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2-25 14:43:07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9/02/25 00:16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和西医的根本区别在那里?
     取象比类一下:中医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西医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中西医融合是社会主义的产物。
    可能比喻不太恰当。
32
发表于 2009-2-25 14:56:29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2/25 02:13pm 发表的内容:
这一条对应得不大合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药只能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或银翘散加减。如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多加重病情。
    谢谢提醒,是我没有仔细说明。
     太阳表实证(麻黄汤证)与感冒,流行性感冒的典型期是一个"证态".就是说:太阳表实证(麻黄汤证)这个病理状态所代表的就是感冒,流行性感冒的典型期!太阳表实证(麻黄汤证)的病原体就是引起感冒,流行性感冒的鼻病毒或者流行性感冒病毒,其病理变化就是上呼吸道黏膜层的病毒感染!麻黄汤的适应症就是身体健壮,没有出汗,发热的感冒,流行性感冒患者!
33
发表于 2009-2-25 14:57:43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源于《伤寒论》
    63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去节四两、杏仁去皮尖五十个、甘草炙二两、石膏碎,绵裹,半斤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162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解说】
   《伤寒论》认为:太阳病伤寒,发汗后表证仍在者,可与桂枝汤治疗;太阳病中风,服桂枝汤后,表证仍在者,还可与桂枝汤治疗;太阳病汗、下之后,因为表证仍在,还可与桂枝汤治疗。如果汗下之后,表证不存在,就不能再用桂枝汤。63条162条所述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所以知道表证已经不复存在(感冒已经痊愈),“汗出而喘,无大热”为里证。无大热,是表无大热,而是热壅于里,并非热势不甚。发热、咳嗽、咳痰、气喘是肺感染的重要表现,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具有解热抗炎、解痉平喘、降低血清钾、降低血粘度、抗甲型流感病毒等作用。本证发热、喘、痰的特点符合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无论是否用了汗下法,只要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咳嗽、咯黄痰等肺炎、支气管炎的表现,都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减治疗。邪热壅肺证、麻杏石甘汤证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是一个证态。
    本证以气喘为主症,应注意与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鉴别。
   【诊断】
   (1)先出现感冒表现,而后出现以上典型表现者。
   (2)肺部X光照片显示有阴影。
   (3)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属于太阳热邪迫肺病毒性肺炎证态;白细胞升高属于温热壅肺细菌性肺炎证态。
   (4)痰白粘稠,微恶风寒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使用麻杏石甘汤;痰如铁锈色或痰中带血,高热、寒战,属于温热壅肺-细菌性肺炎证态,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治疗】
    (1)按照肺炎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降温、吸氧,止咳祛痰等。
    (2)太阳热邪迫肺-病毒性肺炎证态,使用麻杏石甘汤。
    (3)温热壅肺-细菌性肺炎证态,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使用抗菌素。
    (4)如果病程中出现湿热的证候(湿热阻肺-亚急性肺炎证态)再酌情加减祛湿、清热中药。
    麻杏石甘汤药理研究
   (1)镇咳、祛痰、平喘:动物实验证明本方对氨水、猪毛、电刺激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镇咳为指标对本方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按古方要求组成的煎剂镇咳作用最强,而且持续时间也最长,比四药分煎后按比例混合,或者原方去掉一、二味生药者效果均好。动物实验证明本方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水浸液对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呈抗组胺的作用,其效应与色苷酸二钠相似,显示本方具有平喘镇咳作用。
    (2)解热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麻杏石甘汤的确具有解热、抗病毒作用,但是退热作用不是直接抑制病毒,而是通过其它途径产生。实验还表明,麻杏石甘汤改善病毒性肺炎小鼠症状,减轻肺水肿,对小鼠肺炎病毒性渗出性病变有治疗作用,醇提取液麻杏石甘汤降温优于水提取液。
    (3)抗炎作用:对甲醛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抗变态反应:本药对Ⅰ型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明显减少大鼠腹腔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使致敏肠管组胺的释放量显著降低,缓解由于抗原刺激而增强的肠管蠕动。并能保护肠管中的肥大细胞免受抗原的攻击,但是不能对抗组胺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对小鼠被动皮肤过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抗病原微生物:本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6个不同菌株,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个不同菌株,白喉杆菌2个不同菌株及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有效浓度为1:240,而对绿脓杆菌的最小有效浓度则为1:60。对陕西61-1珠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最小有效浓度为1:800。并对多种杆菌和甲、乙链球菌等亦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6)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动物实验表明,麻杏石甘汤煎剂对特异性免疫功能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本方能增强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免疫功能和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中和抗体产生。另外,该方尚能明显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及致敏大鼠肠管释放组胺,同时保护大鼠免受抗原攻击。哮喘病人之IgE水平可因服用本方而降低,提示其具有抗I型变态反应的效应。
