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五积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雪窗灯火录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4-8-24 20:02: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雪窗灯火录

辣子鸡
42
发表于 2004-8-24 21:50: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雪窗灯火录

麻婆豆腐
43
发表于 2004-8-24 22:34: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雪窗灯火录

[这个贴子最后由雾之旗在 2004/08/24 10:40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医道云乎哉2004/08/24 08:02pm 发表的内容:
辣子鸡
我现在开始跑步进入四川!
辣子鸡已经离我不远了.........
44
发表于 2004-8-25 06:0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雪窗灯火录

建议:
1)发帖要有内容,要言之有物,要切合主题。不要进行无关的聊天。
2)插图要少而精。否则占用大量空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不便于阅读。
45
发表于 2004-8-25 06:55: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雪窗灯火录

天府之国:成都的小吃
------------------------------------------------------
老字号,迈克.贝格曼声称两天就吃完,依我多年的经验,好象他只吃了成都小吃之冰山一角,结合网上的资料和对成都的了解,现整理一份,小吃,藏在小街上的饮食最体现其真谛,路线基本整理出来,成都的、外地来蓉的。都可参考。
www.sonicchat.com
成都的小吃,嘿嘿,吃一年吧,没准还不够
www.sonicchat.com

成华区
一环路东三段祥和里小区,有家重庆土灶火锅味道不错,两个女老板很美哦!斜对面有家竹子屋,菜品都是与竹子有关的,客人也对,味道尚可!继续往前走,有个面馆在烟草专卖的对面,泡豇豆面巴适(27、34、72路)
建设路那边82信箱宿舍后门正对到有个摆摊摊卖钵钵鸡的,晚上才摆出来,我每天晚上就去吃n串,味道不摆了。(27、34、72、6、76路)
原川剧二团旁的青蛙火锅,他们写的是“特色汤锅”哈,现在攒到新鸿路108号,就是电信营业厅的斜对面。我吃过无数次都还是喜欢吃哈。名字叫“四合院”。(27、34、72路)
牛王庙的吴记怪味面搬到书院街切了。牛王庙的家常面好像马上也要拆了,味道不咋样。盐市口广场斜对面的小巷里头那家荞面搬到陕西街西段切了,青石桥附近学道街那家是新开的,不要上当。
牛王庙的吴记怪味面。好吃惨了,面里面的那一些炖的稀烂的肘子肉,加上亮灿灿的红汤,真是非常舒服。但是现在好象搬迁到署袜北街去了,据说还是24小时营业。 (4、38、55、58、98路)
牛王庙的家常面去晚了只能在街边吃! (27、34、12、47、3路,个人认为,可能现在已拆迁了)
现在新修那座安顺“廊桥”临河有排新开的酒吧,有一个胖太婆卤的鸡翅尖之好吃!(49、76、18、31、60路)
望平街上“三只耳”冷锅鱼,6点以后去排队要排2个小时能吃上。 (76路。另在玉林南街有一家分店。)
望平街成华国税旁的川东人家,鸡杂隈锅好吃惨了。 (76路)
水碾河东北角,一家面馆,晚去没面了。 (4、58、81、98、27、34、72路)
