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太白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谓“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09:25:37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3-29 19:37
“人年四十,阴气自半”这句话,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是:“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

请问千总:
1.阴气自半矣,这个阴气就是肾气,能否引经据典加以论证?
2.既然,你理解的阴阳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关系范畴,那么请问,与肾气对立统一的是什么,它又是怎么从小到老变化的?
3.“人年四十,肾气自半”,是不是小儿肾气最足?新生儿才能生出质量最优的孩子?
4.“一个人出生时的肾气有多足,基本决定着他五脏的盛衰和寿命的长短。”这个所谓的经旨,经典的哪句话可以佐证?

12
发表于 2017-3-30 18:21:58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3-30 01:25
请问千总:
1.阴气自半矣,这个阴气就是肾气,能否引经据典加以论证?
2.既然,你理解的阴阳是一对对立 ...

《千金方》中说:“人年四十而阳气自半也。”此期正是人生一大转折,阳气减半,意味着生命活力开始下降,身体必定易出现各种问题,警钟此刻必须敲响!

点评

1.千总没有引用任何《内经》原话,论证自己的观点。千总的所谓经旨,不过是千门经旨,与《内经》经旨毫无瓜葛。 2.千总前面讲,自半矣的阴,就是精气,精气就是肾气,肾气由盛转衰,到年四十自半矣,后面又说阴气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9:32
13
发表于 2017-3-30 18:30:29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3-30 01:25
请问千总:
1.阴气自半矣,这个阴气就是肾气,能否引经据典加以论证?
2.既然,你理解的阴阳是一对对立 ...

是不是小儿肾气最足?新生儿才能生出质量最优的孩子?
这句话说得比较幼稚了,新生儿能生孩子,你见过吗?但是说小“儿纯阳之体”的人并不新鲜。“纯”就是指小儿先天禀受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 “阳”指小儿的生理生机好,如旭日初升的活力。三岁以下的小儿所接受的先天之精说化生的阳气,还没有耗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的增多,元精被消耗,元阳也日渐减少。人到了40岁左右,阳气耗散一半,随之阴气也增加到一半。人有生育能力,必须等到女子二七,男子二八之后,天癸至,人才能生育能力。
14
发表于 2017-3-30 18:32:39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3-30 01:25
请问千总:
1.阴气自半矣,这个阴气就是肾气,能否引经据典加以论证?
2.既然,你理解的阴阳是一对对立 ...

“一个人出生时的肾气有多足,基本决定着他五脏的盛衰和寿命的长短。”
----先天之精只能不断被利用和损耗,并不能再生。先天之精的多少和兴衰,决定着人的精力强弱和寿命长短!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09:32:2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3-30 18:21
《千金方》中说:“人年四十而阳气自半也。”此期正是人生一大转折,阳气减半,意味着生命活力开始下降, ...

1.千总没有引用任何《内经》原话,论证自己的观点。千总的所谓经旨,不过是千门经旨,与《内经》经旨毫无瓜葛。
2.千总前面讲,自半矣的阴,就是精气,精气就是肾气,肾气由盛转衰,到年四十自半矣,后面又说阴气减少一半,阳气增加一半。前后矛盾,逻辑混乱。
3.千总倒是不幼稚,就是已经前言不搭后语了。一会说小儿肾气最强,一会又说到了一定年龄肾气才会强。阴就是肾气,阴增加一半,起居衰矣;肾气减少一半,起居衰矣。请千总自己把自己的话,编圆乎喽。
4.请问千总的问题,千总没有回答。既然,阴阳是对立统一属性的概括,不是实体概念,阴就是肾气的情况下,那阳是什么呢?元阳,阳气又是对什么属性的概括?

点评

到底怎么才是对,自有客观规律在。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各抒己见好了,没有必要纠缠不休。不打扰你了,你好好做你的事吧!  发表于 2017-3-31 18:39
16
发表于 2017-4-2 12:1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4-2 04:21 编辑

      楼主的观点:既然,说阴阳是个抽象的属性概念,那么,肾阴虚、肾阳虚,抽象概念下的“属性”就应该说清楚。难道补肾阴、补肾阳补的是抽象?为什么现代中医临床能力下降,而且让中医再无发展可能?说白了,连诊的是啥,断的是啥,论的是啥,治的是啥,都不知道。临床靠经验,理论胡乱编。经验在乱编的理论指导下,会逐渐失真。
      无知认为:“难道补肾阴、补肾阳补的是抽象?”这个问题提得尖锐!!在此浏览的中医们在诊断和治疗这两种疾病时,你是如何判断肾阴虚?肾阳虚?如果没有现象为依据,能作出判断么?表明现象是器官疾病证存在的证据。大家是明白人,不用无知在此多言。

点评

既然先生认为阴阳是有形的,那么请问:肾阴肾阳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质地的?是红的还是绿的?  发表于 2017-4-2 19:45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7
发表于 2017-4-2 13:36: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4-2 05:40 编辑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4-2 04:17
楼主的观点:既然,说阴阳是个抽象的属性概念,那么,肾阴虚、肾阳虚,抽象概念下的“属性”就应该说 ...

