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问阴虚是阳证,还是阴证?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7-10-12 15:57: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7-10-12 16:00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7-10-11 22:15
正交关系,好像是数学的一个词,不知道如何讲阴阳?请先生继续。

本来计划一年半载后来个闲谈阴阳来着,借着这个机会先说点吧,请李老师及各位批评。


就着当前的话题,从八纲说起吧。


    为了让后人认识和掌握中医的症候及其变化规律,中医前辈创立了多种辩证方法,其中八纲辨证就是很重要的一种辩证方法,也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成就。

    八纲,传统上认为是四对既对立又互相联系的证候。如果我们把这八个证候用数学图表的形式进行梳理分析,可能会更清晰的认识这些证候之间的关系,尽管第一印象可能觉得与传统的认识有不同。
    先说一下我的结论:阴、阳是独立的两个纲,在数学分析中是两条互相垂直的坐标轴。表里是一个纲,在数学分析中是一条坐标轴,并且与其他坐标轴均垂直。寒热是一个纲,在数学分析中是一条坐标轴,并且与其他坐标轴均垂直。虚实也是两个独立的纲,在数学分析中是两条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且各自与其他坐标轴垂直。
    这样,传统的八纲,经过分析梳理,其实是六个独立的纲,在数学分析中,是六条互相垂直的独立坐标轴。
    由于六条互相垂直的坐标轴,在数学上形成了一个六维空间,这个六维空间在三维空间内不可能直观的表达出来,所以造成了中医证候的难以理解和掌握,甚至众说纷纭。
    为了简单,必须先分开来分析。
    先说虚实吧。传统上认为,虚实是一对对立的证候,如下图所示:


    这个图大约相当于把太极图的形状展开,再用数字表示其数量值。
    其实,按照经典的说法,虚、实是独立的两个证候,互相没有所谓对立统一关系。
    “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可见,实证中“实”的度,是由邪气多少决定的。同样虚证中“虚”的度是由正气多少决定的。二者是正交关系,画成图表,是垂直的两条坐标轴。
    我认为,正气少于一个临界点,就会出现虚证,上图中定为50,虚证就是红线以左的部分。
    结合经典“正气内存邪不相干”、“邪气盛则实”的描述,我认为,邪气大于正气,就会出现实证,就是下图中黄线以上的部分。
邪正二者交叉,形成了下图稍复杂的虚实证候图。

邪气与正气是独立存在的,那么虚实二证也就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各自依存于邪气和正气,而不是互相依存。所以,虚实的关系,不是对立统一的。

虚实和阴阳互相交叉,就形成阴阳虚实的各种情况。

再一次吧,再谈谈我对阴阳的理解,这大概也是与传统观念非常非常不一样的。

如果大家理解,我将很高兴,如果大家不理解或感到不可思议,我可以有两种态度应对:1、不辩论,让别人继续批判。2、用王锡民老师或一吐先生的辩论大法,你反对我=你没读懂我的话或没读懂经典,所以,你输了。

我选1.

酱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2
发表于 2017-10-12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你反对我=你没读懂我的话或没读懂经典,所以,你输了。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18:01:16 | 只看该作者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10-12 09:25
八纲辨证是一种非常粗陋的诊断方法,在医学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已经没有实际诊断意义,很多疾病的诊断都是一 ...

请问先生,你既然如此反对中医,那我问你,你有从事中医药的临床经验吗?你熟读和深刻体会过内经吗?你凭什么不遗余力地攻击中医?你完全站在西医的角度,一门心思的反中医到底是为了什么?
34
发表于 2017-10-12 18:3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10-12 19:06 编辑
柳之心 发表于 2017-10-12 15:57
本来计划一年半载后来个闲谈阴阳来着,借着这个机会先说点吧,请李老师及各位批评。

2、用王锡民老师或一吐先生的辩论大法,你反对我=你没读懂我的话或没读懂经典,所以,你输了。
——————————————————————————————————————————
            此言不太客观。是否读懂,要用证据说话,没有证据的反对,则毫无意义。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常识,柳先生应当明白吧。就像你在那个贴子里,没拿出半点儿证据,半天空中冒出一个“不同意他的结论”,其余什么也没说,能叫有理吗?130多个理论论证和结论,岂能是一句就能搪塞和概括的?是不是评价不太客观?
3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20:18:56 | 只看该作者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10-12 10:34
我反对的是八纲辨证这种诊断方法,咋在你嘴里就成了反对中医!!中医为什么就不能学习更先进的现代医学诊 ...