游乐园后门旁边有家灌汤包子好吃。 从灌汤包子这条路往石油路方向走,右手边有家鹅掌汤锅,味道不错。 (6、72、60、61路)
新华职高门口的烧烤,绝对巴适。就是不晓得拆迁走没有。 (4、98、58、81路)
猛追湾街上还有一家玉排骨,沙锅豆花和排骨堡味道正。 (6、5、80路)
青龙巷的“叶鸭子”,是典型的四川烤鸭,老板很牛B,只有中午才能吃到烤鸭,晚上6点基本基本就不营业了 ,而且开了大概20多年了,从来没有扩大过营业面积, 最近拆迁到文武路,公安局旁边。
四二0厂宿舍与五冶宿舍区之间的路上有家“辣王” 炒地龙虾。
水碾河有家肥兔火锅,味道很好,但是里面小偷众多,从老板到服务员,个个都是高手,我和我朋友在里面数次丢过包包,现在不敢去了。 (太夸张了。3、4、98、58、81、27、34、72路)
牛王庙冷淡杯。此街甚神奇,昼可罗雀,夜则人潮人海中。来牛王庙,吃非首要,重在学习蜀都之腐败氛围,重在看遍全城美女。(估计也拆迁了。27、34、72、12、3、47路)
九眼桥星桥电影院门前小巷,一家三娘串串香,不一定天天开门,但味道的确不错,特别是牛肉,吃了一遍还想第二遍。(60、27、34、31、18、49、76路)
电子科大南院外面那条路上有家“回民餐馆”的水煮牛肉、麻婆豆腐等等非常好吃,值得去吃。
(天天路过,已拆迁)
www.sonicchat.com
青羊区
永陵路口到北巷子方向,有家九尺鹅肠火锅店,味道鲜美,环境卫生,俺吃火锅的唯一地方,鲜鹅肠、嫩牛肉,推荐!(109、94、25、42、302路)
博美装饰城(就是太升南,北路交界的那个十字路口)往红星路方向走,在工商大厦对到的那个小街里面有家锦新生煎包子,包子不咋样,煮凉粉很好吃。!(4、6、28、54、98路)
体育中心顺城街那道门旁有家红灶老家川菜馆,兔头与双流老妈兔头有一拼,还有霍香鱼头不能不吃(当然不吃霍香者例外),毛芋头也不错,蘸白糖吃起滑腻香甜。(16、99、56、75、55、64路)
西安路上枣子巷附近有家老朋友火锅好吃,就是有点辣,雪花笋子一定要吃,又嫩又脆,还有红味的嫩牛肉,麻辣鲜香!
以前在北巷子那边有一家谭豆花,每次走门口过时我都忍不住想进去来一碗。现在不知搬到哪去了?(唉,道路扩建、拆迁了)
西南财经大学南侧门外有一家‘月梅烧烤’店,有很多年的历史了,那里的烧烤和大盘鸡也很好吃,还有其他很东西,曾经在西南财大学习过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店!(35、17路)
抚琴小区有一家万春奄卤味道还不错。(27、34、43、11路)
苏坡桥有一家“道君鹅肠(鸭肠)”生意只火爆~~鹅肠和鸭肠、鸭舌都是当天的,绝对新鲜(因为老板本身就是开养殖场的),价钱只公道,肠肠15块一斤,质量绝对好!!最好吃鸳鸯锅,白锅的汤很滋补,烫完菜来一份银丝粉,下到白锅里面煮熟和到汤汤捞起来吃(不要蘸油碟)~那个感觉只有吃了才晓得了~~记到,一定要到最后一家,招牌是“道君”的,因为在它的前面沿街都开了很多火锅,本来是想借光的,但是几乎都门可罗雀,“道君”就是最后一家了,且有300多桌子,和免费停车场。绝对适合广大肠肠爱好者消费!(17、84路)
五丁桥头的香辣蟹就是好吃。(109、33、57、25、54路)
长顺街上的太安居,“豆花青蛙”,6点以后去就没有位置了。(94、13、5、58、47、109、93路)
东城根街北沿线菌王火锅,汤鲜菌嫩,营养丰富。 (4、98路)
包家巷有个小馆子“罗羊肉”,当家菜涮羊肉,加入四川辣椒,正点。
槐树街“叶抄手”不摆了。
青羊小区有家很简陋的串串香,才5张桌子,不过味道好极了。(27、34、11、43路)
五丁桥口光头香辣蟹在外地比较有名,但个人认为 现在已经不行了。(109、33、57、25、54路)
www.sonicchat.com
华协电影院后面的“署前街”口,有家无名包子铺,包子味道极好,现在还开着。 (64、4、56、62路)
www.sonicchat.com
武侯区