    (7)其它:口服给药后可使家兔肠蠕动明显增强。张氏用肺炎球菌作“邪热壅肺”家兔模型,证明麻杏石甘汤能起到解热抗炎、解痉平喘、降低血清钾及降低血液粘度作用。
   另外,本方尚对心血管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其毒副作用并不明显。
34
发表于 2009-2-25 15:27:28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麻黄汤证应当与桂枝汤证、麻杏石甘汤证、温病卫分证、白虎汤证鉴别。
   特别注意的是麻黄汤证与温病卫分证(银翘散证)的鉴别非常重要。温病卫分证(银翘散证)是麻黄汤的禁忌症,在《伤寒论》中反复强调伤寒与温病的区别,使用麻黄汤治疗温病,其后果非常严重,引起坏病!西医使用解热镇痛剂治疗传染病例如流行性出血热,引起死亡的报道屡见不鲜!而传染病的前驱期与普通感冒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对于感冒的治疗喜欢用输液和抗菌素,而不喜欢用解热止痛剂的道理,既保险、安全,又能够创造经济效益。中医也一样,麻黄汤的禁忌症太严格,容易出问题,银翘散安全。实际上银翘散治疗太阳表实证是无效的,在上世纪60~70年代煤矿发生流行性感冒时,使用银翘散治疗效果非常差,后来改用麻黄汤效果非常好,因为煤矿工人年轻人多,体格健壮,发热严重,高热无汗,属于麻黄汤证!在城市,机关学校,知识分子使用银翘散比较合适,相当于输液,抗菌素,安全保险。
35
发表于 2009-2-25 16:09:56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自然奥妙2009/02/25 00:11pm 发表的内容:
本人想知道李老二十多年手术的经验和认识,探求治病救人的自然和谐及中西医的融合之路......
    解决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参考系选择不当,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在手术前与手术后,我以现代医学模式处理病人,把病人看做社会人处理。在手术台上做手术的时候,我采用机械唯物论为参考系处理病人。做手术的每一刀下去我不考虑会损伤多少细胞,破坏天人合一等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如果这样考虑问题,外科医生没有办法当下去。骨折复位固定,使用电钻在骨折两端打孔,使用钢板固定与木工接木头没有区别,抗日战争时期-截肢手术有时候使用的就是木工使用的锯,人体的骨头就等于木头!
    在血管吻合动物实验中,我 的思想是兔子的血管就是人的血管,不能失败。在手术台上吻合血管时,我的思想是:人的血管可不是兔子的血管,绝对不能失败。实际操作完全按照兔子的手术步骤进行的,这时候兔子的血管与人的血管没有区别。
     面对一个晚期癌症病人,我使用唯心主义参考系,告诉病人是炎症或者良性包块,直到病人知道为止。甚至于告诉病人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36
发表于 2009-2-25 16:16:03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2/25 02:38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巅峰,我不可能达到,也不可能超越,不过,我可以从半山腰绕过去,而且从半山腰绕过去的路,中医人已经完成了。例如马文辉。我也走个捷径吧!
呵呵,文辉是同乡(山西),亦朋友,不过,对三部六病,我保留看法。“捷径”形容贴切!还记得马克思老人说科学的那句名言吗?
37
发表于 2009-2-25 16:23:31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这个贴子最后由岁月无情在 2009/02/25 04:2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2/25 04:09pm 发表的内容:
    解决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参考系选择不当,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在手术前与手术后,我以现代医学模式处理病人,把病人看做社会人处理。在手术台上做手术的时候,我采用机械唯物论为参考系 ...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的相对参考系应用十分灵活,特别有借鉴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8
发表于 2009-2-25 16:25:04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2/25 02:43pm 发表的内容:
     取象比类一下:中医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西医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中西医融合是社会主义的产物。
    可能比喻不太恰当。
农耕游牧文明、工业文明、现当代文明。。。。。。
39
发表于 2009-2-25 17:01:50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02/25 04:16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文辉是同乡(山西),亦朋友,不过,对三部六病,我保留看法。“捷径”形容贴切!还记得马克思老人说科学的那句名言吗?
     马克思说的是不要偷懒或者投机取巧,而我的目的是到印度取经,不一定非要翻越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而且明知我这个普通人攀越珠穆朗玛峰无疑是白送死,为什么不绕过去呢。我崇拜攀越珠穆朗玛峰的英雄,但是,我自知做不到,我的目的是印度,只有绕过去才是正确的。绕过去,我才有精力探索前面的路。前面的路可能是无人区,可能是野兽走的路,也可能是当地人走过的路。我不能偷懒,也不能投机取巧。
     中西医融合,不包括《内经》与现代哲学、现代科学、生命科学的融合。我认为他们不属于医学。
40
发表于 2009-2-25 17:13:15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本人想说的是不同参考系之间比效果,想通过李老的手术临床情况,让网友参与并了解西医及中医的治疗水平,从而探求中西医融合的角度,或许方法药物保留,但能了解自身的水平与当今的水准,从而推动中西医的发展及研究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3 03:23 , Processed in 0.05128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