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9-2-25 17:20:52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西医认识疾病的过程:
     1  患者与医生交流,讲述症状产生的原因,变化过程;  
     2  根据症状,进行查体,着重于与症状有关的体征;
     3  根据症状与体征,初步分析可能是哪个部位,什么样的病性!根据这个初步诊断,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重点是支持初步诊断的证据,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证据;
     4   根据症状、体征、各种检查报告,进行诊断。进行诊断时必须分析哪些症状、体征、阳性报告,阴性报告支持诊断;其次,必须与相类似的疾病进行鉴别。最后,要判断患者现在的状况属于疾病的哪个阶段,或者说处于什么病理状态!
     5   根据病人所处的病理状态进行治疗。包括两方面一是疾病的整体治疗,二是病理状态的治疗。
     6   根据患者对于治疗的反应,效果,及时调整、修改诊断及治疗措施;
     7   患者痊愈、好转、恶化、甚至于死亡,最后得出最终诊断。甚至于进行尸体解剖才能得到一个最终结论。

    中医医案讨论的建议
    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是中医临床的准则,医案讨论应当遵循之。应当制定一个程序,按照程序进行讨论。
例如初诊:
1病情描述;
2病机讨论;
3证的诊断;
4法与方;
5加减的理由;
6处方;
7医嘱。
二诊:
1病情变化;
2病机讨论;
3修正方药。
4医嘱。
===========================================================================
    以上是以前发过的帖子,可以看出中西医的诊断治疗过程是统一的。无论是证的诊断,还是西医病理状态的诊断,其使用的逻辑方法,程序是一致的,是可以融合的。
42
发表于 2009-2-25 17:32:59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2/25 05:01pm 发表的内容:
     马克思说的是不要偷懒或者投机取巧,而我的目的是到印度取经,不一定非要翻越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而且明知我这个普通人攀越珠穆朗玛峰无疑是白送死,为什么不绕过去呢。我崇拜攀越珠穆朗玛峰的英雄, ...
无限风光在险峰!
43
发表于 2009-2-25 17:59:07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自然奥妙2009/02/25 05:13pm 发表的内容:
本人想说的是不同参考系之间比效果,想通过李老的手术临床情况,让网友参与并了解西医及中医的治疗水平,从而探求中西医融合的角度,或许方法药物保留,但能了解自身的水平与当今的水准,从而推动中西医的发展及研究方 ...
    以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为例。张仲景使用大陷胸汤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可以说死亡率是极高的!现在不同了,可以手术修补穿孔,抗菌素,胃肠减压等综合治疗,大大降低死亡率。但是,小穿孔现在也可以保守治疗,这就是大陷胸汤的适应症。中西医融合的作用是,当中医诊断为热实结胸证时,可以知道是急性腹膜炎,中医就知道应该考虑是否手术适应症?
    大陷胸汤治疗急性腹膜炎的效果如何,有没有保留价值?还可以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
44
发表于 2009-2-25 18:57:47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证态概念体系
   中西医融合指的是理论体系的融合。医学理论体系属于概念体系,是由概念以及理论构架组成的。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之所以未能融合,是因为在研究同一事物(疾病)时,各自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形成了不同的概念体系及理论构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西医的概念不能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自由流易,使得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要实现中西医的理论体系的融合,首先要找到它们的共同参考系,把不同理论体系的概念及理论构架分别统一起来,不同的理论体系才能够融合。临床医学的基本任务是诊断及治疗,西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症状、体征、各种实验检查。中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症状、体征、脉象和舌象。所不同的是,中医没有各种实验检查,西医没有脉象和舌象。症状与体征是中、西医具有的共同参考系。在临床上一组相对固定的症状与体征的组合中医称为证,西医称为病理状态,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为“证态”。证态成为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体系,通过这个中介,中、西医的概念可以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等价自由流易,从而实现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

证态概念的引入,对中西医的融合找到了结合点和可能性!
45
发表于 2009-2-25 19:04:15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谢谢李老的解答!!!本人想知道病---中西医治疗过程---病愈状况的连结,特别是手术的治疗效果;例如:本人治疗了上百名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最大年龄近80岁,最长病程超过40年,主要症状关节疼痛(不超过三个关节),天气变化更剧,上下楼或走路关节无力,或者脚掌疼痛;病程超过五年者,几乎都有增生,或有积液;本人通过内服药,按摸,外敷药经过数小时治疗;不适感消除,上下楼或走路有力,积液基本消除,增生三个月内自然消除,未见反弹之病人.并有幸治疗了数位一个关节用关节镜治疗,一个关节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人,但经关节镜治疗的关节炎反弹后,用本人的方法需要治疗三天,病人自我比较关节,经关节镜治疗的关节始终不如未经关节镜治疗的关节舒适.所以说,针对病谈方法药物及结果,便能显现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 以下内容由 自然奥妙2009年02月25日 07:14pm 时添加 -=-=-=-=-
经过关节镜治疗的病人介绍,愈后关节只不过不疼痛,但走路同样无力感,并需要一个月后才能下床,因未见不知道是否属实.
46
发表于 2009-2-25 19:06:01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02/25 04:16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文辉是同乡(山西),亦朋友,不过,对三部六病,我保留看法。“捷径”形容贴切!还记得马克思老人说科学的那句名言吗?
中医争论不休的原因

中医理论多如牛毛,相互之间不能相容。谁又能代表中医理论呢?拿什么来统一各家学术呢?自家的矛盾解决不了,又拿什么与西医结合呢?《伤寒论》应该是一条出路,伤寒学派纷争不休,自相残杀,谁又接近真理呢?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呢?群雄逐鹿,鹿死谁手,拭目以待!
47
发表于 2009-2-25 19:07:16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只有理论上的不断创新, 才能带动中医临床的大发展, 从《黄帝内经》的问世到金元四大家及温病学派的形成, 无不說明了這一点.因此, 只有掌握了中医精髓的人, 才能从中医学术特点出发, 通过逐步吸收现代科技成果, 主动与现代科技接轨, 不断充实、完善、提高中医现代化的内容, 增加中医医疗的科技含量, 真正带动中医现代化的发展, 让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古老中医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大步走向现代化.

48
发表于 2009-2-25 19:08:34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02/25 02:22pm 发表的内容:
进李老一言:
  融通中西,不可不越《黄帝内经》这峰巅!
人文也是科学,它是社会科学。医学伦理是医学的衍生物,是第二性的,有社会学家研究和关注,作为人,特别是医生,更应该具备人文精神,但不等于医学本身是人文科学。
49
发表于 2009-2-25 19:09:19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02/25 05:32pm 发表的内容:
无限风光在险峰!
后人不断超越前人就是科学,科学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永无止境的。神学是不可超越,不可质疑、不可改变的先验论。
50
发表于 2009-2-25 19:10:04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这个贴子最后由mawenhui3366在 2009/02/25 07:11pm 第 1 次编辑]

伤寒是病邪侵犯人体的开始,卒病是疾病的结束或终结,也可理解为归宿。伤寒卒病论就是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动态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每个方证就是一个节点,这个节点既是一个位点(病位)、也是一个时点(病时),同时又是一个势点(趋势-顺逆),还是一个态点(性质-寒热虚实),更重要的是全过程伴随着一个质点(体质)。这就是张仲景的“辨证论治”的全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3 03:13 , Processed in 0.05464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