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八期——东郭先生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9-5-2 18:42:4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期——东郭先生

试享受一下科班出身又是教授之称的高水平,呵呵。
某医师:
分享名医邓铁涛采用软肝煎进行治疗,介绍如下:
方剂名称: 软肝煎
组成: 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楮实子12克,川萆薢10克,云苓15克,菟丝子12克,土鳖虫3克, 甘草6克,丹参18克,鳖甲(醋炙)30克。
功能: 健脾护肝,化蹍软坚。
主治: 肝硬化
用法: 土鳖虫烘干研成细末。水三碗,入鳖甲先煎半小时,纳诸药煎至一碗,冲服土鳖虫末,渣再煎服。
加减运用: 酒精中毒性肝硬化,加葛花12克;肝炎后肝硬化,加黄皮树叶30克;门脉性肝硬化,若硬化较严重加炒山甲10克;牙龈出血者,加紫珠草30克,或仙鹤草30克;阴虚者去川萆薢,加淮山药15克、石斛12克。
典型病例: 陈某,男,40岁,印尼华侨。因肝大质硬、脾大八年于1985年5月9日入院(住院号28912)。入院检查:胸部有蜘蛛痣,肝大肋下1厘米,质硬,脾Ⅱ°肿大,B型超声波检查示肝硬化回声,化验A:G = 4.02:3.46,SGPT230μ,舌暗红,舌下静脉怒张,脉弦细弱。入院后予太子参30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菟丝子12克、楮实子12克、川萆薢10克、丹参18克、甘草3克。日一剂,治疗一月,病情明显好转,回印尼继续用上方巩固治疗。
经验体会:  肝硬化之攻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最为重要。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西医的诊断手段从生化检查以至B型超声、CT及X线等检查值得借鉴,给中医药的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中医舌诊发现,患者舌底静脉充盈曲张常与X线检查之食道静脉曲张相吻合。
  对于白蛋白低或A/G比值倒置的患者,可用鳖或龟(约500克左右)加淮山药30克、苡仁12克炖汤服,每周一次或十天一次,有较好的升高白蛋白作用。但服用时避免出现食滞。
某网站中医版主:
   可以用,但是,重病无效。因为利水无药?
我对其之驳: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表现“虚”、“瘀”交错的病理特点。而虚是其本,瘀是其标,水更是标中之标!该病证由气血瘀滞,血不循经,津液外渗,而致腹腔积液矣!即“血不利则为水”。上方中用活血祛瘀之丹参、土鳖虫等,不是以求活血祛瘀以利水!?看来该版主平时遣方用药无非只知把各不同功效的药堆叠便是,这虽不是游医、假医,但毕是庸医之举!再则告诫该版主,以后凡是自己不懂的,不要装懂来妄下雌黄。
52
发表于 2009-5-2 18:47:5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期——东郭先生

