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广义视角正确看待中医药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6-3-23 20:17:26 | 只看该作者
王昆文 发表于 2016-3-23 20:06
据祝世讷教授说,“中医所反映的人身上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次规律,是现代科学也还没有涉及的”; ...

      钱学森先生说:“中医不是现代科学,是经验。中医治病确实有疗效,但是怎么回事,恐怕老中医自己也说不清楚,中医书上也说不清楚······中医上的东西是知识,但不是科学。也可以用恩格斯的话说,中医是经典意义上的自然哲学,而不是现代科学。自然哲学里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包括了很多猜想的因素,因此不是科学,但是我觉得,说不是科学并不等于就不重要。”(1985年7月1日《中医药信息报》)

点评

中医不是现代科学不假,但中医是古代科学。  发表于 2016-3-23 21:03
总之,中医是形而上者的道。它研究的不仅仅是物质(或所谓“器”)或主要不是物质,而是关系、模型、精神世界,以及玄学等等,它已超出了科学的眼界。科学如果分科太细,则眼界就越窄。“人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3 20:23
12
发表于 2016-3-23 20:23:35 | 只看该作者
王昆文 发表于 2016-3-23 20:17
钱学森先生说:“中医不是现代科学,是经验。中医治病确实有疗效,但是怎么回事,恐怕老中医自己也 ...

      总之,中医是形而上者的道。它研究的不仅仅是物质(或所谓“器”)或主要不是物质,而是关系、模型、精神世界,以及玄学等等,它已超出了科学的眼界。科学如果分科太细,则眼界就越窄。“人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的人。” 西医在这方面恰恰是重视前者(物质)而忽视了后者(精神)。它只重视看得见的“形”(物质),哪怕是小到分子、细胞,这就使它的认识受到相当大的界限。
      刘长林先生说:“不能认为唯物论是绝对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坚持这个,那中医学就难于生存,就非走样不可。”

点评

“形而上者的道”是治不了病的。只有具体的医学才是治病之道。  发表于 2016-3-23 21:04
张其成先生说:“说到底,‘文化’的核心不外乎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中医文化当然是中医学内在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不从中医内在文化上改变‘唯物质论’的本体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医的未来岌岌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3 20:31
13
发表于 2016-3-23 20:24:25 | 只看该作者
王昆文 发表于 2016-3-23 12:06
据祝世讷教授说,“中医所反映的人身上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次规律,是现代科学也还没有涉及的”; ...

据祝世讷教授说,“中医所反映的人身上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次规律,是现代科学也还没有涉及的”。此话不假。

现代生理病理学也不是完全揭示了人体的奥秘。许多生理病理现象,西医并不能解释;许多疾病,西医的治疗还乏善可陈,但是中医却可以轻松解决,但是不能说中医不是科学,只能说许多时候中医的认识水平是超前的,有许多西医尚没有认识到的问题,中医早就习以为常了。


简而言之,就是说中医的科学境界比西医高,西医只是在中医的境界下,有的地方更具体和深入罢了。
14
发表于 2016-3-23 20:31:28 | 只看该作者
王昆文 发表于 2016-3-23 20:23
总之,中医是形而上者的道。它研究的不仅仅是物质(或所谓“器”)或主要不是物质,而是关系、模型 ...

      张其成先生说:“说到底,‘文化’的核心不外乎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中医文化当然是中医学内在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不从中医内在文化上改变‘唯物质论’的本体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医的未来岌岌可危!”

点评

樊代明院士在“医学远比科学复杂”一文(2015年6月11日中国中医药报)中说:"对于医学就是科学这一观点,我是坚决反对的。”他还说:“但医学自从戴上科学的帽子后,其实好多问题不仅解决不了,反而导致医学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3 21:02
15
发表于 2016-3-23 20:5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3-23 21:02 编辑
王昆文 发表于 2016-3-23 20:06
据祝世讷教授说,“中医所反映的人身上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次规律,是现代科学也还没有涉及的”; ...