张诚敬先生执着的做学术精神令人感动,只是他还没有绕过湾来,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阴阳的求真务实!他说:“肾阴虚、肾阳虚,抽象概念下的“属性”就应该说清楚。难道补肾阴、补肾阳补的是抽象?”他认为肾阴肾阳是具体的实物,而不是抽象的属性。
那么,肾阴肾阳到底是什么呢?是虚无缥缈的吗?当然不是,比如一筐苹果,其中有完好无损的,也有破损和溃烂的。如果我们说把好的挑出来去卖,把坏的留下自己吃。请问,这里的“好”和“坏”是抽象的属性,还是具体的实物呢?如果我说我不要苹果,我只要你给我一些“好”,你将怎么办呢?再进一步说,好苹果属阳,坏苹果属阴,你说这里的阴和阳是苹果呢,还是属性呢?
18
发表于 2017-4-2 19:14:51 | 只看该作者
千总版:以下属于“阴或阳的形”吗?
一、肾阳虚证
男子:“神疲乏力,阳痿、早泄”。
女子:“宫寒不孕,精神萎靡”。
二、肾阴虚证
男子:“齿松发落,遗精”。
女子:“潮热盗汗,崩漏”。

点评

你说呢?  发表于 2017-4-2 19:37
19
发表于 2017-4-3 23:53:38 | 只看该作者
几位争论,都是话没有说清楚引起的,基本观点本来一样。
争论的焦点是:阴阳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你抽了象,它就是抽象的,你不抽,它就是具体的。
比如,学生,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千秋雪的学生,就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阴阳学说,是认识自然事物的学问,也叫道。用来表示天地规律时,是抽象的。用来表示某一天的昼夜变化时,就是具体的,因为它可以落实到某时某分某秒。用来表示人体整个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时,可以抽象,用来分析具体病症时,就是具体的。比如,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实际意思就是,死亡,就是人体不能符合阴阳规律了。至于具体死亡原因、过程,是另外一回事。这就是抽象的。
水肿病有肾阳虚、有脾阳虚,疾病的这些不同分型,在人体都有各自不同的病理变化,病理产物等等具体内容可寻。这时候就是具体的。


在比如,中医讲,精气夺则虚。阳虚,就是某一部精气不足了。凡是疾病,以精气不足为主要矛盾的,称为虚证。这个虚证,是概括了一大类疾病类型,这是抽象的。如果说,虚喘属肾阳虚,这时候的肾阳虚,就能落实在具体某些物质的缺乏上。这时候的“肾阳”(不是所有的肾阳,专说虚喘),就是指一些具体物质。
20
发表于 2017-4-4 02:0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4-3 18:29 编辑

       千秋总版主提问:张诚敬先生执着的做学术精神令人感动,只是他还没有绕过湾来,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阴阳的求真务实!
      无知的回复:
千秋总版主过奖了!笔者是还在千方百计地追求阴阳在人体的实质形态,只有如此才能证明内经医学理论具有医学内涵。请恕无知提出一个问题: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阳化气,阴成形。”中,白话译文是“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请问:对人体而言,阳化生的力量可不可理解为力气?如果不反对,力气就表达人体的一种功能,阳所化之气是代表了人体的功能。诚然,气的范畴并不单纯指力气,凡是藏府的所有功能均属于气的 范畴。阴成形可不可理解为人体由阴构成?如果可以时,那么内经中所确知的五藏六府、奇恒之府、四支十二节、九窍这此组织器官就是构成人体的阴,这些构成人体的阴都是可见的,不相信人体是由其它无形的东西构成的???也不相信人体的形不是由五藏六府、奇恒之府、四支十二节、九窍这些组织器官构成。

      事实上,阴阳只在“阴阳者,天下之道也”作为哲学认识意识是抽象无形的之外,人体范畴的阴阳关系中的阴阳都是具有形态的,如素问在金匮真言论中“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是人体内外的阴阳关系;“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是人体前后部位的阴阳关系;“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是藏府之间的阴阳关系;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是针对疾病寒热现象之间的阴阳关系。据此认为“内经中同时存在不同范畴的多种不同涵义的医学阴阳关系”。
      正是阴阳在人体实质形态的存在,内经中的医学理论才有可能从现代生理学立场进行探索发掘,证明人体的阴阳与生理学有历史渊源。
      诚然,中医在诊断中对器官的阴的胜、虚是不可能直接知道的,就是用最先进的仪器也无法判断阴的胜、虚。阳的胜虚可从病人的气质、声音中表现一些线索,至于确诊是某个器官阴虚还是阳虚?是从舌苔、脉博以及在全身特定部位颜色表现出来。如内经中“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就是对五藏热体征的表述。是以热表现去推测为阳胜,才有“阳胜则热”阐述出现,进一步从结构方面找原因,就是阴虚导致阳胜而产生热性疾病,用照相机也能照出舌苔或特定部位皮肤的变化,现代也可用心电图来判断脉博的情况,不知这些认识有何不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2 21:53 , Processed in 0.0626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