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onma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形式与中医的局限性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1-18 12:18:59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1-17 03:53
中医学的伟大,大家无人不知!
中医确有能力包打西医的天半壁天下,希望不要怀疑!
中医学所能达到的临床 ...

四诊是人体信息,理化检测同样是人体信息;
同一个人体,不可能出现两套不相干的信息。
既然相干,就有重叠;既有重叠,就可互相切换。
四诊的视野确实存在着先天的局限性的。
中医切换四诊, 摆脱先天局限,才是现代化的关键。


--------说得好,赞一个!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3:35:22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18 04:18
四诊是人体信息,理化检测同样是人体信息;
同一个人体,不可能出现两套不相干的信息。
既然相干,就有 ...

又一个不知中西医真要者的洒脱!
你敢明说,中、西医理论是相互重叠的理论吗?表表明吧,如何?要不,来一个“相互切换”看看,如何?你就来一个中医的“风寒感冒证”“切换”到西医的“病”上,看看如何?
13
发表于 2015-1-18 15:1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1-18 07:20 编辑
gonmai 发表于 2015-1-18 05:35
又一个不知中西医真要者的洒脱!
你敢明说,中、西医理论是相互重叠的理论吗?表表明吧,如何?要不,来 ...

尊敬的麦先生,感谢你直言不讳地表白。中西医确实有许多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有许多相同的认识和观点。而绝不是风牛马不相及,或截然相反的。至于相互切换,虽不能完全对号入座,但也并不是绝对不可能。就像先生所说的“风寒感冒证”,中医认为是寒邪感染人体的太阳经或肺卫,而西医认为是病毒或细菌感染人体的上呼吸道,简称上感。是不是名异而实同?治疗的时候,中医祛风寒,西医抗病毒或杀菌。是不是雷同?在对症治疗上中医要退热,要止咳,难道西医不也是如此吗?
14
发表于 2015-1-18 15:58:08 | 只看该作者
       归根到底,中西医具有不可通约性同时具有可融合性。通俗的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1:42:24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18 07:19
尊敬的麦先生,感谢你直言不讳地表白。中西医确实有许多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有许多相同的认识和观点 ...

你看你呀,也真还没有真正的对中医的应用体验和进入到中医学术之境。
对于“上感”,中、西医的认识与处置是截然不同的。
中医是依据四诊所获取到的脉症做出诊断,即证的诊断;西医则是依据症状、体征和相关检验结果作出诊断。中医是据人体呈现的脉症状态作出关于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倾向性的诊断;而西医则是作出一般性的和有明确病原体病因的诊断。中医是以人识人,作出的诊断是关于人体的倾向状态的诊断。中医无法识别病原病因;只能依人体所呈现的脉症状态以推知所谓的病因。中医的病因是人体反应状态病因,即是间接性的病因。西医则不同,或基本不问人体脉症,即人体的倾向性如何,而注重病原病因的追寻。在治疗上,中医则是通过纠偏复常以使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而治证。西医则是对症与治病原体病因而治病。
从上可以看出,中医是治人以治病的;西医则是更多的是在治因以治病。

所以,中、西医间,无论是在对人体的切入视角、操作方式,后及至的诊断与治疗,都是根本的不同的。

理念与实质的差异是不能抹杀的。你等所极力混湖两者的根本性差异,无异在杀中保西!
16
发表于 2015-1-18 22:09: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7
发表于 2015-1-18 22:11:0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8
发表于 2015-1-18 22:16:0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9
发表于 2015-1-18 22:17: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
发表于 2015-1-19 07:02:3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中医治疗疾病的规律被中国文化所包装。最终的揭密中医是在科学化中医方面,因为人体现存内外热调节系统。这就是中医学文化包装中医学的实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5 04:12 , Processed in 0.07353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