据祝世讷教授说,“中医所反映的人身上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次规律,是现代科学也还没有涉及的”;“中医学在几千年临床实践中所接触和认识到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规律,不但超出了西医学的视野,也超出了现代科学的已有视野。”他还说:“现有的实验验证能力落后于中医学的临床实践。”
      ——既然如此,若还把中医学归类在所谓“科学”的名下,是否有点低估或矮化了中医?
      您如果承认中医是科学,但又承认它“超出了现代科学的已有视野”,“是现代科学还没有涉及的”,——这样说不是有些自相矛盾或者是难以自圆其说吗?
————————————————————————————————
      
中医讲的四诊辨证施治,四诊的依据是症状、体征,中医据症状、体征辨证,西医据症状、体征识病。据现代基础医学原理可知,症状、体征是病理生理学变化的外在表现,病理生理学变化是症状、体征的本质。中医的“证”是由相互联系的症状、体征组成的征候群,或综合征,反映的是体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由此可知,“证”本身表达的只是现象层面的规律,并不是深层次规律,完全在现代医学的知识范围之内,哪有现代科学还没有涉及的?
祝教授是搞哲学的,不懂临床,对于西医学知之甚少,是没有资格说这话的。如若不服气,就请拿出事实来否定我这个说法。如能说服我,我将会支持您的说法。
       所谓“中医超出了现代科学的已有视野”,那是指对于中医和西医了解不深的人的认识。
真实的情况是,中医治病有成千上万年的经验,西医用化药的历史虽有一百年以上,但真正开发化学药物是在1940年以后,只有70年的历史,所以,西药品种少,经验也少。中医在这方面优于西医。但是,在其它方面,如手术,理化检查、急诊急救都远远地把中医落在后面,就是慢性病的治疗,服西药的也比服中医的多。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中医的市场被西医抢走了?不是别的,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老百姓选择的结果。老百姓是傻子吗?中医的优势到底还剩多少?
       西医把中医打败了,还一味强调中医比西医高明,还一味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能说得过去吗?

       不知借助于西医提高中医,一味地贬低西医,是当前保守中医的通病,贬别人能提高自己吗?显然不能。如此下去。中医会越来越走下坡路。
16
发表于 2016-3-23 21:02:09 | 只看该作者
王昆文 发表于 2016-3-23 20:31
张其成先生说:“说到底,‘文化’的核心不外乎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中医文化当然是中医学内在的 ...

      樊代明院士在“医学远比科学复杂”一文(2015年6月11日中国中医药报)中说:"对于医学就是科学这一观点,我是坚决反对的。”他还说:“但医学自从戴上科学的帽子后,其实好多问题不仅解决不了,反而导致医学与人的疏离,甚至越来越远。”
      医学的全部问题,实质上是宇宙的奥秘问题。因此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解决不了,或者说不可能完全解决——但中医比西医更接近于问题的真像。

点评

既然医学与科学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示”,有不可通约性;既然“医学远比科学复杂”,那为什么有的人——尤其是中医界的许多人,总要把中医学归属到“科学”的范畴,生怕戴不上“科学”这顶帽子?实际上,这是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3 21:08
17
发表于 2016-3-23 21:08:43 | 只看该作者
王昆文 发表于 2016-3-23 21:02
樊代明院士在“医学远比科学复杂”一文(2015年6月11日中国中医药报)中说:"对于医学就是科学这一 ...

      既然医学与科学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示”,有不可通约性;既然“医学远比科学复杂”,那为什么有的人——尤其是中医界的许多人,总要把中医学归属到“科学”的范畴,生怕戴不上“科学”这顶帽子?实际上,这是没有搞清中医学的本质,所以糊里糊涂地替自己罩上一层“科学”的外衣。似乎这样才光鲜亮丽,才使人信服。
      樊院士认为医学的本质不应被科学修改,医学的特性不应被科学转变,复杂的医学不应被单纯的科学取代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这是他全篇文章的亮点,值得肯定。但他对中医的认识还有不足,比如他说“医学目前由于对生命本质的无知,故多数的理论和实践还是盲人摸象、雾里看花”。——这是不是有些小看了中医呢?中医是在“盲人摸象”么?整合医学那“十七根绳子”,在中医学中不是早就被研究并已经在应用了吗?

点评

先生这番话,说出了中医人的自卑心理!  发表于 2016-3-24 10:52
中医学的本质决不是科学 王昆文 近阅尹常健先生“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一文(见2010年5月17日中国中医药报),读后不知所云:文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3 21:17
18
发表于 2016-3-23 21:17:22 | 只看该作者
王昆文 发表于 2016-3-23 21:08
既然医学与科学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示”,有不可通约性;既然“医学远比科学复杂”,那为什么有的人 ...

