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入云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穴产生的感传不是经脉!郭原的逻辑混乱!

 关闭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23-3-1 00:57: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胡编滥造,毁人清誉。自诩中医,却一知半解,错误百出。先造谣,后寻由。不道歉,不悔改,顽固坚持反中医的立场。不懂科学却要打着科学的旗号反对科学研究。这是自绝于人民的做法。死有余辜!
222
发表于 2023-3-1 01:2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3-1 01:36 编辑

络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就敢写书?汉朝的太医们搞错了络的概念,你们也就愿意跟着错下去吗?络的本意并不是经脉的分支而是泛经或串经。泛经或串经的经脉也是十四经脉线。络的本意不是经脉的分支。让我们从络的甲骨文开始解释吧!络的左半的糹是绳子,右上部分是一只脚,脚趾向下,右下部分是一个邑的简写口字。右半部分各是指出征归来。络字和在一起就是:到别的地方绑架壮丁妇孺带回自己的村庄。络用在医学上指:刺激一个穴位诱发的感传先走一段本穴的归经经脉,中途改道到其他的经脉。这才是络的医学含义。在汉代,太医们杜撰古医书文献就把络改成了经脉的分支。这些所谓的分支分明是其他的经脉。例如十五络就是指刺激这些穴位以后即可诱发出本经的感传也可以诱发出相表里经的感传(串经或泛经)。因此络穴可以同时治疗表里两经的疾病(最好是同时虚或同时虚的情况)。这么典型的例子哪里有分支的概念。另外古人已经用支这个字来表示经脉分支了,真没必要再加一个络来重复命名。因此我写的文章都是经脉而非经络。那位作者不但把络讲错了也把腧与络的概念给混淆了。要不我说他是错误百出呢?就这水平还敢拿出来批驳我的研究成果。这不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吗?难道我这几十年的经脉研究是白玩的吗?
223
发表于 2023-3-1 01:59:53 | 只看该作者
入云龙 发表于 2023-2-28 17:44
水平真差!孺子不可教也!

用你教!

这句话的重点不是后面已经讲的而是前面没有说出来的那一句,真是一块朽木也!
224
 楼主| 发表于 2023-3-1 02:32: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25
 楼主| 发表于 2023-3-1 02:34: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26
 楼主| 发表于 2023-3-1 02:35:0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27
发表于 2023-3-1 02:40:02 | 只看该作者
心脏的经脉分布有六条。这在《内经》中有记载。可是你、你的老师和你提供的文献里有讲具体的位置吗?你们这些自诩比我高明很多的经脉权威能够把这些经脉分布在心脏的具体部位讲出来吗?我虽然不如你们,可是我能够把心脏的经脉分布讲的很清楚。为什么你们这些权威的专家就讲不出来呢?假冒的吧?
228
发表于 2023-3-1 02:50:22 | 只看该作者
既然如此我就把心脏的经脉分布讲一下以供参考使用。
1)心经-侧壁的后2/3。
2)小肠经-侧壁的前1/3。
3)心包经-房间隔和室间隔的后2/3。
4)三焦经-房间隔和室间隔的前1/3。
5)脾经-前角。
6)肾经前线-后角。
至于应用就各显神通了。
229
发表于 2023-3-1 03:1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3-1 04:09 编辑

刺激穴位以后神经反应的是什么信息呢。楼主没有说也说不出来。他只知道神经接受刺激以后会有动作电位传导到脊髓神经,然后再上行传导到大脑皮质。于是就认为针刺穴位的作用就是刺激神经了。类似的情况是:当你被高温的物体烫伤的时候也有这个神经反应。于是烫伤的损害可以忽略不计,只要考虑神经的动作电位就可以了。因为是神经传感受痛觉信号并转换成动作电位。以前有一位外科医生给中箭的士兵治疗。方法是把露出来的箭杆剪掉,把箭头留在士兵的体内。美其名曰:我是外科,剩下的是内科医生的事。就这还是军医。
230
发表于 2023-3-1 03:5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3-1 03:56 编辑

至于古人发现的经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1)衇的本意是指血管。这是毫无意义的。余云岫就是从脉的角度入手的。
2)脉有三种类型: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是解剖学的内容,也是不容置疑的。
3)中医的经脉只能从这三个脉来入手分析。
4)那么经脉不是动脉也不是静脉。因为分布明显的不同。
5)经脉的主要功能是运行气血。所以经脉仍然是血管的范围。
6)经脉的作用特点是直接的营养作用,不是简单的运送血液。
7)在血管系统中只有毛细血管才具有这个功能。
8)如果毛细血管是散在的分布或均匀的分布就不具备经脉的特征。
9)显微解剖发现在经脉线处的毛细血管是密集线状分布的。
10)对应的穴位也是毛细血管密集成团。
由此逻辑分析和显微解剖发现就都对应上了。结论只要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傻瓜就可以得出来。楼主你不是吧!记载是古人写的,实验是别人做的。即便是被认定为经脉实质也与我无关。我只是旁观者。做分析的人。我不争经脉的发现者,也不争经脉实质的发现人。我只是一个临床医生,我需要无限的提高治愈率和治疗范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02:05 , Processed in 0.2995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