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小议八纲辨证中的中间证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8-23 16:16:10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3 05:15
说来说去,无论外感病,还是内伤病,还是离不开八纲。常言说:“纲举目张”,离开了八纲,就寸步难行!

八纲是各种辨证的抽象或者说综合,各种辨证方法,都有八纲的内容。把八纲与其他辨证并列,造成八纲是各种辨证方法之一的印象,就错了。
把八纲当成一种独立的辨证方法,是不能用来治杂病的,外感病也只能治简单一点的。

点评

诊断治疗就是不咋地  发表于 2016-8-24 06:55
32
发表于 2016-8-23 16:28:46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3 05:20
所谓“肝无虚症,肾无实证。”这个说法是非常片面的,并不是绝对正确。如果执迷于此,临床治病就会误入 ...

肾无实证的说法,由来已久,争议时有。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以后,大约到金元以后,基本都固定了,脏腑辨证是建立在脏腑学说基础上的。并与脏腑功能、特性对应,某证就是脏腑某功能受到影响,这个影响可能外来,也可能内生,但都是脏腑功能出现了问题,比如,脾的运化出现问题,会出现脾失健运证,寒热虚实各种,都是影响了运化。
其他脏腑病辨证也一样。


唯独肾特殊。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藏精就存在个精不足的情况,不管寒热,只要肾有病,就是精不足,没有精多了造成疾病的说法。肾的证也就只有虚证了。
如果要探讨肾的实证,就要从脏腑学说里探讨,看肾的哪些功能能改变,会形成实证。


脏腑学说、脏腑辨证的主体内容形成以后,此前一些辨证内容,比如隋唐时期的内容,大多被纳入其他脏腑辨证中了,给肾留下的只有虚证了。

点评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以后,大约到金元以后,基本都固定了,脏腑辨证是建立在脏腑学说基础上的。并与脏腑功能、特性对应,某证就是脏腑某功能受到影响,这个影响可能外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3 18:47
33
发表于 2016-8-23 17:01:01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8-23 08:28
肾无实证的说法,由来已久,争议时有。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 ...

        事实胜于雄辩!
        你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篡改中医理论,太狂了!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脾统血;肾藏精,主水……,你改为:心是神,脾是运化,肾是精……!结果是漏洞百出,洋相出尽!居然说出中医的血是由解剖生理学得出来的,中医理论中的血虚证与中医理论中的血无关这样的大笑话!心不主血脉,脾不统血,肾不主水……!!还是中医理论吗??

        难怪有人说:我现在明白中医为什么衰落了!就是你们这些人恣意篡改中医理论!
        

点评

居然说出中医的血是由解剖生理学得出来的 ------------------------------ 您说说中医的血是哪里来的? 我的原话是:中医的血的认识,可以说是来源与“解剖”或“生理”,也就是说,中医对血的认识,与解剖学、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3 22:23
34
发表于 2016-8-23 17:01:2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8-23 08:28
肾无实证的说法,由来已久,争议时有。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 ...

        事实胜于雄辩!
        你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篡改中医理论,太狂了!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脾统血;肾藏精,主水……,你改为:心是神,脾是运化,肾是精……!结果是漏洞百出,洋相出尽!居然说出中医的血是由解剖生理学得出来的,中医理论中的血虚证与中医理论中的血无关这样的大笑话!心不主血脉,脾不统血,肾不主水……!!还是中医理论吗??

        难怪有人说:我现在明白中医为什么衰落了!就是你们这些人恣意篡改中医理论!
        

点评

您真的理解不了。  发表于 2016-8-23 22:19
没话说了。您就不能歇会?  发表于 2016-8-23 17:15
35
发表于 2016-8-23 18:47:0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8-23 16:28
肾无实证的说法,由来已久,争议时有。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 ...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以后,大约到金元以后,基本都固定了,脏腑辨证是建立在脏腑学说基础上的。并与脏腑功能、特性对应,某证就是脏腑某功能受到影响,这个影响可能外来,也可能内生,但都是脏腑功能出现了问题,比如,脾的运化出现问题,会出现脾失健运证,寒热虚实各种,都是影响了运化。
--------------------------------------
  李老师之论不敢苟同。八纲辨证是对六经辨证内容的概论,请读刘度舟伤寒临証指要。而脏腑辨证又是六经辨证的别称。《至真要大论》指出:“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其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是说脏腑病机即是六经病机,故“谨守病机,各司所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求之,虚者求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以此而论病机就是气机的顺逆,没有六经,何来气机?比如脾之运化,能离得六经?所以,中医没有独立的脏腑,脏腑各主一经,脏腑辨证,就是六经辨证。
  脏腑互为表里,表为阳,里为阴,表里相通,表热为实,里热为虚。你说脏腑辨证没有八纲吗?
  肾与膀胱相表里,西医的尿毒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另外少阴三急下不是实证吗?

