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期——哲医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09-2-1 21:49:49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wuboqin2009/02/01 09:41pm 发表的内容:
我还好。现在好混多了,我被一家医院请去了。现在好混多了,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翻。还是单位好混,你还是自己单挑吗?真厉害!!佩服啊!不过,过几年我还要出来自己干。
那老吴还不错!
我还是自己单挑,坚持传统中医的路线不动摇,不用西药。情况还不错,稳中有升。
222
发表于 2009-2-1 21:53:4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哲医先生:其实,你虽然写过几本书,也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告诉你:其实勤于笔耕的,在这个论坛,比你厉害的有的就是。不过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很早就把写的文章发出去,主要的原因是慎重的意思。我觉得你才四十多的年纪,可以做的东西有很多,没有必要现在就急于发那些文章。因为很有可能你热心的地方,却是错误的认识。真的!其实,我个人写的关于学医以来的文字,至少有几百万,我的笔记堆起来有1M高,但是,我从来没有发现别人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我们发现的东西,其实读书多了就知道他人早就有发现。所以我不敢写!
223
发表于 2009-2-1 21:59:5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五先生不要客气,其实这个论坛,论真实学问我最很欣赏你的。我曾向许多人推荐过你。
有机会过来我处玩玩,我的个性和你有许多相似处。
我是从来没有用过西药的,也不很明白西医。
224
发表于 2009-2-1 22:01:2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2/01 10:31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9/02/01 09:33pm 发表的内容:
那桂枝是否就是桂树的分支呢?
-=-=-=-=- 以下内容由 五积散 在 2009年02月01日 09:33pm 时添加 -=-=-=-=-
我倒!-=-=-=-=- 以下内容由 五积散 在 2009年02月01日 09:35pm 时添加 -=-=-=-=-
我还声明一下,我不 ...
五积散先生,我们慢慢理顺,你曾说:“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你又说:“其实这个“常浮现”的浮络,通俗的说,就是我们体表肉眼所能见到的毛细血管”。请问,如果浮络是我们体表肉眼所能见到的毛细血管,浮络又是经脉的分支,哪经脉是不是血管呢?这和你说的桂枝是否就是桂树的分支可以相提并论吗?
225
发表于 2009-2-1 22:19:5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2/01 10:3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wuboqin2009/02/01 09:53pm 发表的内容:
哲医先生:其实,你虽然写过几本书,也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告诉你:其实勤于笔耕的,在这个论坛,比你厉害的有的就是。不过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很早就把写的文章发出去,主要的原因是慎重的意思。我觉得你才四十 ...
你说的这一点我很有同感,在这个论坛,既有勤于笔耕的,也有临床高手,其造诣之深,我自知不如,所以,仍需要学习。至于说写书有没有必要,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看法和作法,读者也一样,对书的作者和书的质量也有自己的看法,可买可不买,可看可不看,褒贬不一,这是正常的。
226
发表于 2009-2-1 22:23:4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哲医先生:
浮络
  位于皮部的络脉。因为位浅如浮,故名。《素问·皮部论》:“视其部中有浮络者……。”《黄帝内经太素》卷九杨上善注:“浮谓大小络见于皮者也。”皮部按经脉分区,各部的浮络即属于邻近的经脉。临床上可根据其部位和色泽的变化用以诊治。



-=-=-=-=- 以下内容由 五积散2009年02月01日 10:25pm 时添加 -=-=-=-=-
我印象当中浮络是就是肉眼看得到的体表的血管,不记得是谁说的了,一搜索,果然如此。
227
发表于 2009-2-1 22:27:4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wuboqin2009/02/01 09:59pm 发表的内容:
五先生不要客气,其实这个论坛,论真实学问我最很欣赏你的。我曾向许多人推荐过你。
有机会过来我处玩玩,我的个性和你有许多相似处。
我是从来没有用过西药的,也不很明白西医。
老吴,我可跟你学到很多的知识呀,尤其是医案方面的,你真是谦虚!
有机会常交流!
228
发表于 2009-2-1 22:35:0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wuboqin2009/02/01 09:59pm 发表的内容:
我是从来没有用过西药的,也不很明白西医。
我也如此,总是整不明白西医那些东西,一会是细菌了,一会是病毒了,一会又是细菌加病毒合并感染了,而且那些西药总是淘汰,更新换代的太快,不太适应。
患者拿着一大堆的西医检查单子,片子.......明明看不懂吧,还得装模做样的看一会.......(变成一种礼貌了)
边看片子,还得边点点头.......
229
发表于 2009-2-1 22:36:3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2/01 11:50p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9/02/01 10:23pm 发表的内容:
哲医先生:
浮络
  位于皮部的络脉。因为位浅如浮,故名。《素问·皮部论》:“视其部中有浮络者……。”《黄帝内经太素》卷九杨上善注:“浮谓大小络见于皮者也。”皮部按经脉分区,各部的浮络即属于邻近的经 ...
浮络属于邻近的“经”是对的,浮络的实质确实也是比较浅表的毛细血管。但是,这和把浮络说成经脉的分支不矛盾吗?《中医基础学》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吗?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9年02月01日 10:44pm 时添加 -=-=-=-=-
浮络和经脉的关系,到底是“分支”的关系呢还是“属于”的关系呢?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230
发表于 2009-2-2 09:10:07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9/02/01 10:01pm 发表的内容:
五积散先生,我们慢慢理顺,你曾说:“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你又说:“其实这个“常浮现”的浮络,通俗的说,就是我们体表肉眼所能见到的毛细 ...
如果“常浮现”的浮络是毛细血管,在血液层面,西医的研究远比中医精细明确,如果中医没有深沉的价值,,决不会有神奇的效果.探索中医经络的实质,就是把深层的神奇使之普及.产生广泛的效果.
下面有一得之见,请各位达人斟酌"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服之言,凡剌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为,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纲,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将上文用现代语言习惯,围绕雷公的提问,关于经脉的文字整理一下:脉为营;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乃通过)调(血气)虚实,营其所为。
接着后文,从手太阴经开始叙说十二经的循环。
如此这般,终于从《内经》文字证明,经络是主管 调 脉道血气的;经脉者,起着“决、处、调”作用,不是今日的神经,又是什么呢?
而与今日西医的神经的区别在于立足点不同,
西医研究以神经功能为主,而且运动神经相对发达,以运动神经作为观察之首,实际即是中医的经筋;
中医理论以神经能源为治疗对象,“经脉”,表示神经主管血脉,是神经与血脉合称“经脉”,作为论述首要(凡剌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4 20:20 , Processed in 0.05881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