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哲医在 2009/02/01 10:01pm 发表的内容:
五积散先生,我们慢慢理顺,你曾说:“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你又说:“其实这个“常浮现”的浮络,通俗的说,就是我们体表肉眼所能见到的毛细 ... 如果“常浮现”的浮络是毛细血管,在血液层面,西医的研究远比中医精细明确,如果中医没有深沉的价值,,决不会有神奇的效果.探索中医经络的实质,就是把深层的神奇使之普及.产生广泛的效果.
下面有一得之见,请各位达人斟酌"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服之言,凡剌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为,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纲,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将上文用现代语言习惯,围绕雷公的提问,关于经脉的文字整理一下:脉为营;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乃通过)调(血气)虚实,营其所为。
接着后文,从手太阴经开始叙说十二经的循环。
如此这般,终于从《内经》文字证明,经络是主管 调 脉道血气的;经脉者,起着“决、处、调”作用,不是今日的神经,又是什么呢?
而与今日西医的神经的区别在于立足点不同,
西医研究以神经功能为主,而且运动神经相对发达,以运动神经作为观察之首,实际即是中医的经筋;
中医理论以神经能源为治疗对象,“经脉”,表示神经主管血脉,是神经与血脉合称“经脉”,作为论述首要(凡剌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