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12:14:20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25 03:37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以上五大特点,或者叫做“规律”,但中医的这些“规律”也是双刃剑,既可保持中医 ...

谢谢王先生点评!
32
发表于 2016-11-25 12:52:2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之所以发展不尽人意,关键是有些人,中医不入门,西医半瓶子醋,错误理解中医,闹出许多笑话,自以为是,以救世主的姿态,拯救中医,提高中医,改造中医,不一而足。这一批人是中医发展的绊脚石。

点评

看来‘中西医融合观’并非指自己,而是讽刺中西医都不关的人们,赞赏!  发表于 2016-12-2 13:24
看来您对贾谦先生讲的发展规律不赞同,是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5 17:2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6-11-25 16:3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25 16:37 编辑

           中医之所以发展不尽人意,与西医半瓶子醋无关。
       杏林老先生说的对,中医的发展在疗效。作为中医人员,疗效是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疗效不高,就不好发展,唱高调也没用,与西医没有一点关系。中医从业者开方,与西医有啥关系?一点关系也没有。岂不成了“喝凉水肚子疼怨龙王爷了?”

        

点评

理法与疗效密不可分,再好的理法也要疗效来体现,患者体验的是疗效,选择的也是疗效!  发表于 2016-11-26 08:28
中医的发展在疗效 ------------------不懂理法,疗效从哪里来?比如重病不食,食后呕吐,怎见疗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5 19:29
34
发表于 2016-11-25 17:22:2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25 12:52
中医之所以发展不尽人意,关键是有些人,中医不入门,西医半瓶子醋,错误理解中医,闹出许多笑话,自以 ...

看来您对贾谦先生讲的发展规律不赞同,是吗?
35
发表于 2016-11-25 19:29:17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25 16:35
中医之所以发展不尽人意,与西医半瓶子醋无关。
       杏林老先生说的对,中医的发展在疗效。 ...

中医的发展在疗效
------------------不懂理法,疗效从哪里来?比如重病不食,食后呕吐,怎见疗效?

点评

插嘴插错了。  发表于 2016-11-26 16:03
36
发表于 2016-11-25 19:57:4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25 08:52
中医之所以发展不尽人意,关键是有些人,中医不入门,西医半瓶子醋,错误理解中医,闹出许多笑话,自以 ...

那么,你的中医入门了没有?你的西医不是半瓶子醋,而是整瓶子醋?
37
发表于 2016-11-25 20:04:08 | 只看该作者
没看出来,中医有啥规律?
38
发表于 2016-11-25 22:46: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真的是来自于古人的医学实验。不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就很难发展中医。
在重复古人医学实验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抛开传统文化,从而脱胎换骨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

点评

有道理  发表于 2016-11-25 23:06
39
发表于 2016-11-25 23:4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1-25 16:09 编辑

上文文未说道:“可惜百年来没有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总是以西医药的规律要求中医药”,但却并没有给中医带来可观的发展,这是为什么?中医发展的自身的发展规律究竟是不是这些?欢迎朋友们讨论!

一一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是辨证论治,不是辨病论治。

是以症状为导向,先分外感与内伤,在内伤杂病领域内直接辨证论治,即辨别内在具体的病理改变(形态结构与/或生理功能的改变),定部位、定性质、定相互间轻重缓急标本转化的关系。不经过西医辨病(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改变的集合)阶段。
40
发表于 2016-11-25 23:4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1-25 15:51 编辑

中医证候规范导言 - 摘自《中医证候辨治轨范》9楼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051

……症状:病人主观上的不适与客观上的异常,如头痛、眩晕、水肿等。

证:独立于病因存在的病理过程或状态。证与症状的关系,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证是症状的病理本质,症状是证的现象表现。一个症状可见于不同的病理过程或状态(证),一个病理过程或状态(证)可表现为不同的症状;证与病因的关系,是因和果的关系,同一个病因,可引发不同的病理过程或状态(证);同一个病理过程或状态(证),可由不同的病因引发;证与证的关系,是病理过程或状态相互之间的关系,可相兼相并,可相互转化,互为标本。

疾病: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过程或状态的集合。疾病概念的核心在病因。

中医的特色是辨证论治,不是辨病论治。是以症状为导向,以机体病理过程或状态为切入点、为核心、为纲领从而展开论治。这一模式,在以机体内在病理过程或状态为主要矛盾的疾病领域,如内伤杂病(非感染及流行性疾病),及部分感染性疾病如部分病毒性疾病,是有着较多治疗手段与较好效果的。对于以病原体病因为主要矛盾的疾病,适合于辨病论治模式(以病原体病因为切入点、为核心、为纲领从而展开论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8 02:56 , Processed in 0.10551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