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刘志杰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5-8-30 23:15:58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8-30 21:31
真理,无分古今中外——是即是,非即非。

你总算说句正确的话,可惜太空。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3:22:29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5-8-30 19:15
你总算说句正确的话,可惜太空。

近十年了,就这一句是正确的?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3:24:41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5-8-30 19:12[size=12.307692527770996px]那你就吸吧
空气全是污染的,不吸咋办?
24
发表于 2015-8-30 23:44:30 | 只看该作者

  仲景全书,根本就找不到用经络、臓腑五行、六气气化这三种理论辨证的充足证据。条文中没有讲臓腑五行理论,没有讲经络理论,没有讲运气气化理论,更没见到是如何运用这三个理论的。
  因此说,用《内经》理论解《伤寒论》,是一误千载,致使瑰宝蒙尘,医道濒于湮灭!痛哉!
-----------------------------------------------
  作者不懂三阴三阳,却说一误千载,非痛哉,是悲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5
发表于 2015-8-31 05:31:00 | 只看该作者
导师刘志杰医师简介 (2015-08-25 16:30:03)转载▼
标签: 杂谈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汉传中医当代导师刘志杰医生,字方谦,号凌虚斋主,别号了一居士。一九六八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毕业于吉林省职工医科大学西医医疗专业及长春中医药大学。十三岁自学中医,二十岁即开始了行医生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虽是白衣寒士,胸怀山河天下;不食其禄而行天命,无居厥位而尽其职。在刘志杰老师三十余年的医学生涯中,治病救人无数,全心致力于汉传中医学术的传承与弘扬,为年轻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中医事业的复兴洒下了无尽心血。

一、童蒙发愿栽杏园
    人生信念第一,信念决定层次。立心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故贵知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先要把心量拓开,先要发大愿。
刘志杰老师在十五岁时,坐在平房的院子里,望着夜晚的星空,发了一个大愿:
人间漫步
少小童蒙欲问天,星汉之外可耕田?
求索三教平常事,凭医问路度无间。
前生有愿轻出口,今世重负栽杏园。
但得二三擎天树,彻开古道步龙渊。
    复兴中医,岂是易事,然而当此中医正源命脉已断绝千载、几近灭绝的生死存亡之际,总需有人以誓舍形命的愿力、荷担孤征的行动,将沉重的责任一肩扛起,在万丈红尘里做一个涉海登山的苦行者,甘做冷板凳,敢做出头鸟,不追求赞誉和收获,不逃避批判和损失,不被物质利益所左右,不因人情世故而妥协,一心一意的,用一生的时间,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古中医本来面目的重现于世、正本清源、普遍弘扬与继续传承。


二、 汉传中医正本源
回首医事
三十年间守三坟,遁入黉林欲多闻。
感得岐黄仲景笑,偶获机宜解疑纷。
白昼孜孜恨时短,夜里魂牵梦常温。
若得乾坤袖中运,度脱锦鲤跳龙门!
    研究中医、复原中医,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要从浩如烟海的古经典中查找证据。有可能很零散的一句话,就是豁然开朗的钥匙。刘志杰老师在清贫孤寂的治学生涯里,孔颜乐处、胸次悠然,白天临证,晚上研学,漫漫长夜,青灯黄卷,遍览了从先秦至民国以前的历代中医学古籍1000余部,不乏罕见的抄本与孤本,以及近现代中西医学代表著作及考古资料,终于自《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小品方》、《名医别录》,《外台秘要》、《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历代保留下来的中医学著作及《汉书》律历志、艺文志等史料之中,综合运用训诂学、天文考古学等研究方法,结合近现代新出土的历史文献、竹简帛书如殷墟甲骨文、战国楚帛书、东汉初期《武威汉简》、秦朝末年《老子》甲本、西汉文帝时期《帛书周易》、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等考古资料,复原了汉代以前中医学的本来面目。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如果没有严肃负责的治学精神和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客观实证,就不能下笔著文以授人传世。滚滚长江东逝水,无论多少是非成败都会被转头即空的时间沧浪淘尽,只有文章可以永垂不朽,而使文明永存下去,来做历史的见证,来做后来人的夜里明灯。
截至目前,刘志杰老师已出版了《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伤寒论类编补遗师承课堂实录》、《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四部著作。《汉传经方辨治学》正在讲授中。尚有《药症本草经》、《汉传医经学》、《黄帝三经指迷》等书稿尚未公之于世。
    刘志杰老师淡泊名利,夙以名闻为懼。他自认为是著作的“编者”,而不是“作者”。这不是自谦,而实实在在是中国传统学者研学的一贯态度。孔子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为治学原则,从而将上古三代的经典著作传承了下来;子思忧道学之失其传,秉承孔子思想而著《中庸》,因此今日我们仍可涵泳于孔门心法。“师父的就是我的,我的全是师父的”方是与自性相应的正确治学态度,因为我之所有所学皆秉承于中华民族先祖与历代众先师的无量智慧和福德。然而,无我则无闻,无闻则化道绝,为传化不绝,故假名说我。因此刘志杰老师多次反复强调,汉传中医不是任何人的,不是任何门派,是中华民族的正统中医学,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是全世界的。

