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

限制中医学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乡级医院要吃上肉,你民间中医才能有骨头啃。民间中医吃上肉,让乡级医院啃骨头,那绝对不行吧!故政策不得已而为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7 20:44 , Processed in 0.05301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