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余晓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谵语和讝语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3:49:54 | 只看该作者
我怎么就没看出这两个字是简繁体?

不知道谁在臆想?谁在胡说?
32
发表于 2015-7-26 14:2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7-26 06:32 编辑
余晓辉 发表于 2015-7-26 05:49
我怎么就没看出这两个字是简繁体?

不知道谁在臆想?谁在胡说?

谵语者,语言狂妄也。阳明热极,上乘心肺,则神志不清。轻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

经云∶谵语、独语、语言不休,与夫狂言言乱等症,由其病之轻重而立名也。今分别表热谵语,心热谵语,胃热谵语,肺热谵语,食滞谵语,燥屎谵语,痰热谵语,蓄血谵语,八条分别,

表热谵语者,身虽大热,两足独冷,或 痧内伏,或风湿相搏,一身尽痛,邪不外泄,内攻谵妄。病在太阳,羌活汤;病在阳明,升麻葛根汤,在少阳,柴胡汤。

心热谵语者,动则狂惊,静则自笑,舌苔黑刺,时时昏沉,无一刻清爽,左寸脉数,导赤各半汤。

胃热谵语者,时或狂妄,时而清爽,唇焦口渴,舌生黄苔,右关脉数,清胃汤、三黄巨胜汤。手足多汗,表邪未解,下症急者,大柴胡、大干葛汤选用。

肺热谵语者,肺主藏魄,肺受火伤,则魂魄不宁,时或悲泣,时或咳嚏,凉膈散主之。

食滞谵语者,外冒风寒,内伤饮食,邪食胶固,则发谵语。惟以唇不焦,舌不干,渴不消水,与里热谵语为异。治宜保和散,倍加枳实、石菖蒲、山楂、莱菔子。食滞初起,须用探吐之法,随用消化之药。若早用寒凉凝滞,则谵语益甚。若下早,则胸前结聚,而成结胸。即有便闭胀痛应下之症,亦止宜用芒硝玄明粉,以硝消坚,行而不滞,切忌用大黄重浊凝滞之味。

燥屎谵语者,胸中有邪热,腹中有燥屎,热结在里,下不得泄,上熏心肺,唇焦口燥,脐腹胀满,大便不通,手足时时多汗,此下症谵语也。三承气汤选用。

痰热谵语者,心胃有痰火,攻冲胞络,则君主不宁,而多谵语。此症口亦不渴,舌上滑苔,若服寒凉,则谵语愈甚,宜导痰汤。大便结者,指迷丸。吴氏以竹沥一盏,生栝蒌根,打烂绞汁一盏温服,涤痰清热,下顺大便,不比寒凝食滞不语之症,忌用寒凉清润之药。

蓄血谵语者,漱水在口,不得下咽,身目发黄,言语若狂,此上焦血也;小腹胀满,小便反利,下焦血也。在上者,犀角地黄汤,加红花当归;在下者,桃仁承气汤。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一盏,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盏。若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气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

33
发表于 2015-7-26 14:3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7-26 07:24 编辑
余晓辉 发表于 2015-7-26 05:34
您说,谵和讝是简繁体,您此说有什么根据?

据我看到资料,伤寒论中原本作讝语,而非谵语。

中医辞典
谵语
谵语   证名。即讝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详见讝语条。




http://www.39kf.com/cooperate/cmdic/z/2006-01-12-155863.shtml

点评

不知道您引用这么多内容是什么意思?就这么简单的两个词语,您引用了这么多,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您找到您说的,讝和谵是繁简或异体字的根据了吗?您要是找到了,就贴出来看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6 15:02
34
发表于 2015-7-26 14:4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7-26 06:44 编辑