国学巷往南门大桥走,红门街小学旁一家串串,好像是叫“燕来”,喜欢吃香菜牛肉的无论如何都要去吃一盘哈,先做好等号30分钟的准备,但是绝对值得,当然,你可以去早点抢位置免得等哈。(28、82、110路)
刚吃了成都老公馆的菜,虽然贵了些,但能吃到许多四川美味菜肴,特别是“凉粉鲢鱼”“辣椒兔”、“樱桃肉”,啧啧!味道正宗。(109路)
双楠有一家“老吴家”的“武陵山珍”,全是野山菌类火锅,味道特鲜,更适合怕麻辣的朋友一品。(45、51、52路)
人南立交桥附近上班,最近发现一特好吃的特色店,在武候区,新加坡花园附近,过了二环路人南立交桥第一个小口子转右,到了家乐福南门店转左,找到 紫荆东路转右,第一个丁字路口转左,50米远有家“稻香村火锅”,特色风味是 火锅料爆炒兔头和鸭下巴,巴适惨了,价钱又不贵!二楼有茶座,在该店吃风味的客人免费打麻将喝茶,随便你耍好久哈。(93、61路)
成都磨子桥新世纪电脑城后面有一家汇川鱼馆,IT业者无人不知,他的辣子鱼和凉拌萝卜丝非常好吃。另有一特点,老板一般会亲自帮你点菜,速度奇快,熟客点菜时间一般不超过15秒。不足之处,价格偏贵。(27、34、12、19、72、49、76、503、110、55、6路)
双楠置信北街有家“四川好人”餐厅,弄的川东锅儿巴适得很,每次我们都吃得油暴暴的。老板是电影演员雷汉(就是演哈儿师长里头那个毛军长的)。另外,他们泡的泡菜才安逸,有7、8个品种,还有土豆泥.....(51、52、45路)
在高升桥的七道堰街(交警总队宾馆前面),有一家豆花饭,味道好极了,而且暴便宜,酸菜豆花三块五一人,荤豆花五块五一人,豆花和饭随便吃,可以点菜,荤四素一,特别推荐:鲜肉圆子和酥肉,好吃啊!!! (27、34、19、72、77、1、57、53、110、11、19、84路)
玉林的串串已经滥了,紫荆南路的一排重庆火锅店,味道,价格,服务都很好。 (93、61路)
菊乐路上“宣兔头”,双楠小区“周大妈”兔头别有风味。(72、45路)
棕北有家跳跳鱼,是白汤熬的鱼蘸碟子吃,那个嫩哈。 (76、114、77路)
以前人南路生意火爆的“蒋烤鸭”,现在拆迁武侯大道。
肖家河沿街有3家连着的铺面卖烧烤,味道还可以。但个人认为成都的烧烤麻辣偏重,吃不出啥香味,烧烤还是云南和海南的比较好吃。 (93路)
滨江路原南红游泳池边,有家”PAUL“酒吧,是两个老外两口子搞的,西餐非常地道。是成都老外的根据地。价格非常便宜。 (55、6、28、8路新南门下,从汽车总站那往人民南路走)
肖家河有一家黄辣丁,味道异常鲜美,地盘也好,就坐在肖家河堤上凭栏而吃,可惜河水有点臭。但不影响鱼的鲜嫩美味,吃完鱼后再喊老板开火下素菜,特别推荐藕片和黄瓜,我们每一次吃到最后都有人要脱下裤子下锅去捞干净才罢休。 (93路)
玉林中学(高中部)旁边的小街上有个大盘鸡,28元(小份,送三盘手工面,送三个二两白酒),四个人可以吃饱。 (109、61、11路)
玉林菜市有一家重庆盆盆虾,可以,好吃,有微辣,中辣和特辣三个味,还有田螺,(老板说是胡(音)螺,不懂哈)爽!!! (16、99路)
在菊乐路一家蒋排骨,原家在郫县,味道也不错。 (72、45路)
www.sonicchat.com
锦江区
四川大学东区电信科斜后方有家卖饺子的,什么馅都有,而且好吃,每天中午人爆满。(19、35路)
锦江区红旗橡胶厂后门处有家饺子馆叫"春阳水饺",有点历史了,有红味和清汤两种,分饺子和抄手,味道巴士惨了,好霸道哦,呵呵
郭家桥西街上有个“老捏儿”每天晚上摆一盆“钵钵鸡”,比那个廖记棒棒鸡好吃多了!(19、35路)
盐市口广场斜对面的小巷里头那家荞面是全成都最好吃的。(55、1、43、56、38、45路)
华兴煎蛋面的红糖粽子好吃得不得了。 (109、61路)
玉林华兴煎蛋面附近有家中餐馆的招牌肉园子好吃! (109、61路)
文化宫背后旦旦面那条小巷里面,有家沙锅饭,冬天去吃正爽。 (4、98、58、81、45路)
“红星兔丁”相信很多人都晓得。(好象拆迁了)
金家坝有家光头鱼火锅,用花链肉烫,味道比较正宗,不过相对辣一点,而且铺面很小,稍晚就没有位置了。