                            中医学的本质决不是科学

                                          王昆文
     近阅尹常健先生“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一文(见2010年5月17日中国中医药报),读后不知所云:文章的论点如题,但居然找不到论据,作者既没有解释“科学”为何物,也没有讲明何为中医学的“本质”。
     查《现代汉语词典》对“本质”一词的解释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是隐蔽的,通过现象来表现的。而其对“科学”一词的解释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比较上面这两个词,一个是“根本属性”,它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并且是其固有的,具有专一性;而另一个则是“知识体系”,内涵要宽泛得多,它是由若干相关的内容构成在一起。显然,把一个具有专一性的名词(本质)与一个具有宽泛性、整体性的名词(科学)连在一起划上等号,是不相宜的,很有些不伦不类。而且更重要的是:“科学”根本不是什么中医学的“本质”。因为“科学”并不是中医学所固有的、决定其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经》早在战国至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而那时候,尹先生所谓的“科学”还未诞生呢!
    虽然,我们不否认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但也不完全是),但“属性”不等于“科学”。提出“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的人,其本意是在说“中医是科学”,或者是在为此作辩护,也就是在为中西医结合寻找理由或依据。本来中西医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什么“想当然地夸大”(如尹先生所说),而现在有人就是要想“淡化”或融合这个区别,宣扬什么“中西医学在科学本质上的趋同性”等,甚至把“阻碍了中医学术进步和发展”的帽子戴在别人头上。
      尹先生说:“科技为行医之术,人文乃行医之魂,后者决不能代替前者,更不能喧宾夺主。”这就可以看出,他把“术”看得比“魂”更重要,“术”为主,而“魂”为宾。试问:如果中医连“魂”都居于次要的、宾客的地位了,它还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吗?尤其错误的是:尹先生把阴阳五行分离在“中医的科学属性”之外,把它看成“是从属的”,说它“不应该对中医的科学属性产生任何影响”。——这是什么话?其言下之意就是说阴阳五行理论与中医学的本质无关!果真如此么?
      我认为,中医学的本质,还是要从哲学和文化上来探讨,这正是它区别于西医的根本所在。邹诗鹏教授说:“中医与西医的区分不只是理论与技术层面上的,本质上是哲学及文化上的。”
      如果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那么它与同属于“科学”的西医不是可以合二为一了吗?它为什么还会与西医“无法展开实质性的交流与对话”呢?这里,我要借用祝世讷教授说过的两段话来请问尹先生:“中医所反映的人身上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规律,是现代科学也还没有涉及的。”——这能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吗?“中医学踏进了医学处女地的纵深地带,遇到了问题没能解答,但别的医学(笔者按:当然也包括以“科学”全副武装起来的西医学)连一只脚都还没有踏进来”。——请问:能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吗?“中医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却是‘未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怎们能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呢?科学在人体复杂的生命现象和深层次规律面前,显得是那样的相形见拙,有时甚至是无能为力。因之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实际上是对中医学的丰富内涵及充满智慧的深刻认识的误读和低估。
     王世保先生说:“中医本是一种与西方文化中的科学及其衍生的西医学具有本质不同的医疗知识体系,正是其与西医和现代科技具有本质的不同,才为人类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自身健康的有效途径。”
     质言之,中医学的本质就是“道法自然”,就是在宇宙和人的自然整体状态中去寻找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就是以时间为本位的认识路线。这是中国古代先贤认识事物的总的原则,它无疑是正确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它决定了中医学的性质、面貌即特色和发展。《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这就是中医学的本质、精髓和灵魂。一个“化”字,一个“时”字,一个“养”字,一个“和”字,其中道理耐人寻味。
      在医学界依然为西方中心主义所支配的今天,中医学界不应当自我从属,硬要把自己归属于“科学”的范畴中去,不能走西医实体化、技术化(机器化)和科层化(高度细化)的所谓“科学范式”的道路。
我们说“中医的本质不是科学”,就是让中医不要放弃自己固有 的(或原有的)元理论框架(气化论、阴阳五行理论)、思维方式(直觉类比思维)和研究方法(整体观照),这样中医就不会被异化为西医而被“科学”所同化。如果中医的本质“被科学”了,中医也就完蛋了,或者消亡了!
     邹诗鹏先生说得好:“中医不是科学,并不意味着它在现代社会不能存在,其是否存在,更为根本地取决于其所依赖的中国文化传统。正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全面复兴,决定了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精华的中医文化的继续存在和发扬光大。”
     总之,中医学的本质就是“法自然”的“道”,以及研究人怎样“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是没有止境的,无限的,因而这个“道”就显得无限的大和遥远。中医学的生命力盖在于此。中医学的本质不是科学,并不表明它不正确,因为正确与否,要以中医药对人类疾病的疗效来判断。中医也不一定要打着“科学”的旗号才能生存和发展。我看尹先生怕是中了科学主义的毒,总喜欢拿“科学”与中医联在一起说事,其实这实在没有多大意义。(注:本文发表在《国医论坛》2010年第4期)
5
评分人数

