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心脏的生理功能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0:29:1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3 00:35
中医的脉象表现出来的是神!或者说精气神。与物质、能量没有关系,那时候根本没有物质、能量的概 ...

“    中医的脉象表现出来的是神!或者说精气神。与物质、能量没有关系,那时候根本没有物质、能量的概念,不要强加于古人。”

——一个自称教授的人,竟然说出如此低级的话来,真是令人吃惊!就算是古人没有“物质、能量的概念”,难道那时候就不存在物质和能量吗?就算古人没有物质和能量这些现代词汇,但是相应的表达方式还是有的。例如古人所说的“气”,就包含了某些物质和能量含义。比如,古代没有国家主席、县委书记、总统、总理这样的名词,但是类似的名词还是有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2
发表于 2021-1-23 16:0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到原点:
       血脉的名称叫什么?
     心脏和血脉怎么连接起来的?证据是什么?哪个人看到过?
     “  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这个密闭的系统的名称叫什么?这个密闭的系统里流动的是西医的血液?还是中医的气血?是怎么样证明的??
       血脉是不是经络?针刺穴位,是扎到血脉上还是经络上?
      心主神明还是心脏主神明?心与心脏是不是一回事?
33
发表于 2021-1-24 07:56:57 | 只看该作者
           “  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
          “  心脏和脉管相连,“请问:脉管的名称叫什么?
          ”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请问:这个密闭的系统的名称叫什么?
          经不起推敲!忽悠!
34
发表于 2021-1-24 08:59:2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3 23:56
“  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
          “  心脏和脉管 ...

您认为“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是客观存在的,"禁得起推敲的"吗?
35
发表于 2021-1-24 09:03:20 | 只看该作者
转: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在血管里流动,血管的名称叫什么?主动脉?心经?心脉?营管?中医教材始终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清代:黄元御《营卫解》   营起于气口,卫起于睛明,营气之行,阴阳相间,卫气之行,夜阴昼阳。起止不同,道路各异,非同行于一经也。
        营是沿着经络运行的,一日运行五十周,营养五脏六腑。卫气起于睛明,也是沿着经络运行,一日五十周。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中医教材中说: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在血管里流动,血管的名称叫什么?主动脉?心经?心脉?营管?中医教材始终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中医经典理论中有:卫气循环路径,营气循环路径,气血沿着经脉循环路径;西医有:血液循环(大循环、小循环)淋巴循环。教材中的循环是什么?怎么循环的?始终没有交代。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556&extra=&page=5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1-1-24 09:10:5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3 08:01
回到原点:
       血脉的名称叫什么?
     心脏和血脉怎么连接起来的?证据是什么?哪个人看到过? ...

回到原点:
       血脉的名称叫什么?