三、 有教无类育人才
    刘志杰老师认为,为了使古中医得以重生,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能解、能讲、能教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俱佳的师资力量,从而使古老的中医学得以继续传承和普遍弘扬。因此,刘志杰老师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授徒逾百人。他把每一个徒弟,都当作亲子般栽培与爱护。在唯利是图、你死我活的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下,他以一片赤诚,尽心竭力、毫无保留、知无不授、授无不尽的传授弟子医术。其赤诚之心,正如词中所言:
《暗梅香》· 杂词
丁亥仲秋,掩卷独思歧黄事,亦静待学子临。叹医家千古流散,面目全非,流医游巫,满目疮痍!不觉潸然······ 感此伤寒一脉凋零至此,亦运数使然,喜有后学君子可系,聊以欣慰。乃作杂词一首以勉之!
小桥人家,溪流断,雪纷纷。
银妆素裹时,远山含墨。
凛冽寒风回转问,老干新枝独和!
一点红梅如蜡染,暗香送暖虚阁。
煮酒举头问,荒野啸荡如歌!
竹杖蓠门霜飞鬓,笑吟歧黄书卷。
一片素缟字三行,都是残生笔刻。
幸喜学子有人,翘首千年盼,回春后继齐声贺!
    在刘志杰老师的尽心教导下,短短几年时间里,他的很多弟子们便迅速成长为了一方名医。
    然而,被刘志杰老师寄予传承与振兴中医厚望的几位传心弟子,却没有能够抵御成名后的财色名利诱惑,为了进一步谋取私人的名利,而将师门的学术改名换姓为己独创、并高价出售以充私囊。甚至不惜为此诽谤师父、分裂师门,做出一系列令人齿冷的恶事。
    在千山万径人鸟声俱绝的寒冬,在前路迢迢、不知青山何处青的迷途,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中夜,刘志杰老师偶尔也会和五柳先生一样,醉倒东篱下:
熏风醉
笑看空楼千万丈,云飞雾散时,满目虚幻!
醉意浓时更贪杯,指破蓬莱霄汉。
曾记乌髻童时欲越,云端手擒金雕,
而今归隐更汲汲,尚存身后绳环,
无奈何,须得信步蹒跚。
七十游戏有时,要留半刻心清,
生而为斯逝如斯,都是前生抱憾!
怎参破,此中冥玄。
    是真名士自风流,从词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和赤子之心。传承中医之难已知,非未辍而不为,乃更锲而不舍。人民需要中医,时代需要中医,因此再难再苦,也要去做。正如陈寅恪所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传承千载、生生不息的原因,那就是心系天下,胸怀家国。

四、 人间正道啸天涯
癸巳年寄语
数载孤灯掀白发,歪声鹤唳鬼风刮。
湛湛云中飞仙处,淡淡雾里如来家。
乘起蛟龙冲霄去,海内玄武育春华。
盘古酬勤偏不语,人间正道啸天涯。
    刘志杰老师以一人之力,吐纳百家,吸取精华;融汇历代零金碎玉,再塑中医不坏金身。更为了匡正世风而针砭时弊、匡扶正道而普传学术。然而,今日的中医界,天下滔滔,鱼目混珠,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因为汉传中医发古人所曾发、言今人所未曾言,故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了解与接受,尚有待时日及众同道的共同努力。
    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然大道终将判伪真,真正的学问和智慧是暗夜里的星星,真正的公心大愿有着无穷无尽的能量,相信时间和实践会作出最公正的评价。
分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a72a80102wpmk.html

点评

真名士,自风流。可惜一楼的文章作出的是反证。  发表于 2015-8-31 18:24
萧铁,他2-3天读一本书,还不减去会见客人、亲戚朋友来他家、也不算他去走亲访友,还不算他吃饭的时间。唉,臭,臭、臭。鼻涕淤积成污垢。  发表于 2015-8-31 11:01
萧铁,掐指一算,他每年读书100多部书,按每天平均计算,约每2-3天读一部本书。  发表于 2015-8-31 10:49
萧铁,请问你,他8年读1000多部书,每年读多少不书?  发表于 2015-8-31 10:45
他自己开诊所,起码每天需要8个小时的时间,也就是说,必须将25年减去三分之一的时间,剩下16年,到外地借书的时间和路途时间,至少减去四分之一的时间,减去6年,还剩10年;再减去写四部书,快着2年,还剩8年。  发表于 2015-8-31 10:44
26
发表于 2015-8-31 06:53: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8-30 23:23 编辑

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其实《伤寒论》和《内经》是一脉相承的,怎么能是互不相干,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呢?明明是他自己读不懂,自命不凡,还要在《伤寒论》和《内经》之间搬弄是非,良可笑也。

点评

总版所论极是。  发表于 2015-8-31 18:25
是不是仁海帮助刘先生买了一部《中华医典》?  发表于 2015-8-31 06:55
27
发表于 2015-8-31 13:03:22 | 只看该作者
   运气七篇,王冰补入,但这个内容,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没有的。否则,先秦诸子和史书上一定要有记载和说明。之后,《甲乙》、《脉经》不见记载,《外台》、《千金》也没有论述。《病源》、《小品》更是没有谈及。张仲景是如何越过时空看到的?