《伤寒六书》 >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谵语(郑声附)
经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故实则谵语,虚则郑声。伤寒,胃中热盛,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识昏迷,妄有所见而言也,轻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亦有谵语者,有独语者,有语言不休者,有言乱者,凡此见其热之轻重也。大抵热入于胃,水涸屎燥,必发谵语。又有被火劫者,有亡阳者,名各不同。但气短者死,脉自和则愈。或喘满,气逆而上奔,自利柔脱而夺下,皆为逆也。
谵语者,脉洪数,大便闭,小便赤,手足温,与调胃承气汤。胃实谵语,身热汗多,便难,或潮热,诸承气汤选用之。
发汗多,亡阳谵语,身自和,不可下,柴胡桂枝汤。下利谵语,为有燥屎,脉不微细,小承气汤;利不止者,不治。
三阳合病,谵语者,脉滑实,身重难以转侧,口中不仁,面垢遗尿,不可汗下,与白虎汤。
伤寒,大热干呕,呻吟错语,不得眠,犀角解毒汤。
得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采不与人相当,与五苓散二钱,以新汲水吐之则愈。一法用猪苓汤。
瘀血狂言谵语,漱水,大便黑色,小便多,身黄腹满,此为当汗不汗,蓄热在里,轻者犀角地黄汤,甚者桃仁承气汤、抵当丸。
妇人热入血室,昼静夜谵,如见鬼状,小柴胡汤。
阳明病,其人喜忘,必有瘀血,抵当丸。
郑声者,重语也。又为不正之音也。伤寒郑声,如郑卫之音,不正也。盖因汗后,若病患本音失而正气虚,则郑重,语不知高下,乃精气夺之候也。其脉微细,二便利,用小柴胡汤。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anghanliushu/700-13-55.html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02:46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7-26 14:38
中医辞典
谵语
谵语   证名。即讝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详见讝语条。

不知道您引用这么多内容是什么意思?就这么简单的两个词语,您引用了这么多,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您找到您说的,讝和谵是繁简或异体字的根据了吗?您要是找到了,就贴出来看看。
36
发表于 2015-7-26 15:1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7-26 07:16 编辑
余晓辉 发表于 2015-7-26 07:02
不知道您引用这么多内容是什么意思?就这么简单的两个词语,您引用了这么多,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您 ...

先生是生而知之,在下是学而知之而已。所以要繁复查字典,找根据,只不过是笨鸟先飞,以勤补拙罢了。让先生见笑了。谢谢。

点评

您不能这样浑水摸鱼吧,引用了这么多他人写的,而非原著之意,不知道您要表达什么?您想以讹传讹吗? 他人的著作可曾提到这是繁简或异体? 您究竟是不是臆想呢?不知道您在其它地方是不是也经常这样臆想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6 15:22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22:11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7-26 15:14
先生是生而知之,在下学而知之而已。所以要查字典,找根据,只不过是笨鸟先飞,以勤补拙罢了。让先生见笑 ...

您不能这样浑水摸鱼吧,引用了这么多他人写的,而非原著之意,不知道您要表达什么?您想以讹传讹吗?

他人的著作可曾提到这是繁简或异体?

您究竟是不是臆想呢?不知道您在其它地方是不是也经常这样臆想呢?您是不是也经常这样理直气壮地指责他人呢?

我怎么样,跟您无关!我何必要见笑您,天下都是您这样的人,我不见笑他们。
38
发表于 2015-7-26 15:33: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7-26 07:37 编辑
余晓辉 发表于 2015-7-26 07:22
您不能这样浑水摸鱼吧,引用了这么多他人写的,而非原著之意,不知道您要表达什么?您想以讹传讹吗?

...


你不知道我要表达什么,又说别人“想以讹传讹”,因为你说的“现在的伤寒论中,将原著的讝语改作谵语,是非常不妥的。”而你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一再向您求教。中医字典说:“谵语 ,证名。即讝语。”你又不赞同。不知道你所谓的“将原著的讝语改作谵语,是非常不妥的”到底要表达个什么意思?
先贤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让我们共勉吧!

点评

您看过伤寒论吗?里面用的是讝语还是谵语?这两个字能通用吗?您能找出通用的依据吗? 不同的字居然换了就用,您还臆想地认为这是繁简或异体。 我的说法您为什么有异议?您要以中医词典为准吗? 我不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6 15:46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6:0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7-26 15:33
你不知道我要表达什么,又说别人“想以讹传讹”,因为是你说的“现在的伤寒论中,将原著的 ...

您看过伤寒论吗?里面用的是讝语还是谵语?这两个字能通用吗?您能找出通用的依据吗?

不同的字居然换了就用,您还臆想地认为这是繁简或异体。

我的说法您为什么有异议?您要以中医词典为准吗?

我不遂您之意,就横加指责,我能与您共勉?
40
发表于 2015-7-26 16:15:19 | 只看该作者
余晓辉 发表于 2015-7-26 07:46
您看过伤寒论吗?里面用的是讝语还是谵语?这两个字能通用吗?您能找出通用的依据吗?

不同的字居然 ...

繁华历尽,方知平凡是真;回首沧桑,只想平淡如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1 05:47 , Processed in 0.0582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