烟袋巷的火锅粉,好吃。
伊藤楼下的牛肉粉。好吃。 (6、28路)
何氏冷锅鱼。总府街王府井背后,即春熙路之马路正对面, 有小巷,不知名。且行且看,路遇全城闻名之王嫂串串香,目斜视,即睹冷锅鱼。店上牌匾只写冷锅鱼三字,名头却是浩大,曰王府井背后's冷锅鱼,妇孺皆知。所谓冷锅鱼,即红汤煮沸之鱼片也。味极美,鲜中带辣,辣中带鲜。且有新鲜笋干辅之,更具风味。汝问何鱼?不晓得也。(4、98、81、58路)
赖汤圆。此店遍布成都城,其密集程度麦当劳亦不及。吾最爱其中珍珠圆子,个小,入口冰凉,糯而不腻。厌甜食者忌。 (4、98、81、58路-老字号之一)
大慈寺,锦江区政府旁边的小街上有一家云南过桥米线,味道不错! (4、98、81、58路)
盐市口广场,大业百货的对门,有一家张烤鸭 ,不错。(55、1、43、56、38、45路)
在龙舟路有一家孔亮鳝鱼火锅,味道鲜美!价格合理,是我吃过众多中比较好的一家。 (6、28、55、49、76路,又,在二环路成温立交桥下也有一家)
www.sonicchat.com
金牛区
会展中心背后,有两家川菜很有名,朋辈餐当家菜牛肉园子汤和 凉拌白肉,好吃。另外有家“红删福川菜馆”,锅碗瓢盆都是川西风格,每道菜都别具风味,个人觉得:“酸辣荞面”“土豆番茄汇面皮”“蒜香小排”“牛肉红汤饺”“凉拌萝卜干”极爽 。(113、83、56、75、87路)
会展中心旁边有家朋辈餐,只两道菜好吃:元子汤,鸡米芽菜。 (113、83、87、75、56路)
西延线金牛区法院背后有家乐山牛华麻辣烫,是用沙锅堡汤料,我自己觉得比啥子玉林麻辣烫好吃多了,而且比较卫生。玉林麻辣烫我最反感的就是及其不卫生。乱七八糟的。 (113、48路)
北门张家巷有家“江门荤豆花”,两道菜:“泡豇豆炒牛肉末”“鱼香茄子”,鱼香茄子是先用油跑过一道,再淋汁,是绝对正宗的川菜做法。
沙湾的膳鱼火锅,新开,味道还不错(27、34、70、75、63、3路)
www.sonicchat.com
城郊
植物园旁边的“何氏豆腐”,绝对的豆腐第一。推荐“番茄豆腐”。(87、9路)
温江公平镇的“胬菜一绝”,沿街摆满超过200张桌子。
清江路上“盆盆虾”,“板凳抄手”都是好东西。 (13路)
温江通往金马的路上,有个农家乐,卖“蒙氏叫化鸡”,好吃。
都江堰夜啤酒上有卖“荞面馍馍”,每次我都要打包。
新津的“胖大姐”黄辣丁,90年代初就有了,后来没落过一段时间,但最近去了几次,发现生意又火爆起来,新菜:“家常水米子”尤其值得尝试。
西出西延线,不要上成灌高速,取道郫县,在红光镇吃“蒋排骨”,排骨少吃一点,多喝两碗稀饭,巴适。
双流中心场河滨路,肉德娃火锅,可品尝到新鲜田鸡,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要早点去,去完了没车位。
成都西郊,四川工业学院旁边有家镇江飘汤,巨好吃!!!! (213路)
关于农家乐,高家村附近的啜园很不错,环境饮食卫生状况都算是农家乐中的精品。96路到高家村下车(往高新西区方向)54路目前的终点站附近。
双流白衣小区旁边有家叫”乔一乔的怪味鹅唇和兔头好吃,而且价格便宜。去了双流的人一定要去吃哦。。否则太对不起自己了。
都江堰有一家尤氏兔头和双流的兔头有比头哦!
www.sonicchat.com
其他
遍步全成都的东东。
叶儿耙。此物更神奇,外包糯米粉,内夹白糖或肉馅。夹白糖者无甚特色,且过腻,惟咸耙耐食。耙外裹叶清香,故称叶儿耙。无店,皆流动小贩,推一永久单车,后绑两巨桶,一路高呼“叶儿耙”,汝即可冲之,买之,吃之。
锅魁。蜀人谓之中国pizza,吾谓之成都肉夹馍。但皮脆馅鲜,非肉夹馍所能及。内夹卤肉者,最为闻名。店亦遍布成都,随处可吃。
46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8:56: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雪窗灯火录