草医张培生

张先生

板兰根

却波渔翁

成都张宾
草医张培生 说:妙啊!!!
张先生 说:博览,参悟 而得!
19
发表于 2016-3-23 21:22:33 | 只看该作者
《问中医几度秋凉》的作者艾宁女士说:
  “中医把自己用科学框住,用医院的模式限制住,用逻辑思维割裂开的退守政策并没有换来西医与科学的认可,反而使中医步步后退,走向萎靡”。
20
发表于 2016-3-23 21:29:24 | 只看该作者
王昆文 发表于 2016-3-23 21:22
《问中医几度秋凉》的作者艾宁女士说:
  “中医把自己用科学框住,用医院的模式限制住,用逻辑思维割裂开 ...

      科学虽然是伟大的、奇妙的,影响深远的,它已深入到人们生活或生产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自然和社会,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比如人造核能、“神五”飞天等。但是,科学在人类的疾病面前,面对许多复杂而痛苦的生命现象,它就像一个小学生,刚刚启蒙入学,它还有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现在有人认为,以现代科技全副武装起来的西医能够通过各种先进仪器的检查分析化验,找出病因,认准病位,说清病理变化,从而有的放矢地治疗好疾病,既使治不好,也让人死得明明白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应该说,在数不胜数、千奇百怪的疾病面前,科学还显得相当的幼稚、无知,有时甚至是无能为力。对许多疾病,它还是未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在科学之外,却还有另外一套认知疾病及人类生命现象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这就是中国历代先辈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审视和思考,付出了历史上无法计量的诊疗病例换来的经验积累及教训,从而建立起来的中医。难道中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效果不算证据么?这岂是区区一些实验室验证得出的“科学”结论和数据多能够比拟的!
      中医学的特点是:强调人的整体性、非实体性、社会性、自我检测与自我调和性、执简驭繁的简约性、仁义性,其本质或最根本的则是效法自然性,另外还有就是重视七情致病。
      虽然中医研究的不是什么化学成分、物质结构、分子、细胞及微生物等,然而它却重视研究人体无形的气化,研究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的相互影响与联系。其研究的内容以及所揭示的深层次规律,“不但超出了西医学的视野,也超出了现代科学的已有视野”,是站在现代科学之外的更高一个层次。因此,它已经踏进了医学处女地的纵深地带。你看它的视野是何其广阔:一开口就是所谓“提携天地,把握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法则天地,象似日月”,“必先岁气,勿伐天和”,“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等。这就把医道与天地之道联系在一起,把天、地、人联系起来看待和研究,三才合一,而不是把人孤立起来看待和研究,这就避免了狭隘性和片面性。所以,我说中医学的本质决不是科学,而是法地、法天、法自然的“道”,即“道法自然”。实践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医学是更接近于真理性的关于宇宙和人的生命现象的认知。
      虽然中医认为人体对于疾病有自我感知(即检测)、自我调节与修复的能力,诚如医圣张仲景所说“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即他十分重视阴阳自和的力量,但是我们也不能据此而否定中医药所起的治疗作用。因为这也是在人们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所证明了的。不然,中医药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也不可能发展延续至今。
      今天,相信中医的人很多,而且越来越多。你能说他们都是越来越不相信科学而误入歧途、坠入了“迷信”的深渊么?如果说人类的认知和辩识能力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后退,那真是匪夷所思!
      总之,如果你站在“科学”的立场,以“科学”的观点和标准来看待中医、要求中医,那中医肯定是不合格,肯定是一塌糊涂,一无是处,“毫无实据”,因而应当“抛弃”。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无论你说它是一种“信仰”也罢,说它是“迷信”也罢,“中医学,这种非常古老,充满智慧,丝毫没有欧洲特色的思想模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4 10:37 , Processed in 0.1001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