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儒释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4-8-28 19:56:17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4/08/28 00:39am 发表的内容:
桂枝汤侧重于气血。
小柴胡侧重三焦。
请教五先生:桂枝汤是否侧重于营卫?
12
发表于 2004-8-28 20:56:18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鱿鱼先生2004/08/28 07:56pm 发表的内容:
请教五先生:桂枝汤是否侧重于营卫?
营卫和气血不过是大小名而已。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8-28 23:58:36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今天下午了解了“少阳枢机不力”,了解了“阴阳开合枢”
虽然只是初学,但已经触及了六经传变的“冰山一角”。
桂枝汤之桂枝,取其 发散之态(枝叶末端),取其鲜嫩之枝(辛热药性更重),以求发散之功,此物不仅貌似发散,而且神似发散,故为发汗解表第一药。
所谓[B]【桂枝汤侧重于气血】[/B]我觉得五先生的意思好像是:桂枝最是通阳之品,是由内而外一大“闯将”,一闯一通,营卫乃合,侧重于气血,主要就是功在营卫,桂枝汤侧重气血,就是桂枝依靠他的“闯劲”守护了“营卫如环无端”。
所以桂枝汤重在气血,条理营卫。
14
 楼主| 发表于 2004-8-29 00:07:43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B]【至于小柴胡侧重三焦。 】[/B]
那就更好理解了:柴胡乃是少阳方,少阳是阳门的“枢”。又是三焦水道。
阳门枢主管阳气的出入多寡,三焦本主周身水道的通畅,在阳门枢机(气机)的推动之下,三焦水道得以调畅,这并不矛盾。于是所谓“少阳枢机不利”,也就是“三焦水道不通”。
小柴胡乃是少阳名方,主要就是【活枢机,通水道】
=============================
[B]【小柴胡侧重三焦。 】[/B]
[B]【桂枝汤侧重气血。 】[/B]
这是五先生的见地,不才扩展之:
小柴胡【活枢机,通水道】
桂枝汤【重在气血,条理营卫】
由此小成,不敢擅专,拿来与各位网友共享,并请五先生批评指正。
15
发表于 2004-8-29 05:51:54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儒释道2004/08/27 03:35pm 发表的内容:
【连载】儒释道学医【卷二】——《十大名方》
总按:
不才自今年4月学医以来,将近5月,细细思之,所学《中基》固然是傲视群雄,然则《学医》一卷,早已完成。这一月来,漫步杏林,本想接着学《中诊》,后想研读 ...
  精神可嘉,亦堪鼓励,但此文仅是学习的经历概述,并无医理可探讨。虽然娓娓中听,可惜言不及义。何不向三,五等先生学而习之?
16
匿名  发表于 2004-8-29 12:57:02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儒释道这个小孩该打
17
发表于 2004-8-29 14:35:24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好.初生牛犊不怕虎.精神可嘉.如能坚持不懈.必成大器.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
三年.寸步难行.,中医的希望啊.
18
 楼主| 发表于 2004-8-29 16:38:31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再论大医国手
这个题目很简单
要学中医很容易,要学好中医很难
先学十年《四书五经》,再学十年围棋,一共二十年
两件事情一起做,也需要15年
从五岁开始,到20岁
这是基础,中医的基础是“中”!
对,就是中国的文化精髓
20以后开始学吧!
或者现在的小孩子要读小学初中高中,那就从30开始学中医,10年乃成
大医国手是也!
刚看到说“中医院校在培养自己的撅墓人”,并非危言耸听
为什么?
现在的中医院校,基本上招收的是读数理化出生的学生
中医是科学的,但是学生入门之前的“科学观”却是西化了的。
道家阴阳,九章九宫一概不知者多了去了!
这样招生,简直就是引狼入室
不才言重了
大医国手
学儒释道三家思想,学围棋,懂周易,才能成为中医的基础
中医人才从10岁开始抓起
中西医结合是必要的,所以大家还是要学中文和英文的
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为啥?因为经济基础的共同发展,文化的交融是必然的,中西医必然交汇
这就需要更为扎实的基础
中医基础不扎实,就去“结合”,那就是出卖中医,毁灭中医
可以说,西医的基础就是物理化学,高中的课程
当然这都是要学的,不学不行
所以任务更重了
不仅要从10岁开始培养中医人才,而且“大语文”改革也要跟上
语文好了,不仅是中医获利,这个大家都知道。
还是那句话,大医国手,建议各大中医院校开设“国学院”,教授国学精粹,围棋京剧等等,本来这些就是辩证统一的
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就是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现今就应当儒释道弈医艺六学并进
当然,广中医不必教授京剧,上中医可以教授沪剧等等
“大医国手”就是国学文化炼就好中医
中西结合的必然性,使得中医学生也要学英语
总之,中医院校的领导不好当,中医院校的学生也不好当,不要作自己喜欢的中医的掘墓人。
大医精诚、大医国手
============================
上文,原本是在【连载】儒释道学医第一卷《中基》发表之初,就以经发表过,只是并未为归入《学医》的篇章。今天算是旧话重提。
学医以来整整五月,进步神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今天透露给大家——扎实的国学基础!
上文说道了大医国手,还有一句话:欲成大医能舍易乎?这句话我始见于刘力红的《思考中医》一书。我在这里倒是想说一句:欲成大医能舍史乎?
纵观《内经》《伤寒杂病论》 她们的成书年代,都在四史里边。尤其是两汉的无为而治,无疑是医学易学得以大发展的“政治基础”。当汉军纵横天下,“漠南无王庭”的时候,国人的民族信心得到了最大的鼓舞。所谓“汉朝与罗马”,当葡萄进入了未央宫,国力 的强大,无疑是医学易学大发展的“经济基础”
所以要真切了解《内经》《伤寒杂病论》的背景,欲成大医不能舍史!
二○○四年八月廿九日星期日16时36分
19
 楼主| 发表于 2004-8-29 16:42:11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20
 楼主| 发表于 2004-8-29 16:44:07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儒释道在 2004/08/29 04:50pm 第 1 次编辑]

回千秋雪:小弟初来贵宝地,自然非常希望得到各位上师的指点,比如三七生五积散桂枝汤千秋雪诸位老师。
花满楼:我该打?打什么?请先生明示,先生您本是学医之人,如今尽弃昔日儒雅,动手便打,定有重要原因,愿闻其详。
师承好:小弟正在努力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 19:16 , Processed in 0.04888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