一岁气候从温而热,从凉而寒,如晷斯移,以渐而进,不容驻足,此其常也。
独可异者,芒种以后,届乎小暑,自温转热之际,气候反寒,或者以为由于湿也。
然湿亦何事独盛于是时哉?殊不知寒与热由日道之发敛,从前岁冬至日自南陆以渐北移,其气发扬昌明,递至夏至,行北陆已极,西转就敛而南。
斯时也,气之发扬于外者,将收而不及骤就轨范,由是天地屡交,霪霖作焉。
霪霖已后,气才就范,但尔时阳气尽浮于地,不得上升,又不能下降,以是酷热之时,气多弥漫不畅,记曰土润溽暑,大雨时行,正纪此也。人气应此,由肾而肝,由肝而脾。
脾为水谷之会,气至于是,必偕其精微以上行,苟有所阻,则非特上者不能上,并下者亦不能下矣。
是其所由阻者,水谷之阴,阻而不得遂其升降,则阳气也。
                                          
47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8:59: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雪窗灯火录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4/08/25 07:01pm 第 1 次编辑]

温经汤有瘀血在少腹,而以吴茱萸为君,非以其能行瘀也。
妇人年五十所而病非新得,宜缓图不宜峻攻。故不用下瘀血汤、抵当汤,而以桂枝芍药丹皮三味行瘀。即以三味协参草芎归胶麦姜夏,补中调气,和血濡燥。
为之绸缪者,已无微不至矣,更何需苦温辛烈之吴茱萸哉?
不知妇人之病,多因虚积冷结气,瘀血在少腹不去,其为有久寒可知。
冲任之血,肝实主之。肝中积结之气,非吴茱萸讵能辟去?此实是证之枢纽,曰温经者,纪其实也。
48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9:07: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雪窗灯火录

小  茴  香
《本草衍义补遗》:
气平味辛,手足少阴太阳经药也。破一切臭气,调中止呕,下食。
《本草》云:主肾劳,颓疝。《液》云:本治膀胱药,以其先丙,故云小肠也,能润丙燥。以其先戊,故云小肠也,能润丙燥。
以其先戊,故从丙至壬。又手少阴二药以开上下经之通道。所以壬与丙交也。
49
 楼主| 发表于 2004-8-27 19:19: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雪窗灯火录

熟  地
《景岳全书》:味甘微苦,味厚气薄,沉也,阴中有阳。本草言其入手足厥、少阴经,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此虽泛得其概,亦岂足以尽是之妙。夫地黄产于中州沃土之乡,得土气之最厚者也。其色黄,土之色也;其味甘,土之味也。得土之气,而曰非太阴、阳明之药,吾弗信也。惟是生者性凉,脾胃喜暖,故脾阳不足者,所当慎用;至若熟则性平,禀至阴之德,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
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无逾于此,诚有不可假借而更代者矣。
凡诸真阴亏捐者,有为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
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阳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今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丸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湿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有谓阳能生阴,阴不能生阳者,则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内经》曰:精化为气,得非阴亦生阳乎?孰谓阳之能生,而阴之不能长也。
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
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阳极喜滋。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嗟!嗟!熟地之功,其不申于时用者久矣,其有不可以笔楮尽者尚多也,予今特表而出之,尚祈明者之自悟焉。
50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3:06: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雪窗灯火录

