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upinghegeg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取消 『中西并用 』栏目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0-25 08:00:40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取消 『中西并用 』栏目

我給舉個例子
各位看官給看看
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在英国遭遇车祸回国治疗能够迅速恢复,引起了各方的极大关注,被西方西医学界判定已经脑死亡的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基本康复,而且即将可以工作,是一个奇迹。她的主治大夫凌峰表示,刘海若的恢复不是用了什么新药,也和高精尖的仪器无关,而是一种新的医疗理念。在新出版的今年4月号《科技中国》杂志上,凌峰发表了《整体自洽医学理论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探索》一文。 NEWSZW_HZH_BEGIN   
凌峰首次披露使刘海若得以康复的医学理论   
北京宣武医院的凌峰医生最近撰文总结了刘海若得以康复的医学理论,她的这一观点出现在《科技中国》杂志上,这也是她首次披露了刘海若康复的“秘密”。   
整体自洽医学理论是凌峰教授在对刘海若的治疗过程中,探索并总结出来的一种治疗理念。即认为人体是一个具有强有力的调节能力以维持生命的内稳定自组织系统,任何医疗手段都是通过干预这个自组织系统对疾病起作用的。病人的康复,实为人体内稳定机制和医生适当干预耦合的结果。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给予适度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干预,给机体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促使机体进行自我恢复,从而避免了只针对某一病灶施治却给机体其他器官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刘海若的康复并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就得益于这个理论,这个治疗理念因此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这期杂志还刊登了中医大师邓铁涛、神经外科专家鲍遇海发表的回应文章,同时有很多感人的细节。   
可以看到,在过去,治疗上的整体理念运用得很不充分,往往是根据学科的划分,把治疗分为一段一段的,一个科室的治疗结束以后,再转到别的科室,这样往往延误其他方面的治疗。在治疗刘海若过程中,在有1%的希望的时候,他们都要去尽100%的努力,他们充分运用了中西医的结合的方式,在宏观和微观上双管齐下,同时打破专业界限,实现科际间的合作。始终贯彻以神经外科为主、多学科联合的方针,每进行一项神经外科的质量手段必当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每决定一个治疗方案,必定请求其他科室的支持和帮助。在整体理念的的贯彻下,对刘海若有十多项治疗在同时展开,而在这些治疗同步的同时还进行统一调配、统一指挥,有预见性的“棋看三招”,把问题先布置,包括康复、理疗、认知功能。由于统合了各种科学理念如整体、自洽、平衡的理论等等,经过一年的训练,最终让刘海若起死回生。   
“科技中国论坛”将共同探讨创新与伦理   
《科技中国》主编陈越光表示,理论创新在中国科技界面临三个方面的创新:技术、制度、理论创新,事实上,理论创新特别重要,特别需要在实践中去概括,要强调在知识的背后去探讨方法,在方法的背后寻找价值。   
凌峰抢救了刘海若,不是用了什么灵丹妙药,而是她总结了一套方法,甚至上升到一个哲学理念。陈越光认为特别可贵的是理论上创新的这种勇气。而且在现在的时代,特别需要强调和弘扬理论创新的重要性以及责任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对于医学界而言,也需要就此在医生、医学研究者、医学院学生中进行实际的讨论和沟通。   
从刘海若这个治疗过程来看,在现在时代真正要做一个好医生,做一个苍生大医,需要有他自己内在的素养以及基本品德。当年白求恩说:“一个外科大夫,需要有一颗狮子般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外科大夫需要动刀子,不能心惊胆战、优柔寡断,但外科大夫做起手术来又需要很精细、仔细。如果仅仅从外科技术上可以说需要他们心要硬、手要细,但我们也可以把白求恩的话扩大一点儿理解,“要有一个狮子的心”就是要有勃勃雄心,在理论上创新、在学科上建树;“一双女人的手”就是在技术操作上面谨慎细致、精益求精。   
正是基于此,《科技中国》杂志和同济大学医学院将于4月10日下午在上海同济大学逸夫楼一楼报告厅主办2005年首届“科技中国论坛”,将邀请凌峰发表题为《整体自洽医学理论与大医精诚》的演讲。同时由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傅继梁、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胡大一作为评论嘉宾对凌峰的演讲现场评论。届时预计有数百位医学专业的学生、老师以及医生等相关人士参加论坛。   
陈越光表示,中国理论创新包括中西医理论创新是需要学派的,一种新理论形成的初期大家去探讨、评论、参与,对新理论的形成和新理论学派的产生是必要的前提。   
整体自洽理念作为一种哲学理念,由于专业的限制,没有在治疗中得到运用和推广,凌峰希望把这种运用在刘海若身上的哲学理念总结后,将来能广泛地应用到日常治疗的每一个病例中,让哲学更多地造福于人类。同时,长期的医疗实践使她相信,虽然科技日新月异,人类对自己的了解仍是太少!正是需要更多医生的这样的理论创新、精益求精,以及有做“苍生大医”的责任伦理,芸芸众生才有希望获得更多的健康保障。
12
发表于 2008-10-25 19:32:53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取消 『中西并用 』栏目

