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事实说话,《伤寒杂病论》中有没有五行?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07:5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6-30 00:43 编辑

  训诂、考证,尽管进行,张仲景的伤寒论,王叔和、林亿、赵开美是不是改动了,尽管争论,退一万步讲,我们现在拿到的宋版伤寒论,到现在也有1000年了。这个版本上的方剂现代社会还在使用,仅此一点,伤寒论的价值不言而喻。
      伤寒论现代解读一书,对于每一条都做了西医解释,绝大多数条文、方剂都能解释的通,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伤寒论是正确的。还有一部分条文解释不了,我的意见:存疑。不要否定它,不要删除他。
     伤寒论,肯定有不足,温病学补充了,这是大好事。
22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08:44:09 | 只看该作者
        不管如何考证,神农本草、内经都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前,张仲景对于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四气五味也略知一二。与其自序没有矛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3
发表于 2018-6-30 09:48:3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30 07:44
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造了造纸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 ...

不是自己否定您老自己的竹简说吗?前唐后汉,您好像都知道,怎么就想起张仲景用竹简呢?蔡伦发明造纸,比张仲景早了二百年。张仲景再怎么落后,也不会在造纸术发明了二百年后还用竹简吧?张仲景不是穷乡僻壤的粗人,他是长沙太守,高级知识分子。


再告诉你一个考古知识,西汉的马王堆汉墓里,出土了一大批医书,是写作绸缎上的,叫“帛书”。也就是那时候就不用竹简了,大约是张仲景之前四百年吧。


西医融合观错简、乱简、残简,为证

------------------------------------------------
错简,乱简等词,是版本学考证上的名词,不一定说的就是竹简。明白了么?


24
发表于 2018-6-30 09:54:01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30 05:11
这当追究菜伦造纸时期。中医为传统医学,人有五官,五指,五脏,就以五为统了。

五官、五指是天生的,不是中医给长的。五脏是中医划分的,因为五的器官多,更因为五行学说的干扰,中医把内“脏”和内“腑”,硬生生割掉几个,只留下五个。
这五行学说真是“坑爹”啊!

再说,“五官”一词,本来就是个糊涂词。五官的数字就是不正确的,为了凑五行学说,不讲理。不信咱们现在数,看到底是几官?

25
发表于 2018-6-30 10:01:0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30 08:44
不管如何考证,神农本草、内经都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前,张仲景对于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四气五味 ...

不管如何考证,神农本草、内经都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前,张仲景对于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四气五味也略知一二。与其自序没有矛盾。
-----------------------------------------------------------
中西医融合观老先生,说张仲景对五行略知一二,那时候五行学说已经盛行,张仲景肯定知道,可能比一二还要多。但在著述伤寒杂病论时,对于五行学说是不屑于使用的。
理不辩不明,这老先生终于明白张仲景不用五行了,这是本论坛在这个问题上讨论的一个收获。
26
发表于 2018-6-30 10:09:4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6-30 06:01
不管如何考证,神农本草、内经都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前,张仲景对于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四气五味也略知 ...

  张仲景对五行略知一二,那时候五行学说已经盛行,张仲景肯定知道,可能比一二还要多。但在著述伤寒杂病论时,对于五行学说是不屑于使用的。——————————————————————————
  说得好!赞!
27
发表于 2018-6-30 12:37:1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6-29 22:50
赞成这个观点。学习中医要以现实版本为主,除非有显著的错讹或疑问,不得胡乱考证古代版本,搞得众说纷纭 ...

学习中医,当以医理为主,以客观存在的医学规律与原理为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8
发表于 2018-6-30 12:42:46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6-30 04:37
学习中医,当以医理为主,以客观存在的医学规律与原理为主。

说得好,赞一个!
29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12:53:31 | 只看该作者
       经过连年的战争,许多书简(当时造纸术尚不成熟,书都是写在竹简上的)都散落佚失或残缺不全了,即使是几十年前才完成的《伤寒杂病论》也是同样的命运
30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12:56:06 | 只看该作者
     考古汉墓中发掘出许多竹简。帛书很罕见。伤寒论,是刻在竹简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13:28 , Processed in 0.05914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