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为什么是错误的?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07:3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4 00:16 编辑

营卫解
                        

          清代:黄元御
                  

          肺主气,气行于皮毛则为卫,肝主血,血行于经络则为营。然肺藏卫气,肝藏营血,而实则皆出于中焦,以气血乃水谷之变化。中焦者,消磨水谷,变化气血之枢轴也。《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盖水谷之气,有清有浊。水谷入胃,脾阳消磨,散其精华,化生气血,内自脏腑,外达经络。精专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剽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营者,脉中之血,血中之气,是谓营气。营气在脉,随宗气流行。谷精之化营气,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宗气。宗气者,贯心肺而行呼吸。营气之行,以息往来,血之流动,气送之也。
          平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一息脉六动,气行六寸。人之经脉,六阴六阳以及任、督、两跷,计合一十六丈二尺。一日之中,漏下百刻,以分昼夜。二百七十息,水下二刻,气行十六丈二尺,是谓一周。一万三千五百息,水下百刻,脉行八百一十丈,人气五十营于身,一日之度毕矣。
        营气初行,常于平旦寅时从手太阴之寸口始,以肺主气而朝百脉也。自手之太阴阳明,注足之阳明太阴,自手之少阴太阳,注足之太阳少阴,自手之厥阴少阳,注足之少阳厥阴,终于两跷、督、任。周而复始,阴阳相贯,营周五十,明日寅时,又会于气口。此营气之度也。
           卫气者,不随宗气,而自行于脉外,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脏二十五周。其行于阳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灵枢·卫气行》: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至名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内眦,循手太阳,至名指之端。别者,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下至跗上,入中指之端。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次指之端。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入足少阴经。阴跷者,足少阴之别,属于目内眦,自阴跷而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是谓一周。如是者,二十五度,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其入于阴也,常从足少阴之经而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是谓一周。如是者,二十五度,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于是从肾至少阴之经,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亦周五十。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卫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出乎阳则寤,入乎阴则寐。此卫气之度也。
             营起于气口,卫起于睛明,营气之行,阴阳相间,卫气之行,夜阴昼阳。起止不同,道路各异,非同行于一经也。


42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07:4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4 00:29 编辑

《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
  歧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王冰曰此略而言之也,细言之,则常以一十周加一分又十分分之六,乃奇分尽也)。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也。此段旧在经脉根结之末,今移在此。)

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43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07:5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4 00:32 编辑

     营是沿着经络运行的,一日运行五十周,营养五脏六腑。卫气起于睛明,也是沿着经络运行,一日五十周。

     营起于气口,卫起于睛明,营气之行,阴阳相间,卫气之行,夜阴昼阳。起止不同,道路各异,非同行于一经也。

      十二经脉流注是指人体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贯注。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渗灌,而十二经脉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经脉运行气血,气血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传输,所以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流注不已,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循环传注系统。正如《灵枢·卫气》载:“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断地得到精微物质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在血管里流动,血管的名称叫什么?主动脉?心经?心脉?营管?中医教材始终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中医经典理论中有:卫气循环路径,营气循环路径,气血沿着经脉循环路径;西医有:血液循环(大循环、小循环)淋巴循环。教材中的循环是什么?怎么循环的?始终没有交代。

点评

李教授也对营卫感兴趣啦!!  发表于 2021-1-6 15:53
44
发表于 2021-1-4 10:09:18 | 只看该作者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是客观事实,是古今中外公认的人体生理现象。说它是错误的,只是某些人的不理解或误解罢了!

点评

谢谢先生赐教。  发表于 2021-1-4 10:21
45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6:47:15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的认识,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在血管里流动,血管的名称叫什么?主动脉?心经?心脉?营管?中医教材始终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清代:黄元御《营卫解》   营起于气口,卫起于睛明,营气之行,阴阳相间,卫气之行,夜阴昼阳。起止不同,道路各异,非同行于一经也。
        营是沿着经络运行的,一日运行五十周,营养五脏六腑。卫气起于睛明,也是沿着经络运行,一日五十周。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中医教材中说: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在血管里流动,血管的名称叫什么?主动脉?心经?心脉?营管?中医教材始终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中医经典理论中有:卫气循环路径,营气循环路径,气血沿着经脉循环路径;西医有:血液循环(大循环、小循环)淋巴循环。教材中的循环是什么?怎么循环的?始终没有交代。


      

点评

营卫循环不同于血液循环。中医教材对营卫循环是忽视的,可是这是中医的根本!!  发表于 2021-1-6 15:54
46
发表于 2021-1-6 09:24:4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3 23:39
营卫解                        
          清代:黄元御                  
  ...

营卫生会篇: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从以上内经所言,就可以看出:古人早就已经知道血液是由中焦的水谷精气汇合肺中的天气化生而成,并且运行于经隧中,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经隧者,经脉也。
47
发表于 2021-1-6 10:32:16 | 只看该作者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心主身之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

血有荣养的作用,脉为血行的隧道,心与血脉紧密相连。在推动血液的循环运行方面,心与脉是相互合作的,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心!只有心功能健全,血脉充盛,经络畅通,人体才能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
48
发表于 2021-1-6 10:38:30 | 只看该作者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既不符合中医的临床实践,也与西医临床实际相抵触。”——这样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49
 楼主| 发表于 2021-1-6 16:40:21 | 只看该作者
     “诸血者,皆属于心。”
=====================================
       素问•五藏生成论篇第十    原文: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评:本篇的中心思想是:以色味合判五脏之病。全文字数:1077个。“诸血者,皆属于心”只有7个字。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完全没有心气推动血液循环的意思。诸脉者,皆属于目与诸血者,皆属于心是平行关系。心与目平等,血与脉平等,血属于心,脉属于目而不属于心。无论在这一篇中,还是在这一段话中,心与脉没有关系,脉属于目而不属于心。
50
 楼主| 发表于 2021-1-6 16:46:12 | 只看该作者
         “心主身之血脉
===============================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原文: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析挈,胫纵而不任地也。
=============================================================
          这一篇论述痿与五脏的关系,不是专门论述心与血脉的相通连关系的。共计720字,其中心主身之血脉,只有6个字。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这一段话中,前后文连贯比较,语境分析,【肺与皮毛,肝与筋膜,脾与肌肉,肾与骨髓】没有直接通联的关系,那么【心主身之血脉】中的心与血脉,也没有直接连通的关系。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析挈,胫纵而不任地也】即:心气热,……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析挈,胫纵而不任地也。也看不出心气虚推动血液循环不力引起脉痿的气机变化!!反而倒是心气热引起的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3 22:04 , Processed in 0.05435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