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的“理”原来在这里……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10-18 08:58:15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0-11 00:33
《黄帝内经》:“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故曰“三生万物”
---------------------------------- ...

萧铁  内经有“结构”这个词么?
----------------没有。萧是马叫声,你咋姓萧?人体有结构吗?中医经典与实践相统一。

点评

既然没有,说“六经是中医的人体结构”无异于把西医的话语当作标签往中医身上贴,骨子里其实就是崇洋。俺就说你,一不抄书就破绽百出。  发表于 2017-10-18 15:20
12
发表于 2017-10-18 09:11:5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界、史学界或哲学界皆认为,中医理论导源于中医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本《黄帝内经》未见有所谓的太极图、河图与洛书等易图,传统观点认为,这些易图是宋代以后才有的,所以明清以后的医家或《内经》注家,多附会《易》学以推演阐释《内经》理论。

点评

说的对  发表于 2017-10-18 18:54
明确将中医理论或《内经》与《易》学结缘者,首见于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从而有“医易同源”(《类经附翼·医易义》)之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8 09:41
比如太极图,就有儒、道之分,即儒家太极图和道家太极图之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8 09:14
13
发表于 2017-10-18 09:13:20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10-18 07:11
说五运六气是中医的最高理论,是言过其实,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中医治病靠的是辨证施治,不是靠五 ...

中医治病,实则治气。脉来洪大,气之盈也。脉来迟细,气之缩也。气之旺者宜平,气之衰者宜助,气之升者宜降,气之陷者宜举,气之滞者宜行,气之郁者宜解,气之脱者宜固,气之散者宜敛。知其气之平,知其气之变,用药不失宜,匡救不失道,医之事毕矣。

点评

这跟用纪年的干支来定气的太过不及是两回事啦。再说了,“实则治气”也不是很准确,从气入手或以气为“抓手”比较好。  发表于 2017-10-18 15:30
14
发表于 2017-10-18 09:14:5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18 09:11
中医学界、史学界或哲学界皆认为,中医理论导源于中医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

比如太极图,就有儒、道之分,即儒家太极图和道家太极图之分。

点评

道家太极图在先,儒家太极图在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8 09:24
15
发表于 2017-10-18 09:24:2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18 09:14
比如太极图,就有儒、道之分,即儒家太极图和道家太极图之分。

道家太极图在先,儒家太极图在后。

点评

符合实际!  发表于 2017-10-18 18:55
16
发表于 2017-10-18 09:41:2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18 09:11
中医学界、史学界或哲学界皆认为,中医理论导源于中医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

明确将中医理论或《内经》与《易》学结缘者,首见于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从而有“医易同源”(《类经附翼·医易义》)之说。

点评

“医易同源”错吗?“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常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8 17:24
17
发表于 2017-10-18 13:31:06 | 只看该作者
五运六气,竟然是中医的根本。中医的“理”原来在这里

点评

没出息的中医就要靠运气。  发表于 2017-10-18 15:49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3:55:2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18 01:41
明确将中医理论或《内经》与《易》学结缘者,首见于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从而有“医易同源”(《类经附翼 ...

明确将中医理论或《内经》与《易》学结缘者,首见于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从而有“医易同源”(《类经附翼·医易义》)之说。


---------------------------------
内经和易结缘发生于什么时候,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内经和易结缘有没有道理?有没有根据?这个问题要搞清!

点评

重要的是内经和易结缘有没有道理?有没有根据?这个问题要搞清! ------------------------------------------------ 千总这话有道理。咱们大家就聊聊,易经和中医有哪些关系?哪位学过易经的先谈谈。 自己没有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8 15:51
不懂装懂,混淆是非。。。。。。中药、针灸治病与周易何干。。。。。。  发表于 2017-10-18 14:03
19
发表于 2017-10-18 15:51:14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18 13:55
明确将中医理论或《内经》与《易》学结缘者,首见于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从而有“医易同源”(《类经附翼 ...

重要的是内经和易结缘有没有道理?有没有根据?这个问题要搞清!
------------------------------------------------
千总这话有道理。咱们大家就聊聊,易经和中医有哪些关系?哪位学过易经的先谈谈。
自己没有学过,古人怎么讲的,也可以谈谈。
20
发表于 2017-10-18 17:24:58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18 09:41
明确将中医理论或《内经》与《易》学结缘者,首见于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从而有“医易同源”(《类经附翼 ...

“医易同源”错吗?“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常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不知《易》乎?”(类经)张介宾之论:
其一,医非《易》。《易》论天动地静,阴阳二气升降相交而生化万物之理;医论人生之理,通天地阴阳二气,以真气,谷气合而充身‘’
其二,医《易》同源。源在天地运化之理,源在阴阳气化之道。天理,地理,人生之理,一气贯通。
其三,医《易》不同流,医以天地生化之理立人身生命之理,建立人体之内的六经通道。《易》以天地阴阳循环之理建立社会变化之理,引申到思想教育的“曰仁”,“曰义”的道德之理。
其四,《易》不可代医,《易》用取类比象,天人相应或以数相推说明医理。医理则是五运,三阴三阳六气生化六经,脏腑的人生之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03:49 , Processed in 0.0896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