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阴阳五行说为什么成了中医最高理论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8:33:22 | 只看该作者

隋代人萧吉:据《南史》卷五一《梁宗室传》及《梁书》记载,萧吉的曾祖父萧顺之,是南齐太祖萧道成(479~482在位)的族弟;祖父萧懿是梁武帝的长兄,南齐一代名将;其父是萧懿九子之一,具体第几子不详。据江苏丹阳《开沙萧氏族谱》记载,萧顺之是西汉丞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则萧吉当为萧何的第二十八世孙。
萧吉的生年无确切记载,估计生于梁武帝(502~549在位)中期,公元520~530年左右。萧吉入隋后一段时间内政治上不顺利。《北史》本传说:“吉性孤峭,不与公卿相浮沉,又与杨素不协,由是摈落,郁郁不得志。”“性孤峭”不是主要原因,“与杨素不协”才是问题的关键。杨素是隋朝元勋,不会看得起三易其主的萧吉;在一贯负手向天的杨素面前,萧吉也不能不觉得气短,因此,只能闭门读书,以求一逞。不过,萧吉“博学多通,尤精阴阳算术”的特长,终于为他提供了机会。他发现隋文帝“好徵祥之说,欲乾没自进,遂矫其迹为悦媚焉”。开皇十四年(594),萧吉上文帝书,投其所好,大谈符命徵祥,显然是萧吉“考定古今阴阳书”所获心得的一部分。
曰本学者中村璋八推测,萧吉向文帝上的书很可能就是《五行大义》,而上书之年的594年,也就是《五行大义》的完稿之年。萧吉“考定古今阴阳书”导致了594年的上书,而且上书与《五行大义》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若以上书等同于《五行大义》,或以594年为成书之年,其理由还有待商榷。(百度百科)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8:33:53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大义》:五卷,隋代萧吉撰。书中内容,都关乎阴阳五行。
卷一主要对五行、干支进行释名,并说明五行的形质与功用,同时对“数”进行广论,包括《易》之大衍之数、五行及生成数、干支数、纳音数和九宫数。卷二论述五行相生、生死所及四时休王和五行配支干、五行相杂、五行之德、五行之合、五行之扶抑、五行之相克、相刑、相害和冲破。卷三讲五行配五色、五音、五味、五藏六府及五常与五事。卷四讲五行与律吕、七政、八卦之风、性情及政治。第五卷讲诸神、五帝、诸官、诸人及禽虫配五行。
萧吉以博学多才著称,尤其擅长阴阳算术。所著《五行大义》是萧吉在广泛研究和考订各类阴阳著述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的的一部代表作品。其内容推理周密,引征广博,在阴阳术数领域内,属于造诣很深的著作。它是隋以前传统五行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是研究中国整部五行思想发展历程的必读之书,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本书文风醇厚古朴,书中所援引的材料十分丰富,有些引文往往来自于佚亡之书,今已不可得见者,借《五行大义》而存其一二。萧吉的广征博引、包罗万象,为后人清理出了一条追寻隋以前中国五行思想发展历史的清晰脉络。在这个意义上,萧吉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古)五行思想的一位杰出的总结者。(《医道传承丛书·五行大义·点校说明》)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8:36:07 | 只看该作者

“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它在经典上的依据,为《尚书》的《甘誓》和《洪范》。这两篇中,都有‘五行’字样,而《洪范》讲‘水、火、木、金、土’的性质尤为明显。”(顾颉刚《古史辩自序·下册·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8:37:50 | 只看该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清光绪举人。与其师康有为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政变后逃亡曰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分子界有很大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变为《饮冰室合集》。今有《梁启超全集》。(《辞海》)
25
发表于 2016-9-21 19:01:0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9-21 14:36
“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它在经典上的依 ...

“阴阳”,才是中国人的思想律。
26
发表于 2016-9-21 19:27: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9-22 11:36 编辑

阴阳五行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古代朴素的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并不是中医发明的,也不是中医独有的,所以阴阳五行说算不上是中医最高理论,阴阳五行说只是被中医学接受和采用了的一种说理工具罢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7
发表于 2016-9-21 21:04:35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大家应该一致。
28
发表于 2016-9-21 21:13:4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21 13:04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大家应该一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大家应该一致。

一一是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或认识方法论基础,不是中医理论本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9
发表于 2016-9-22 06:12:1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9-21 13:13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大家应该一致。

一一是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或认识方法论基础,不是 ...

         不必要在这些文字上做游戏,西医的基础是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进化论……,西医的临床学科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中医的基础是阴阳五行,脏象经络……中医的临床学科是辨证论治……。基础与临床是不可分割的。不能把阴阳五行与脏象经络,辨证论治割裂开来,人体解剖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割裂开来一样。
30
发表于 2016-9-22 06:24: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9-21 22:25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21 22:12
不必要在这些文字上做游戏,西医的基础是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进化论……,西医 ...


西医的基础是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进化论……,西医的临床学科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中医的基础是阴阳五行,脏象经络……中医的临床学科是辨证论治……。

一一唯物辩证法和西医理论是什么关系?阴阳五行是不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概念不能自我定义,要大家能够共同认同接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23:12 , Processed in 0.0539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