点评

------------- 先把您提到的几个说法归总一下: 1,八纲辨证是对六经辨证内容的概论。-------同意。 2,脏腑辨证又是六经辨证的别称。---------不明白,您慢慢讲。因为脏腑辨证内容多,可以举例讲。 3,你说脏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3 22:17
36
发表于 2016-8-23 22:17:15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23 18:47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以后,大约到金元以后,基本都固定了,脏 ...

-------------
先把您提到的几个说法归总一下:
1,八纲辨证是对六经辨证内容的概论。-------同意。
2,脏腑辨证又是六经辨证的别称。---------不明白,您慢慢讲。因为脏腑辨证内容多,可以举例讲。
3,你说脏腑辨证没有八纲吗------------我没这样说。我说的是八纲辨证是脏腑辨证的概括,或曰抽象。意思是,脏腑辨证包涵有八纲辨证。不知道与您的认识是否相同。


我的看法: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是两个不同角度的辨证方法或曰体系。如果您认为是一个意思,需要做大量的论述。

点评

除了打嘴仗,诊断治疗技能你会吗?  发表于 2016-8-24 07:01
37
发表于 2016-8-23 22:23:2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8-23 17:01
事实胜于雄辩!
        你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篡改中医理论,太狂了!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脾 ...

居然说出中医的血是由解剖生理学得出来的
------------------------------
您说说中医的血是哪里来的?
我的原话是:中医的血的认识,可以说是来源与“解剖”或“生理”,也就是说,中医对血的认识,与解剖学、生理学认识基本相同。
您要有本事批判,得拿出您的观点来。拿不出来,就悄悄看别人怎么说。
38
发表于 2016-8-24 06:1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8-23 22:1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8-23 08:28
肾无实证的说法,由来已久,争议时有。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 ...

先生自己误解了,偏见了,还侃侃而谈,说的振振有词,真让人无奈。虚者正气虚,实者邪气实,肾脏和其他脏一样有虚症有实证。请深刻体会,仔细辨别啊。

点评

肾无实证,这个说法不知道出自何时何处,我前面谈肾虚证,也不是以“肾无实证”当依据的。 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现在的辨证论治体系里,都是讲肾虚的,没有讲肾实的。这个现象从道理上讲,不合理。千总说“虚者正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4 11:05
39
发表于 2016-8-24 07:05:39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8-23 14:23
居然说出中医的血是由解剖生理学得出来的
------------------------------
您说说中医的血是哪里来的? ...

         你把屠宰场的猪血,拿到你的中医基础解剖实验室,生理实验室,作出实验,拿出实验报告,证明中医的血,来源于解剖或者生理?
        敢问李老师,你们中医基础教研室,有没有中医解剖实验室,中医生理实验室??

点评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671&pid=513043&page=13&extra=#pid513043我把您这条转移了。  发表于 2016-8-24 14:11
在这里打扰主题,要不我把您这个问题移到我的帖里,您看好不好?这个问题还有点意思。  发表于 2016-8-24 11:10
40
发表于 2016-8-24 11:05:53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4 06:11
先生自己误解了,偏见了,还侃侃而谈,说的振振有词,真让人无奈。虚者正气虚,实者邪气实,肾脏和其他脏 ...

肾无实证,这个说法不知道出自何时何处,我前面谈肾虚证,也不是以“肾无实证”当依据的。
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现在的辨证论治体系里,都是讲肾虚的,没有讲肾实的。这个现象从道理上讲,不合理。千总说“虚者正气虚,实者邪气实,肾脏和其他脏一样有虚症有实证”。您讲的这是正理,应该是这样,可是,现在就没有辨肾实证的,就是不按这个正理来,所以我想探讨这个问题。
关于精的内容,是我探讨肾无实证的一个想法,“肾无实证”一词不能当证据,是要探讨产生这个说法的原因。
楼主发本帖,要讨论八纲的,咱们有点跑题了,我另外发了帖讨论肾无实证,请千总过去指导。
这里咱们就不要打搅大家讨论八纲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07:35 , Processed in 0.0679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