下面还是我对那个科班出身的教授因敬,今日重新翻出,供欣赏!
            如何理解中医药治疗疼痛
疼痛是一种症状,它泛见于许多疾病,以病位分,可作三大类:1、躯体痛,包括皮肤、皮下结缔组织、肌肉、肌腱、关节、关节囊、滑膜、骨膜等损伤引起的疼痛;2、头痛,有因颅内因素的脑膜刺激和颅内血管扩张,和颅外因素的紧张性头痛与偏头痛;3、内脏痛,有属胸壁、胸膜、心包膜、心肌、食道疾患引起的胸痛,有属腹壁、腹膜、腹腔内脏疾患所致的腹痛。以病机分,可分为不通和不荣两大类:1、不通则痛乃属实证性疼痛,实证性疼痛多由邪滞经络脏腑,气血阻滞,不通则痛。那么依据通则不痛的治则,治法就得投予通利之剂,如通下、疏达、活血、消滞、化瘀等法;2、不荣则痛且是属于虚证性疼痛,其病因与实证性迥然有别,它主要是由于气血阴阳不足,脏腑机能亏虚,致使经络四肢百骸、孔窍脏腑器官失于荣养充濡而引起,按照“虚则补之”的原则,可投子补益之剂治之,并不是固执地信守什么“痛无补法”之论。以证型分,可分寒、热、虚、实、在气、在血六类,寒气客犯经脉稽迟凝滞涩而痛;热气留中则瘅热胶固而闭寒不通作痛;虚则运转无力,推送乏能,气聚而痛;实者浊邪壅满,气机阻碍,积蓄而痛,初痛在气,久痛及于血络。
基于上述的认识,应该是中医药它是没有直接止痛作用的,它的治疗疼痛效果是在它解除引起疼痛疾病原因之后而疼痛自止的。所以大多数人也就明白了中医药见效慢,但治了本的道理。比如:
头痛,中医视其病机为风、火、痰、瘀。风有内风、外风之别。外风为外感风邪,内风为虚邪贼风。外风入侵,与痰胶结,风痰闭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风为阳邪,善行数变,风邪夹痰,忽聚忽散,故其痛来去突然、乍作乍休。若风寒并加,则寒注经脉,气血瘀停,疼痛遇寒更甚;若风热相杂,热伤脉络,阴津消烁,受热疼痛尤剧。内风多责之于肝,肝郁化火,灼液为痰,肝风夹痰浊上扰清空,其痛如掣,常伴头晕目赤,五心烦恼。风为百病之长,熄风常用蒺藜、桑菊、天麻、钧藤、僵蚕、蝎尾等;兼外风者用荆芥、防风、白芷、藁本、蔓荆子等,肝火上扰加青葙子、钩藤、夏枯草等,甚或证见实火还得加羚羊角、龙胆草、黄芩、山栀子等;夹瘀加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蜂房等;夹痰用白附子、南星、半夏、瓜萎、矾水炒郁金等;尤其脾肾阳虚乏升举用的治不荣头痛的益气聪明汤临床用之,还加苍术、荷叶、粳米等。再则,头为诸阳之会,清阳当升不升,浊阴当降不降,是以头痛不已。“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川芎为血中风药,凡见头痛用之,无往而不利。那么,上述所列群药中,哪个才是直接止头痛的药?!至于躯体疼痛常见病种如风湿热引起的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病、血栓闭寒性脉管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等,在临床用药上少不了的黄桕、土茯苓、忍冬藤、海桐皮、防己、木瓜、羌独二活、丹参、鸡血藤、公英、秦艽等,又又哪一个是直接止痛的药?!冠心病伴有典型的发作性心绞痛的治疗,常投以活血化瘀、通阳宜痹、芳香劫痰等治法中常用的桂技、瓜萎、石昌蒲、蒲黄、丹参、党参、薤白、山楂等之属,难道也叫止痛的药?!凡此例子不胜枚举,据此笔者言,中医药中没有直接止痛的药,中医药文献中亦没有用“止痛”这两个字词划归,而是把“止痛”这个字词作为一句话中的主语,而在使用这句主语时,前面必须加了个定语来使用的,也就是说,中医药学在称谓上,依据疾病疼痛的病因、病机和疾病的发展趋势和转归而冠以活血通络止痛、熄风祛痰止痛、温经止痛、凉血止痛、、、、、、。其用词最少也是在四个字以上了。这也可以说明中医药学的止痛与西方医药学的止痛是两个不可等同的概念。中医药学者,若言什么什么是中医药中的止痛药,确实是让人贻笑大方!
笔者昨天在120放心医苑网络论坛上就中医药止痛药讨论提出不同的见解时,便立即遭到该论坛版主的极力反对,便将我的帖子删除,并送了笔者一顶帽子:“不懂中医,诬灭中医”!笔者虽然不喜欢给他人扣帽子,但今天为了以视正听,也送其一顶帽子:“也许既不是假医、庸医,但确是程咬金的三板斧”。
53
发表于 2009-5-2 18:57:5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期——东郭先生

怨我直言不违,象这类科班出身的教授应该再回到1942年在延安整风会议上去,好好学习毛泽东提出反对的几个主义,尤其是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另外,对“知识”二字我个人历来认为:知归知,识归识,有知没识枉称知误分子了。呵呵
54
发表于 2009-5-2 19:09:5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期——东郭先生

前面说过,由于我出生于特殊的年代特别的家庭,全部的知误不是师授而是自学自修,步入歧黄亦仅十几个春秋,从严格意义上说,在业内也仅是个小学生,要做到对中医这门利国利民的懂、通、精、神、化还需要些时日,所以还得拚命去学习去研究,故此暂不与同僚们乱侃胡聊了。谢谢各位,再见!
55
发表于 2009-5-2 19:25:4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期——东郭先生

拜读了先生的大作,果然是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独具特色之震烁古今的宏文!

先生说“疼痛是一种症状,它泛见于许多疾病,以病位分,可作三大类:1、躯体痛,包括皮肤、皮下结缔组织、肌肉、肌腱、关节、关节囊、滑膜、骨膜等损伤引起的疼痛;2、头痛,有因颅内因素的脑膜刺激和颅内血管扩张,和颅外因素的紧张性头痛与偏头痛;3、内脏痛,有属胸壁、胸膜、心包膜、心肌、食道疾患引起的胸痛,有属腹壁、腹膜、腹腔内脏疾患所致的腹痛。以病机分,可分为不通和不荣两大类:”如此深刻的见解和形象描述,能令张仲景汗颜,可使华佗觳觫。果然不愧是名扬中外的医学大师!