一一参阅赵洪钧先生的文章巜经络的原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998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1-1-24 09:11:43 | 只看该作者
一 经络的本意
经络指什么,本来是很清楚的。《内经》说: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脏》)
“夫经脉十二者,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灵枢•海论》)
“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灵枢•脉度》)”
可见,经络或经脉是人体中无所不至的、运送气血的隧道系统。
据现代医学所知,人体中无所不至而且呈网络分布的隧道只有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其中,运送气血的主要是循环系统。故可断言,经络或经脉的本意就是西医说的循环系统的血管。
经典中支持经脉或经络指血管的论述还很多。如:
《内经》把脉分为经脉、络脉和孙脉。说:
“经脉者,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灵枢•经脉》)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脉度》)
气口指血管是无疑的,脉的逐步分枝也和血管完全相同。
《内经》更有动脉之说。
“动脉”在《灵枢》中约17见,《素问》中约9见。
《灵枢•本腧》所述确且无疑的动脉有:肘动脉(肱动脉下端)、胫后动脉、腋动脉等。《内经》其它各篇提到的还有耳前动脉、颞动脉、足背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等,不一一注明出处。总之,凡可以触及的表浅动脉和深部动脉,古人都知道。
  民国初年,统一医学名词时,把英文的artery译为“动脉”,就是根据中医概念的准确意译。
  至于静脉,中医无此术语,《内经》只说过有些脉是不动的。如“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素问•病能论篇》)。不过,按阴阳原理,有动脉就有静脉。故静脉之说充实了经脉或经络学说。
  比如,西医说的“大隐静脉”就是对中医的补充。
《内经》原文是: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灵枢•经脉》)
古人云:大隐隐朝市。即大隐是不隐的。无所隐,故称大隐。
  《内经》还多次明确说经络是如环无端的,即血液在脉内是循环的。如:
“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类似说法在《灵枢》共8处。《素问》中2处。
《内经》还比较明确地说过气血运行的动力来源于心脏跳动。如:
“心主脉”(《灵枢•九针论》)
“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
“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五藏生成篇》)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脉宗气”——脉运行的主要动力,显然指可以看到的心尖搏动。
气血怎样在脉中运行呢?
《素问•调经论》说:“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
由上述引文可知,所谓经络,只能是西医所说的循环系统,特别是其中的血管。
然而,至今有人认为,经络的本意是独立于循环之外的东西。甚至否认脉的本意就是血管。那么,请看《素问•刺禁论篇》怎么说。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澑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瘖。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郗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髌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踹肠内陷为肿。刺眶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今敢断言,经文中没有一个字是虚言。而且不知道是经过多少人反复实践才总结出来的。
文中有好几个地方提到中脉出血致死或仆脱色(休克也),其中两处是股动脉或髂内动脉。
凡是大动脉出血都可以致死,故文中还有。但第一句所指,不是动脉,而是静脉——大隐静脉。为什么刺中大静脉也会致死呢?一是古人用的针很粗钝(没有不锈钢不可能造出现在的毫针)。二是出血后不知道如何止血。有西医知识是不会死的。三是古人针刺放血时要刺中脉再“开其空”,(《素问•刺虐论》)于是,血就更难止了。
显然,引文中提到的“脉”,就是血管。经脉就是大血管,络脉是小血管。“脉”既包括动脉,也包括静脉。故经络的本意就是指大小血管。
从文字学角度看脉字,它的繁体字是“脈”。字形即指肉体中运送液体的、分枝很多的渠道。这样的渠道最明显的是血管,故古今字典中,脉的第一义就是血管。如果参看繁体脈字的两个异体,一个是由派字的右旁加血字构成,另一个由血字加永字构成,则脉指血管毫无疑问。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1-1-24 09:13:07 | 只看该作者
不过,笔者还是觉得有必要就“经络”一词略作探讨。
查今本《素问》,“经脉”出现约33次,“经络”只出现约26次。今本《灵枢》,“经脉”共出现约52次,“经络”出现约31次。(按:出现次数,是从“中药网-医药典籍-中医”《素问》、《灵枢》全文,通过微机自动计数的。)
据此可知,经络一词应该相当晚出,它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此前更多用“经脉”一词。
经脉怎么变成了经络呢?
这是由于后来《内经》将“脉”分作三级。经脉是主干,主干分为支络,支络再分为孙络,见上文。
现有早于《内经》的医学文献,是著名的出土文物马王堆医书。其中的两种灸经,还只有脉的概念,而且只有十一脉。故此说发展的轨迹是,从“脉”到“经脉”、“络脉”再到“经络”。《内经》总提时,仍多称“经脉”,分述时,称经脉、络脉。
总之,“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这一简称很容易使人忘记它是定语,是形容词,它限定的东西是“脉”,也就是血管。
因此,经络学说这一术语不准确,它是迁就汉语习惯的说法。按其本意,经络学应改称“脉学”。
然而,早在《内经》成书之前,中医就有诊法上的脉学,即切脉之学,而且被普遍接受。现存最早的诊脉专书名为《脉经》,再想把经络学改成脉学就不大可能了。
可否使用更早的术语,改称“经脉学”呢?也不好,因为经脉后来特指血管主干。于是,只好迁就至今惯用的术语,把指导针灸的学说称作经络学说。
  不过要再强调一遍: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脉就是血管,经脉指大血管,络脉指小血管。无论从今《内经》叙述时的实指来看,还是从文字学看,脉就是那时医学家看到的血管,而且古人确切知道血液是在经络中运行的。
  关于经络的本义就是血管的上述考证非常严密,相信大多数读者不会再有异议。

点评

 【关于经络的本义就是血管的上述考证非常严密,相信大多数读者不会再有异议。】只能忽悠具有初中生理常识之人!  发表于 2021-1-24 15:40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1-1-24 12:52:08 | 只看该作者
人体的气血循环系统能解释一切。
40
发表于 2021-1-24 15:40:58 | 只看该作者
        因此,经络学说这一术语不准确,它是迁就汉语习惯的说法。按其本意,经络学应改称“脉学”。
=========================================
        先生认为赵洪钧的说法正确吗?既就是现在的教材也不敢说:经络学应改称“脉学”。穴位都在经络上,针刺穴位,都扎在脉上!那不每个穴位都出血!《素问•刺禁论篇》只有少数穴位针刺容易出血!
         【关于经络的本义就是血管的上述考证非常严密,相信大多数读者不会再有异议。】只能忽悠具有初中生理常识之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3 14:44 , Processed in 0.05090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