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mate--oy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世界上其他传统医学相比, 中医独特在哪里? ——《中医的真相之一》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2-1-22 08:18:29 | 只看该作者
mate--oye 发表于 2022-1-21 12:28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上下两部分,与《难经》一起被传统中医称为中医学最早的医学典籍,位列中医四 ...

楼主肯定是还没有读懂《黄帝内经》就妄下结论了。《黄帝内经》是姬昌继承了岐伯的医学之后,经过系统的大量的医学实验之后得出的医学理论。尽管这个理论后来(战国以后)被披上了哲学的外衣,尽管这个理论依然还不完整,尽管这个理论中还有一些理解的错误。但是他依然是古代医学科学的的产物。
不否认《黄帝内经》的解读在历史上就一直被陷入了误区。其本质就是不能单存的从字面上解读,即便是是用《说文解字》依然不可能完全的理解其内容。就像学习数学不做题的话就不能理解不能学会一样,同样物理化学生物也是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黄帝内经》需要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和统计结果。换一个角度看《内经》往往就会一目了然。请问您做过了吗?
32
发表于 2022-1-22 08:28:29 | 只看该作者
《内经》的训诂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
1、度量衡问题
中国的度量衡变化很大。用不同时代的标准衡量不同时代的器物是基本原则。用另一个时代的度量衡标准衡量一个器物是考古学的大忌。
2、文字的解读问题
今版《内经》不仅仅是商末时期的文献。其中包括了周、汉、唐、宋时期的内容。因此其中的文字解读就不能够简单的使用《说文》以后的字典。甲骨文字典是必须的。
3、流派问题
今本的《内经》其实并不仅仅是黄帝医学流派的文献,很可能还包括了扁鹊医学流派和白氏医学流派的文献。不同的流派会使用不同的文字、词语、医学术语、实验方法、医学命名等。不统一是事实。
33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0:33: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4
发表于 2022-1-23 11:10:30 | 只看该作者
反中医的人士大都认为中医心主神志是明显错误的,甚至很多中医基础教学的教授也有类似观点。其实中医的心并不是单纯的指心脏而是指心脏和心经。心经的经脉感传可以到达大脑的边缘叶。经脉就是人体微循环密集的管网线。经脉可以调控人体的气血。那么当边缘叶的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但凡有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会同意这个观点这就是心经的确是与人体的神志有关。
3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1:18:0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6
发表于 2022-1-23 11:20:27 | 只看该作者
再说一下肝开窍于目的问题。研究发现肝经进入大脑后可以到达眼球后方并分成两支。一支到内眼角,再发出分支到达脉络膜上半部分的7/8;外侧支道外眼角发出一支分支到达脉络膜的下半部分。另外还有脾经和肾经前线也可以到达脉络膜的上部各占1/16。因此说肝(经)开窍于目也是很有道理的。
3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1:22: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8
发表于 2022-1-23 11:28:1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脉诊与西医脉诊的最大差别是在寸关尺的脏腑(经脉)分布上。这是一个可以重复的古代医学实验。《内经》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但是脾经和胃经明显与其他经脉阴阳位置相反。这明显不符合中医阴阳的基本规律。但是《内经》就是这么记载的。重复古人脉学实验的结果发现《内经》并没有错。《内经》并没有臆造脉学实验的结果而是实事求是的记录了实验的结果,尽管这个结果与中医阴阳的理论局部不符。其实这就是古人的科学态度。那么你有没有一个基本的科学态度呢?
39
发表于 2022-1-23 11:45:02 | 只看该作者
《灵枢经脉》记录的十二经脉循行线路一直无法复制出来。即便是大规模的世界范围的经脉普查也无法达到这个水平。最起码三条阴经的起点是无法做到的。其实这是一个方法问题。因为大多数诱发经脉感传的方法都是刺激穴位。《灵枢经脉》使用的是六弦古琴乐音诱发的经脉感传(CDEFGA)。我实验的结果竟与古人(《灵枢经脉》)一致。古人尚能够扎扎实实的做实验,难道我们就不能谦虚一点重复一遍吗?即便您是比较高贵的阶层也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高水平的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呀!
4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1:49: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 12:23 , Processed in 0.0506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