你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以为我像你一样利欲熏心很喜欢当什么总版吗?其实,我就是不当总版,也不会认同你的在西方人面前就断了脊梁骨的做人原则!你反对的岂止是“八纲辨证”?你的真面目和用心有目共睹,居然还要拉大旗作虎皮来吓唬人!你歇菜吧,你再向洋人表忠心,你也变不成金发碧眼!
36
发表于 2017-10-12 20:2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7-10-12 20:30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12 06:23
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 ...

千总,您不用讲阴阳的含义,也不用讲阴证、阳证,以您的水平讲这些基础内容,肯定都是准确的,不需要讨论的。


您可能不知道我要说什么。
我前面想说的是,八纲内容之间的关系。我还举了八法为例,您也说“八纲属于诊法,八法属于治法,要比较它们之间的阴阳关系,也不能违背上述前提。”
这话没有一点错误。可是,这不是我要说的,也不是您主帖要问的。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个治法。这八个治法各是各,分开了,每个治法有每个治法的对象,合起来,就是中医所有的治法。
八纲,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不是并列关系,八纲实际是四个各不相关的辨证方法,为什么说各不相关呢?其实大家都理解。
测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是总纲,是疾病性质总体上的划分,其他寒热、表里、虚实,是从三个角度来认识和划分疾病,寒热是针对病邪,虚实是认识正气的,表里是认识部位的。这三纲,是三个认识方法,各有各的用处。


八法是八个治法,八个治法都是八法内容,是并列关系。八纲的八个概念不是并列关系,
“八纲”这个说法本身就错误,应该是四纲,再准确说是一加三纲。




一个大概念能包含一个小概念的全部,二者为种属关系。阴阳能包含其他三纲的全部,所以:阴阳和其他三纲是种属关系,其他三纲隶属于阴阳。
表、实、热证都属于阳证,里、虚、寒证都属于阴证。


不论阴虚、阳虚,只要虚,都属于阴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7
发表于 2017-10-13 07:43:0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0-12 20:26
千总,您不用讲阴阳的含义,也不用讲阴证、阳证,以您的水平讲这些基础内容,肯定都是准确的,不需要讨论 ...

“寒热是针对病邪,虚实是认识正气的,”

弱弱的请教李老师,上面这句话是您的意思还是?
我看的中医书中说,“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是指邪气盛啊。





难道我看了一摞假书????

心慌腿软中,不敢再说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8
发表于 2017-10-13 09:4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7-10-13 09:45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0-13 09:31
素问第53章 刺志论: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 ...

教科书的中医诊断学解释八纲和中医基础理论解释虚实时,明确说了是引用的《通评虚实论》的说法。

《刺志论》所言“夫实者气入也”,未说明这个气是邪气还是正气。
《离合真邪论》也谈到虚实,也是语焉不详。

只有《通评虚实论》的说法是具体的,明确的,所以被教科书引用。
39
发表于 2017-10-13 11:10:02 | 只看该作者
柳之心 发表于 2017-10-12 15:57
本来计划一年半载后来个闲谈阴阳来着,借着这个机会先说点吧,请李老师及各位批评。

柳先生,您本条的示意图,是个好办法,里面的观点我基本赞同,表述的细节有点需要商榷之处。
本帖主要是讨论八纲之间的关系,您在本条讲到一点,和我的看法一致。
本条如果要细讲,还是另外专题论述较好。
40
发表于 2017-10-13 11:19:01 | 只看该作者
柳之心 发表于 2017-10-13 07:43
“寒热是针对病邪,虚实是认识正气的,”

弱弱的请教李老师,上面这句话是您的意思还是?

寒热是认识疾病的性质的,具体说,是认识疾病里病邪的性质的。认识疾病的内容多,角度多,寒热是专门认识病邪的,正气没有寒气热气之说。


虚实是认识正邪对比情况的,正气虚则是虚证,邪气实就是实证。而虚实,主要取决于正气。正盛邪虚,那就没病了。有病都是邪实正虚,这个病,正气虚占主导,就是虚证。这个病,正气虚不是主导,就是实证,所以,判断虚实,可以从正气一方面来判断。


认识正气的意思,是说的方法,从正气虚是不是疾病矛盾主要方面来认识疾病中正邪对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02:18 , Processed in 0.1592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