     把中、西医理论和技术合理应用于临床诊疗,需要很高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否定中医或不学西医都是不智的行为。
     凌峰是国际上一流的西医,她是中国医学工作者的典范。
13
发表于 2008-10-26 07:11:5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取消 『中西并用 』栏目

下面引用由悉尼张有和2008/10/25 09:32pm 发表的内容:
把中、西医理论和技术合理应用于临床诊疗,需要很高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否定中医或不学西医都是不智的行为。
     凌峰是国际上一流的西医,她是中国医学工作者的典范。
"凌峰是国际上一流的西医,她是中国医学工作者的典范。"
她充分吸收了中醫的精華
中醫可能體會?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8年10月26日 07:13am 时添加 -=-=-=-=-
他充分運用了中西醫各自的優點
這是"未來醫學"的一次典範演示
建議大家深思!
14
发表于 2009-3-3 17:44:13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取消 『中西并用 』栏目

中西医结合是方向错误,长短学制都应取消。
15
发表于 2009-3-3 17:50:48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取消 『中西并用 』栏目

"凌峰是国际上一流的西医,她是中国医学工作者的典范。"
她充分吸收了中醫的精華
中醫可能體會?
-=-=-=-=- 以下内容由 逸湘 在 2008年10月26日 07:13am 时添加 -=-=-=-=-
他充分運用了中西醫各自的優點
這是"未來醫學"的一次典範演示
建議大家深思!
16
发表于 2009-3-3 18:09:03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取消 『中西并用 』栏目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03/03 06:11pm 第 1 次编辑]

中西医结合是正确的,也是必然的历史结果。
本人是中医出身,因为自学考试,才不得不学习西医,但经过学习西医知识后,觉得西医的长处在急救等方面,中医的长处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等方面,二者相互取长补短,可使中医在临床上如鱼得水,淋漓尽致地发挥出中医特长。中医不吸收西医的长处就是自缚就市。
提此建议者,是缺乏西医知识而不知其所长。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7
发表于 2009-3-3 18:23:5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取消 『中西并用 』栏目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3 06:09pm 发表的内容:
中西医结合是正确的,也是必然的历史结果。
本人是中医出身,因为自学考试,才不得不学习西医,但经过学习西医知识后,觉得西医的长处在急救等方面,中医的长处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等方面,二者相互取长补短, ...
仁海中西医先生
     中医西医二者相互取长补短,言之有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8
发表于 2009-3-3 18:29:3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取消 『中西并用 』栏目

习岐黄仁术,济华夏苍生------基本认同作者观点.
在抢救刘海洛和康复的过程中,据我看到的的报道,好像都是以中医药为主的,包括在最危急时刻(高烧久不退昏迷)任何西医西药都无任何效果时,用国产名贵中成药迅速扭转乾坤,很快退烧------
19
发表于 2009-3-3 18:34:55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取消 『中西并用 』栏目

下面引用由中医药最伟大2009/03/03 06:29pm 发表的内容:
习岐黄仁术,济华夏苍生------基本认同作者观点.
在抢救刘海洛和康复的过程中,据我看到的的报道,好像都是以中医药为主的,包括在最危急时刻(高烧久不退昏迷)任何西医西药都无任何效果时,用国产名贵 ...
這不是好例子
20
发表于 2009-3-3 18:39:45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取消 『中西并用 』栏目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8/10/24 10:34pm 发表的内容:
还是留个窗口较好!
不但不能取消[中西并用]版块,而且还要毫不犹豫地开劈“学习西医知识”专版,以供初学者与纯中医者学习之用,以便提高中医界的整体素质水平与竞争能力。——这才是论坛的有力举措。
早看得出先生是个保守派。
能不能坚持既继承经典,又吸收西医之长,也是全球中医药论坛的原则问题,是中医的发展方向问题。对全国的中医来说,这是个导向问题,决非小事。
让中医继续萎缩呢,还是快速、健康地发展呢?对此,让人深以为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12:45 , Processed in 0.15777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