细辛应用的经验

盛国荣

原载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4期

关于细辛的用量,古人有“用不过钱”之说,始发此论者,乃宋人陈承,他说:“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嗣后,医家大都承袭其说。但也有反对者,如张隐庵、陈修园等皆持异议,陈氏将其斥为“邪说”。然而对于这种用量习惯终亦难以力抗之。至今临床,对细辛多不敢用过一钱。

作者应用此药之经验,每用于危重疑难之病症,获效良多,且其用量也不为一钱所限。

林×,男,46岁。七天前畏冷高热,继即上吐下泻,日数十次,旋而吐下黑褐色粘液,神识昏迷,住某医院诊断为“中毒性痢疾伴休克”,邀请作者会诊。患者面色黯晦,气微息短,昏迷不醒,四肢厥冷,吐泻不止,粘液中带有血丝,不腥不臭,口唇虽干,饮则欲呕、舌质淡、苔白滑,六脉有如游丝,重按全无,乃亡阳之证,处以人参四逆汤合吴茱萸汤加减,药用西洋参7克、吴茱萸14克、细辛14克、制附子16克、干姜12克、花椒10克、炙甘草12克,水煎频服。连尽三剂,神清泻止,继以健脾补气,以善其后。方中细辛的用量14克,超过了四钱,且连进三服,起病人于垂危。

治疗冷哮也可重用细辛,如辜××,男,56岁。哮喘十余年,秋冬为甚,半夜后剧,痰多白粘,口干、胸闷、心悸、喘剧则不能平卧、小便频数而有余沥,大便溏薄。舌淡紫,苔白腻、脉细弱。病因脾肾阳虚,元根不固,华盖失煦,气机失纳。因以胎盘粉、西洋参、蛤蚧、钟乳石、川贝母研末为散,治其本,并用桑白皮、苏子、芥子、陈皮、半夏、枇杷叶、冬瓜仁、沉香、炙甘草、细辛等煎汤以治其标。其中细辛的用量达到了15克。复诊时诸恙皆减轻,予前方出入,仍用细辛10克,服六剂。续用散剂及肾气丸而向愈。

脾肾阳虚的泄泻,多有寒湿凝聚。在健脾温肾之时,还加以祛散之品,而细辛亦为要药。如方××,女,38岁。腹泻月余,屡治无效。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症见脐周闷痛,腹中雷鸣,便如腐酱而不臭,日三四次,食欲不振,小便清长,神疲体瘦,舌苔淡白,脉沉细弱。病因命火式微,关门不固。药用参、芪、桂、附、鹿角霜、补骨脂、诃子、粟壳等,健脾补肾,温涩下焦,并用细辛温散寒湿。初诊时用6克,而复诊时加至10克,并配以干姜、吴茱萸,收效卓著。除此以外,诸痹证,以及红斑狼疮、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疾患,亦通过辨证施治而应用细辛。

根据临床的经验,作者认为细辛辛烈窜透,功能通阳气,散寒结。对肝肾阳虚,寒湿凝结,或病久虚寒较重的咳喘、泄泻或顽痹病人,可用较大剂量,一般在15克左右;对风寒外侵而阳气未虚者,用中剂量,一般6克左右;对体弱阴虚火旺者,则忌用。某些病人服大剂量后,常有烘热、口干等副反应,每可渐渐适应,自行消失。或适当减少其它辛热之品,或伍以白芍等滋阴之味,均可。总之,凡属细辛的适应证,投以较大剂量每可收到满意的疗效,而并无“气闭有通致死“之虞。而且,细辛的汤剂与散剂不同,承陈所诫是单用末不可过钱,但若经水煎后,其辛烈之性实已大减,故不必拘泥“用不过钱”之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8 17:40 , Processed in 0.06313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