王冰造假,可说已成定论。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拿七篇大论来说事的,如果不是无知,便是有意联合古人造假?

点评

运气七篇之外,刺法理,本病论,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论,六节脏象论,宝命全形论,岁露论都是说运气的,不过没有七篇系统。所以,王冰补入七篇合乎学术的需要。 运气是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31 23:16
1、“王冰造假,可说已成定论”你的证据呢?你白口说造假就是造假呀,你也太不自尊了。2、“但这个内容,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没有的。否则,先秦诸子和史书上一定要有记载和说明。”既然如此,请你拿出先秦《内经》的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31 13:2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8
发表于 2015-8-31 13:24:07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5-8-31 05:03
王冰造假,可说已成定论。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拿七篇大论来说事的,如果不是无知,便是 ...

《内经》本来就是历经不同时期的集体著作,即便是王冰真的补充了《内经》原来没有的的内容,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允许的,无所谓造假不造假。关键是这些内容有没有道理?有没有实用价值?先生以为呢?

点评

艺文志没有记载的多了,难道没有记载的就是伪书?我举个例子,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艺文志就没有记载,难道其就是伪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31 20:02
Well,“补充”是一回事,但王冰把自己的理论包装成艺文志里没有、谁都不知道、没见过的所谓古书作为根据,就像现在有些江湖神医说自己是什么太医N代传人一样,这就很不光明正大了。当然,古人这种作伪并非个别情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31 19:54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发表于 2015-8-31 19:39
你称他为“先生”,个人认为不全面,应该在“先生”二字前面加上“说谎”二字。  发表于 2015-8-31 14:05
29
发表于 2015-8-31 13:24: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5-8-31 14:02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5-8-31 13:03
王冰造假,可说已成定论。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拿七篇大论来说事的,如果不是无知,便是 ...


1、“王冰造假,可说已成定论”你的证据呢?你白口说造假就是造假呀,你也太不自尊了。2、“但这个内容,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没有的。否则,先秦诸子和史书上一定要有记载和说明。”既然如此,请你拿出先秦《内经》原始的目录来?拿不出来,就是你在造假,也就是说,造假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萧铁。你萧铁造假就没有一点羞耻感。
2、刘读多少书,明明是在造假,你却大加吹捧,怎么你说谎一点也不脸红呢?
3。你如此谎言,居然还有脸面在不知羞耻的“说王冰造假”。

点评

萧铁面黑,故不会红。  发表于 2015-8-31 19:43
30
发表于 2015-8-31 19:54:4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8-31 13:24
《内经》本来就是历经不同时期的集体著作,即便是王冰真的补充了《内经》原来没有的的内容,也是可以理解 ...

Well,“补充”是一回事,但王冰把自己的理论包装成艺文志里没有、谁都不知道、没见过的所谓古书作为根据,就像现在有些江湖神医说自己是什么太医N代传人一样,这就很不光明正大了。当然,古人这种作伪并非个别情况,也不只是发生在中医领域。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绝对是个陋习,难道还要继续吗?我就是不明白,为啥很多所谓铁杆中医一方面似乎是什么都是越古越好,又是历史又是文化什么的,偏偏甲骨文里影都见不着、只在后来某些人作伪出来的东东却当是宝贝。譬如王冰之作伪,连宋人都看出来,只能说现在那些把五运六气捧上天的铁杆们,见识其实连宋人都不如,生在这个实事求是、科学唱主角的时代算是白活了。

有以标榜维护中医经典的人,见到有人对内经这样糟蹋,不独一点儿不气愤,竟还利用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再编造出违反常识的所谓中医“理论”来,除了能够被人取笑以达哗众取宠之目的,实在看不出对提升无论是中医学术水平抑或临床疗效,以至提升中医专业地位有任何助益。

点评

你的“生在这个实事求是、科学唱主角的时代算是白活了。”既然你遵循实事求是,为什么让你拿出战国时代的内经目录你不拿呢?你不拿证据,难道叫“实事求是”?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撕下你的伪装吧,别整天实事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31 20:19
萧铁,艺文志没有记载的多了,难道没有记载的就是伪书?我举个例子,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艺文志就没有记载,难道其就是伪书?你不懂的事情,不要整天以“权威”的姿态出现。你不拿证据的行为,实在不知道自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31 20: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21:46 , Processed in 0.19408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