先生艺高名著,特立独行,自建庙宇,私立门户,当然能普渡众生,造福一方,民众幸甚,国家幸甚!但悬壶行医,开方用药,总要有国家相关机关发给的医师执业证书吧?否则,那不就是非法行医之徒了吗?
56
发表于 2009-5-2 20:03:5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期——东郭先生

山西运城给200余名民间中医发放"地方粮票"2008年05月08日17:19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健康报 作者:陈卫   5月7日已经考上并领到由运城市卫生局监制的《民间中医师资格证》的中医正在诊所里给病人诊病。据了解,运城市卫生局为了对农村中医中药的管理根据山西省卫生厅的有关文件对辖区800余名民间中医和具有中医一技之长(中医按摩、祖传膏药熬制等)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考试。



截至到4月底,总共有209人取得了由运城市卫生局监制的《民间中医师资格证》54人取得了由运城市卫生局监制的《一技之长资格证》。考的《民间中医师资格证》的民间中医可以在当地农村开办诊所等
57
发表于 2009-5-2 20:09:5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期——东郭先生

运城"试水"给民间中医"松绑"7"An)
  胡增春"%6i
  2007年7月24日,山西省运城市卫生局下发《关于对我市民间中医和中医一技之长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及资格认定的通知》,尝试对家传、师徒相授或者自学成医的"赤脚医生"采用更加合适的考核办法。这些"赤脚医生"中的大多数人广受患者欢迎,但在1998年《执业医师法》颁布之后,就因种种原因领不到行医证照,被列入卫生行政机构的打击取缔对象。此次资格认定考试参加者的条件是:"未能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年龄不低于45周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以上、未出现过二级以上医疗事故者,且必须在当地群众中享有良好的声誉。"考试的笔试范围为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基础知识,面试范围为中医诊疗基本知识和常见技术操作。考试合格后,由市卫生局统一颁发"民间中医师"或"中医一技之长人员"资格证书,准予在运城市范围内行医。9I#=V
  运城市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说:"现行的《执业医师法》主要是参照西医的标准制定的,事实表明,能够考取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人,未必会运用中医理论看病,而未取得中医职业医师资格的民间中医,大多能熟练运用中医理论治病救人。"由于"唯学历论",师承和自学成才的中医没有资格参加考核,被拒之门外,国有医院里师承出身的中医大夫在晋升职称待遇上也用西医的一套来衡量,使得真正的中医处境不堪。山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文渊说,仅仅一个文凭要求,就让许多民间中医失去了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机会,这是不利于医药卫生事业的。?
  (摘自2007年8月12日《山西晚报》)(:
58
发表于 2009-5-2 20:18:4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期——东郭先生

青海"赤脚医生"有望获合法行医资格4$=5r
  为从根本上解决部分中医、民族医从业人员多年遗留的"非法行医"问题,青海省今年将对全省所有在1989年12月31日前,经县级以上(含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有效行医资格,但未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师承或确有专长的中医、民族医从业人员,统一组织考核和资格认定,考核合格者,将颁发卫生部统一印制的《医师资格证书》。5#^J4
  据青海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青海中藏蒙医疗机构和民间师承或确有专长的中医、民族医年龄都在40岁以上,他们在研究、推广和发展中医、民族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受学历等条件限制,不能参加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和认定,长期以来一直以"非法"身份行医。今年5月30日前,青海卫生行政部门将在全省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并对取得申请资格的中医、民族医参照中医、民族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和实施方案进行考核。+q3%
   (何君 荀贵英)bF:]
59
发表于 2009-5-2 20:25:5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期——东郭先生

看来先生有些地方比我还孤陋寡闻哩!呵呵,也许皇粮吃久了,不闻民间事。
60
发表于 2009-5-2 20:36:5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期——东郭先生

我虽不中不西,但在06年就开始了与北京大医院的相同或高的诊费标准,即:
             1、西部边远地区、城镇下岗人员,诊费可优惠30%-50%。
             2、在市内诊费300元/次;出诊费:
             a:市郊:600元/次          b:省内:1500元/次
             c:省外:3000元/次        d:国外:18000元/次
            (注:以上均不含车、船、机票、食宿及其它杂费)
照样门庭若市,外地患者须提前一周预约!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17:01 , Processed in 0.06807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